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大的婴儿游上海动物园,在展览馆因喝奶瓶被赶出门!

wanmeishijie
10个月大的婴儿游上海动物园,在展览馆因喝奶瓶被赶出门。公园理由是展馆内禁止饮食。宝爸宝妈说,游客喝水喝饮料为何不制止?为何偏要针对喝奶瓶的婴儿?也有游客觉得规则面前一视同仁。这件事你怎么看?你说南蛮子不干人事,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


【#规则制度要为婴儿留出一点弹性空间##规则是为人服务的工具# ​​​】想象一下:闷热的天气里,一个才10个月大的宝宝饿得直哭,父母只想找个凉快点的地方,赶紧给娃喂个奶。结果,展馆工作人员以“禁止饮食”的规则“请”一家人离开。这家人认为园方“不近人情”。两周之后,涉事园方上海动物园回应“按规则办事,无需道歉”。#上海动物园建议带娃游客喂完奶再进#

 这事儿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一支“小奶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关键在于给孩子喂奶、换尿片等需求,是真实存在带娃出行的游客之中的。然而,旅游旺季之中类似吐槽并不鲜见。本次涉事的动物园设有母婴室,但位置较远,烈日之下带着宝宝步行过去,确实不太方便。另据《新闻晨报》记者现场走访得知,在该游客服务中心门外,并未看到母婴室明显的指引标示。在园内的游览指示牌地图上,也仅标示了厕所和游览区域的位置,没有标出母婴室的位置。

旅游旺季,类似吐槽不少。有时想找个地方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要么找不到标识,要么找到了也得绕远路,碰上人多时更麻烦,感觉公共服务设施对婴幼儿家庭的“友好度”还有提升空间。

一支“小奶瓶”之所以引发公众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规则。关键在于,规则执行时,能否多一点温度和灵活?婴儿的生理需求是刚性的、无法延迟的。刻板地“一刀切”,把最需要照顾的群体挡在门外,这样的“依规办事”是否暴露出了管理的僵化?

说到底,人性化的接待与规章制度根本不冲突。好的管理,恰恰体现在对特殊情况的识别和灵活处理上。比如,现场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引导家长去更近的合适区域?园方能否在规则中明确标注“婴儿哺乳除外”或设立临时的哺乳区?母婴室的指引和服务能否更醒目、便捷?

规则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在坚持必要规则的同时,为最柔软的生命需求留出一点点弹性空间,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如此,类似热搜才会少一些,游客的出游体验才能更好一些。(撰文 | 主编有态度) http://t.cn/A6DCHvBm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军事天地(Military)

共 2 条评论

  1. wanmeishijie
    wanmeishijie

    这事情很清晰的一点就是上海动物园所谓的“管理人员”依照的执行规定,是他们在“事后”自己打印了张A4纸贴出来的。事前是没有规定的。那么这个事情的是非曲直就很清楚了。 http://t.cn/A6DOHxGt
  2. wanmeishijie
    wanmeishijie

    #上海动物园通报婴儿喝奶被赶#这件事情表面看是小事,但是现实中性质很恶劣,所以连道歉都很困难。它绝对不仅是“厌童”的问题,而是欺负人。事情经过很简单,就是游客茅先生一家去动物园游览,孩子突然要喝奶,就给孩子在展馆里喂奶。

    有个工作人员看着不爽,要赶他家走。外面30多度大太阳,赶走到展馆外去喂奶,人家肯定不干啊。那这个事情对手里有“权威”的管理者来讲是不是很丢脸?所以工作人员干脆“印”了一份规定出来,就是说他们是按规定办事。

    大家看见的那张禁止在展厅内饮食,同时被工作人员当作他们“执法合法性”的纸是在事后才印出来张贴的。

    简单来说,就是游客要是投诉,他们就拿这份东西出来说自己是“按规定办事”。你看,这边都印出来有规定了,那么他们按规定办事,有什么错?

    那么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大家手里都有手机,这张纸是先有的还是后有的,还不容易搞清楚吗?一弄,穿帮了,记者去调查,他们的工作人员还是嘴硬,说虽然没规定,但他们是为了文明观展维护秩序,所以驱赶喂奶的家庭。

    作为一个有正常道德感的人,你一看就知道这是欺负人。欺负人还要搞得自己大义凛然,站到道德制高点上,能忍住不骂吗?

    道歉说是“服务意识不够”,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真实问题是“管理意识太强”。这哪里是在做服务啊。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