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柳

以最尖锐的思想 ,持最激烈的态度, 过最平实的人生

d

杨和柳
d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人到中年(Midlife)

共 19 条评论

  1. 似是旧人来
    似是旧人来

    杨和柳 写了: 2024年 8月 24日 10:16 即便木材,也有力学和材料学。木材防腐,原理是什么,木梁和柱,尺寸强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经验主义是复制,从经验里出来的科学,力学计算才能衍生出各类不同的木结构,而不仅仅是太和殿和应县木塔。

    至于做鱼,北方河鱼少,海鱼多,过去无冷藏冷链,不够新鲜,所以红烧多,以压不新鲜的缺点。

    南方清蒸和鱼汤鱼丸,保留活鱼鲜。

    但无论南北方菜谱,都是火候、成色、盐少许,靠大师傅手传。

    从经验主义到抽象科学,这之间的差异和飞跃还是社会上的哲学与政治。

    共产党、封建宗法,不可能出现科学创新和有魅力的文学作品。因为人的精神不能被捆绑。
    倘若看过三体,结论就会不一样吧。
    物质资源的极度缺乏,也是社会推动力。
    要想生存与生存空间,人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
  2. 似是旧人来
    似是旧人来

    杨和柳 写了: 2024年 8月 24日 09:00 不同意盛唐之说,所谓盛,是短期经济和民生,在大乱之后,都有一段休养生息。儒家,其克己和自制,不是放纵的沉沦,而是个体压抑之后的精神无出路。换而言之,如果非要两派都对,儒家没有个体,只有集体、服从、统一,对族群来说有好处,因为个体没被看见,只是工具。只有家国天下才“士不可不弘毅”

    当然,本质上这句话也被鸡贼骗子拿来遮脸
    有时候个体不重要。个体太过扩张,碰撞激烈,就是暴民社会。
    火山爆发,通常就是个体太过活跃。
    太平盛世,统治者都讲究休养生息。
  3. 杨和柳
    杨和柳

    d
  4. Dejavu
    Dejavu

    杨和柳 写了: 2024年 8月 24日 09:46 我同意。建筑的本身是力学和数学打底。营造法式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祖宗家法,是不可超越的过去。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中间的飞跃,不是靠年头能叠加出来的。

    现行的材料规范,基本抄苏联,苏联抄德国的。现行的结构规范,基本抄美国的。
    中国传统文明地带缺乏高山石场,难道材料的限制不是最大的因素?

    就像北方菜系里面,鱼的做法比较少,难道是就是北方人粗笨的体现? :)
  5. ferrygao
    ferrygao

    杨和柳 写了: 2024年 8月 24日 09:50 我是实事求是。文学作品的想象,场景宏大,最令人着迷的还是思维。

    我着迷盗梦空间,就是层层叠叠的意识与现实。阿凡达,也是意识移植。
    放开你的思想
  6. 杨和柳
    杨和柳

    d
  7. 杨和柳
    杨和柳

    d
  8. ferrygao
    ferrygao

    心胸开阔一点 支持一切 打倒一切
  9. Dejavu
    Dejavu

    不要带着立场看问题嘛。
    打个比方吧,
    你是搞建筑的,有人说中国建筑比西方的差远了。去欧洲看看那些千年前的石头古堡,哥特式的高高地,那需要精准计算和精确测量的,并据此认为中国的古建筑,大都是木建筑,不持久,没法架高,更引申出中国文明其实不如西方,因为数学不行,材料不行。

    你同意吗? ;)
  10. 杨和柳
    杨和柳

    d
  11. 杨和柳
    杨和柳

    d
  12. 杨和柳
    杨和柳

    d
  13. Dejavu
    Dejavu

    似是旧人来 写了: 2024年 8月 23日 11:55 你先讲着。
    我有事要忙。回头和你杠。
    只是虽然你挑了几大名著有代表性。但中西文化的比较,我觉得这依旧是以偏概全。
    回头再杠。哈哈哈
    小学生才做选择题呢 :D

    最近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听过。其实,万事万物,各有其美。为啥非要比来比去,踩一扬一 呢?人到中年,还不知道兼收并蓄,而走极端呢?而且,拿包子和汉堡比,那个只是神似,不具可比性。

    所以,我支持旧人来的看法。辩证法嘛 :D :D :D
  14. 似是旧人来
    似是旧人来

    文化在这儿,统治者可以给予不一样的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统治者可以选择任何一家,也可以对任何一家进行他们的解读。
    秦始皇没有选择儒家,选择了法家。 法家更符合西方法制的理念吧?但对于法家的过分解读,导致了秦朝只有二世就呜呼哀哉。
  15. 似是旧人来
    似是旧人来

    我从第一点开始驳斥哈。

    反复说过,儒家文化是跟整个西方背道而驰的,中国文学经典成主流是人类悲剧。是无可期待的沉沦和毁灭。

    我们先不谈儒家文化是不是与整个西方文化背道而驰。
    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个大话题。西方文化是个更大的话题。如果坐而论道,就凭我这三脚猫功夫,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都几天几夜讲不完。更别说再双方比较,再有理解的歧异,那就九九八十一,越来越多的分支,带你走入交汇与分歧的浩瀚的海洋。
    我觉得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并不会完全背道而驰,很多地方会有重合,殊途同归。
    就算背道而驰,西方文化并不能就是一个bench mark。 不能说西方文化就代表了上升,背道而驰的儒家文化就代表沉沦。
    想那盛唐,同样沿袭的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是世界的灯塔。
  16. 查看全部评论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