完了!土博彻底翻身了!

wanmeishijie
不得不讲,当下国外留学已经陷入了一个糟糕的死循环,中国就业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是理工科,可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的情况,除了美国的学校之外,其他国家的工科专业在国内没啥优势。

最近看到一组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数据:国内某个顶尖的招聘平台显示,2023年从英国回来的工科海归,他们平均的求职周期比国内双非硕士还要多3个月。这让我突然想起去年参加校招的时候,某车企的HR直接就说:“现在收英国工科的简历就跟拆盲盒似的,十个里面有八个连减速器拆装流程都说不明白。”曾经特别风光的海归工科生,怎么突然就变成“在职场上卖不出去的货”了?

看看英国G5名校的课程表,真相让人特别惊讶。帝国理工机械工程硕士的毕业设计,竟然还在用上世纪90年代的汽车底盘模型。再看看国内的985高校,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三就能参与新能源车的实车改装。更离谱的是,曼彻斯特大学去年被曝光了“云实验室”的丑闻——价值千万的流体力学实验室,学生三年就进去过两次。这种光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也难怪企业会吐槽“英国硕士还不如国产本科生好用”。

文科留学更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现实。爱丁堡大学文化研究专业,去年全班32个中国学生,28个本科都是金融会计。问起转专业的原因,回答几乎一样“好申请、不考试、能落户”。这些“曲线救国”的留学生,拿着《莎士比亚戏剧鉴赏》的学分,却在朋友圈里代购奶粉。牛津大学的某教授私下里吐槽:“中国学生把PPE专业(哲学政治经济)读成了PPT专业(漂亮、轻松、躺平)”。

隔壁日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东京大学机械系的教授中岛康弘公开承认:“我们的实验设备更新速度只有清华的三分之一”。更夸张的是早稻田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居然还在用WindowsXP系统的仿真软件。相比之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早就已经在5G通信实验室里玩转工业机器人了。难怪日企驻华招聘主管说:“现在宁可要蓝翔技工,也不要东大硕士”。

海归光环不再耀眼的背后,藏着残酷的产业竞争。英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跌破10%,而中国这个数字是27.8%。当谢菲尔德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生还在研究维多利亚时代的桥梁时,同济的学生已经在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应力测试了。这种巨大的差距,不是QS排名能够弥补的。就像某央企的HR说的:“我们要的是能下工地的工程师,不是会写英文论文的秀才”。

面对这样的形势,留学的规划正在经历价值的重新评估。所以这两年选择“国内读研+跨国企业实习”的学生猛涨了40%。更有意思的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新入选的人当中,七成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博士。这也许预示着一个新的趋势:在智能制造、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中国高校的实验室正在成为世界级的创新源头。那些还盲目相信“海归镀金”的家长,是时候清醒清醒了。#花花星语[超话]#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军事天地(Military)

共 8 条评论

  1. orangedot
    orangedot

    英国水硕给钱就卖的货
  2. Newsmax
    Newsmax

    国家没外汇,就是这么忽悠屁民不要留学的
  3. wanmeishijie
    wanmeishijie

    lubbock12 写了: 2025年 2月 13日 12:44 看来只有我们美国的华人PhD 能够力压土博了,其他国家的PhDy已经废了
    属实。还有我们美国千老
  4. lubbock12
    lubbock12

    看来只有我们美国的华人PhD 能够力压土博了,其他国家的PhDy已经废了
  5. molen
    molen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6. da1gaku
    da1gaku

    其实国内主要看本科学历(也就是看高考)

    双非本科去国外读个硕士当然比不上国内985本硕
  7. geust
    geust

    别的无法评论,但是上世纪90年代的汽车底盘比新能源车的实车改装复杂N个数量级。
    wanmeishijie 写了: 2025年 2月 13日 12:25 ......
    看看英国G5名校的课程表,真相让人特别惊讶。帝国理工机械工程硕士的毕业设计,竟然还在用上世纪90年代的汽车底盘模型。再看看国内的985高校,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三就能参与新能源车的实车改装。
    ......
  8. zhukov
    zhukov

    英国都没制造业了,去英国学工科不是sb么?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