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DeepSeek 做出成绩以后,上头的领导们开始重视咱们本土人才的潜力了。
发改委有位领导感触挺深,他说:"搞高科技这一块儿,当领导的思路得变一变,不能自己牵头搞项目,把年轻人的机会都给抢了。好多时候啊,咱们大把的资源、经费都投给那些自称是行业顶尖的专家、院士了。可这些人呢,往往就靠着国家养着,最怕担风险、搞创新。
真正能搞出创新的,是那些不怕失败、敢闯敢拼的年轻人。DeepSeek 能成功,靠的就是这些年轻人没日没夜地干。国家光砸钱,培养不出最牛的人才,得靠创新环境才行。咱们科研体制改革,得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别让老一辈霸着资源不干事。"
全世界情况都表明,科研,特别重大科学发现与创新都是20-40岁时候起来的。年纪大要做运营和参谋、导师角色更好,当前锋反而不理想。
发改委徐斌:咱们大把的资源、经费都投给那些自称是行业顶尖的专家、院士了。可这些人呢,往往就靠着国家养着,最怕担风险、搞创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军事天地(Military)
AI研究,大都数老院士的理论水平还不够给新课博士提鞋,更别说写代码。
前段时间,在胸大在了个会,要建立中国自己湍流的数据库,主要是有一波人想训练AI湍流模型,很好的主意。
基金委给立了个项,领头的是十一院士。
陈院士兼着无数大小正职,还要伸手抓这种新项目。
国内学界,团队大腿什么年纪都有。
当然你要说老的多我承认,但是不出活光收钱的团队基本都是年轻大腿,那条腿能坐上团队大佬跟包叔能当上皇上是一个原因。
老院士就是最高钻石会员。
害虫都是在十五岁以前就已经训练成害虫了。
经费应该分散化而不是集中使用
人都会变的
年轻精英总有一天变老
老了自然就成了学霸害人虫
院士的经费应该不超过博士生的二倍
不过院士权力太大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