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180 10人
沪苏杭十日游
版主: kazaawang, wh
#82 Re: 沪苏杭十日游
才发现主帖有更新,下次更新时也在跟帖里发一下吧,不然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再看主帖Hercubic 写了: 2025年 6月 25日 18:54 先开个贴,容我慢慢更新…
1. 先说个支付问题,开了个支付宝,绑美国信用卡,这三个城市都没问题。
2. 高铁:网上提前购买,刷护照进站。我下载了12306,但是购买不成功,朋友帮忙,进站第一次刷护照需要人工刷…
3. 厕所:全面进步,但大多数还是没纸;唯一例外是留园
4. 经济全面下行,房价物价全面下降… 亲戚请吃饭,说以前700的套餐现在降到400多…我剪了个头发,30人刀,KFC的牛肉堡鸡翅套餐70,鑫震源的生煎6个加一碗粉也是70…
5. 市容市貌 大有改观。巨量的人力投入,到处是打扫卫生的大爷大妈。在徐汇梧桐街道躲雨碰到一个53扫街大爷,聊了几句,说是河南漯河人,儿女都在上海打工,所以他们两口子也来了,踩个卫生打扫单车,早9晚7,比老家挣钱多。
6. 海龟。见了几个海龟朋友 学校和业界都有,一个字:累…
7. 小孩。朋友见面聊的核心话题之一,见了几个朋友的小孩,都是聪明又有礼貌,见多识广,一代更比一代强。感觉上海愿意把小孩留在上海的比例比北京高…
8. 外企。现在东风压倒西风,外企很多在崩溃边缘,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同学无所适从…

海归压力那么大?
以前回国见到的独生子女小孩多少有点骄纵,一家六个大人围着小孩转。有兄弟姐妹会好很多


是不是以前国企下岗多,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外企了……
#83 Re: 沪苏杭十日游
是的 外企不好过,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体制内和大厂才是首选。卡脖子的专业都很吃香,生化环材不再是天坑专业,土木建筑才是。wh 写了: 2025年 6月 26日 20:22 才发现主帖有更新,下次更新时也在跟帖里发一下吧,不然可能大部分人不会再看主帖![]()
海归压力那么大?
以前回国见到的独生子女小孩多少有点骄纵,一家六个大人围着小孩转。有兄弟姐妹会好很多现在的小孩确实见多识广,脑子灵活
![]()
是不是以前国企下岗多,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外企了……
#87 Re: 沪苏杭十日游
查了一下,是因为没住上爱情圣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8B% ... 84/6382540
秋水山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沈秋水,原名沈双清,原为清末民初时上海滩的一名艺妓。有说法是,她成年后被一位皇室贝勒重金赎走,带到京城。几年后,贝勒爷病故,于是她席卷了一些财物重回上海滩。据说当她到上海后,直至一故友家中,故友见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将她的财物交给当时在座的朋友代为看管。等他们兴尽而归时已是深夜,那朋友还守着财物,独坐以待。因此,秋水认识了那个朋友――史量才,也开始了她后半生的爱恨情仇。
沈秋水擅长鼓琴度曲,与史量才高山流水,视为知音。史量才给她改名为秋水,秋水以身相许后,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并将所带财物也全部给了他,由此史量才购进《申报》《新闻报》,一跃成了上海报业的泰斗。可是沈秋水的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史量才有了外室,也是个能帮助他事业的才女,并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史量才的正室,也是位才女,帮他创办了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开始了他的事业,还给他生了儿子。其二是沈秋水,其三就后来的外室。三人中只有沈秋水无儿无女,将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给了史量才,当她知道了史量才有外室后,心里的孤独愁苦难以言表。史量才觉得自己的所作于沈秋水不公,就在杭州西湖边葛岭山下建了别墅送她,并亲手写了“秋水山庄”的匾额。
当秋水来到西湖边看到了秋水山庄,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被付之西湖。后来她经常住在秋水山庄,也许只有在秋水山庄,她才能忘却烦恼,真正做个秋水伊人。
1934年,史量才在与沈秋水由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务暗杀,秋水亲眼见到爱人死在身旁。在史量才的灵堂上,沈秋水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抱着史量才最喜爱的七弦琴,弹了一曲《广陵散》。乐曲将终时,琴声突然激昂,“蹦”的一声琴弦断了,秋水抱起琴走到火钵,将琴投进了火中。《广陵散》绝,知音不再。
后来,沈秋水离开了秋水山庄,也离开了史家,独自一人,焚香诵经,了此余生。而秋水山庄也成了妇孺医院,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了新新饭店的分部。
#91 Re: 沪苏杭十日游
都有故事,柳莺里其实也是北伐时夏省长的私家花园,被杀后,当祠堂纪念,所以也叫夏家花园,杭州话也叫谢家花园,据说发音一样?wh 写了: 2025年 6月 27日 14:22 查了一下,是因为没住上爱情圣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8B% ... 84/6382540
秋水山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沈秋水,原名沈双清,原为清末民初时上海滩的一名艺妓。有说法是,她成年后被一位皇室贝勒重金赎走,带到京城。几年后,贝勒爷病故,于是她席卷了一些财物重回上海滩。据说当她到上海后,直至一故友家中,故友见之喜出望外,立即拉她外出就餐,将她的财物交给当时在座的朋友代为看管。等他们兴尽而归时已是深夜,那朋友还守着财物,独坐以待。因此,秋水认识了那个朋友――史量才,也开始了她后半生的爱恨情仇。
沈秋水擅长鼓琴度曲,与史量才高山流水,视为知音。史量才给她改名为秋水,秋水以身相许后,成了史量才的二太太,并将所带财物也全部给了他,由此史量才购进《申报》《新闻报》,一跃成了上海报业的泰斗。可是沈秋水的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史量才有了外室,也是个能帮助他事业的才女,并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史量才的正室,也是位才女,帮他创办了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开始了他的事业,还给他生了儿子。其二是沈秋水,其三就后来的外室。三人中只有沈秋水无儿无女,将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给了史量才,当她知道了史量才有外室后,心里的孤独愁苦难以言表。史量才觉得自己的所作于沈秋水不公,就在杭州西湖边葛岭山下建了别墅送她,并亲手写了“秋水山庄”的匾额。
当秋水来到西湖边看到了秋水山庄,所有的委屈和不平都被付之西湖。后来她经常住在秋水山庄,也许只有在秋水山庄,她才能忘却烦恼,真正做个秋水伊人。
1934年,史量才在与沈秋水由杭州回上海的途中,被特务暗杀,秋水亲眼见到爱人死在身旁。在史量才的灵堂上,沈秋水白衣素服,形容憔悴,抱着史量才最喜爱的七弦琴,弹了一曲《广陵散》。乐曲将终时,琴声突然激昂,“蹦”的一声琴弦断了,秋水抱起琴走到火钵,将琴投进了火中。《广陵散》绝,知音不再。
后来,沈秋水离开了秋水山庄,也离开了史家,独自一人,焚香诵经,了此余生。而秋水山庄也成了妇孺医院,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了新新饭店的分部。
#92 Re: 沪苏杭十日游
对,现在小孩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很多了
一代比一代强
一代比一代强
Hercubic 写了: 2025年 6月 25日 18:54 先开个贴,容我慢慢更新…
1. 先说个支付问题,开了个支付宝,绑美国信用卡,这三个城市都没问题。
2. 高铁:网上提前购买,刷护照进站。我下载了12306,但是购买不成功,朋友帮忙,进站第一次刷护照需要人工刷…
3. 厕所:全面进步,但大多数还是没纸;唯一例外是留园
4. 经济全面下行,房价物价全面下降… 亲戚请吃饭,说以前700的套餐现在降到400多…我剪了个头发,30人刀,KFC的牛肉堡鸡翅套餐70,鑫震源的生煎6个加一碗粉也是70…
5. 市容市貌 大有改观。巨量的人力投入,到处是打扫卫生的大爷大妈。在徐汇梧桐街道躲雨碰到一个53扫街大爷,聊了几句,说是河南漯河人,儿女都在上海打工,所以他们两口子也来了,踩个卫生打扫单车,早9晚7,比老家挣钱多。
6. 海龟。见了几个海龟朋友 学校和业界都有,一个字:累…
7. 小孩。朋友见面聊的核心话题之一,见了几个朋友的小孩,都是聪明又有礼貌,见多识广,一代更比一代强。感觉上海愿意把小孩留在上海的比例比北京高…
8. 外企。现在东风压倒西风,外企很多在崩溃边缘,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同学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