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26
帖子: 2087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21 Re: (转载)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laowangtou 写了: 昨天 22:20 是说的《皮肤》,加油啊兄弟

读到多少章了?

金庸小说里面的岳不群一开始能让你觉得他是个伪君子吗?是情节发展到小说后半段,临近末尾,他通过劳德诺之手把假的辟邪剑法转给左冷禅,再借用左冷禅的武林比武上位武林至尊才体现出来的。

你看完整部金庸小说说他的小说人物塑造的好。我的小说你看了不到30章就发表这样的评论。公平吗?
digitneer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78
帖子: 2090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0日 10:23

#22 Re: (转载)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帖子 digitneer »

fukwumao 写了: 昨天 22:57 王朔说金庸笔下的江湖
整个一个动物世界

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杀
王朔就跟个SB似的,他那小说离开内地,连港台都辐射不了。
digitneer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78
帖子: 2090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0日 10:23

#23 Re: (转载)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帖子 digitneer »

LittleBear 写了: 昨天 20:28 电视剧不能跟金庸比=小说不能跟金庸比?

这是什么逻辑?

另外,我说的是金庸的小说纯粹是意淫,没有评论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那比纸质书,起点有几本大销量纸质书,和金庸比比?
头像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26
帖子: 2087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9日 17:47

#24 Re: (转载)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帖子 LittleBear(小破熊)楼主 »

laowangtou 写了: 昨天 14:13 你好好学习一下金庸,怎么把小说写得引人入胜。你指出的这些地理知识之类的毛病不是不能挑,挑得也有道理,但以此否定作品,属于一叶障目,捡芝麻丢西瓜

快速地浏览了一下你贴上来的小说,可以说相当的粗糙,没有人物塑造,只见流水账式的叙事。这样的作品没法让人产生共鸣,哪怕句句符合科学事实也会味同嚼蜡
与其说是他的人物引人入胜,不如说是他的意淫套路引人入胜。

我给你分析一下金庸小说的意淫结构:五大套路解剖

引言:从武侠浪漫到意淫结构
金庸小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风靡,曾被誉为“中华通俗文学的巅峰”。然而,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被奉为经典的文本时,发现它们并非只是“侠义江湖”,更是以爽文模式为内核的幻想机器。

本文试图拨开金庸小说的浪漫外衣,剖析其中五大核心意淫结构。这些结构并不是偶然写作技巧,而是系统性地围绕“满足读者幻想”的写作策略展开,构成了金庸作品持久吸引力的真实基础。

套路一:掉进山洞就成高手 ——主角获得外挂式的天赋激活
典型案例:段誉误入琅嬛福地得《北冥神功》,张无忌在昆仑仙境得《九阳真经》,令狐冲在华山山洞遇风清扬得《独孤九剑》。

这种设定背后的心理机制非常清晰:“无须努力,只要命好”。

它摒弃了现实中“长期学习—反复失败—缓慢进步”的成长路径,而采用了“误打误撞—瞬间开挂”的捷径逻辑。读者将自己投射在主角身上,感受到一种“我本凡人,却被命运选中”的快感。

这正是典型的意淫结构:

不劳而获;

命运垂青;

天降秘笈。

现实中,我们要学一样技能得花几年,小说里,“练了三天”即可天下无敌。这种设定放在今天的00后10后眼里,不是浪漫,是低级外挂。

套路二:十女九爱我 ——主角自带“女性集邮癖”光环
典型案例:张无忌身边有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段誉爱王语嫣,但钟灵、木婉清都为他动心,杨过则几乎“见一个女的感动一个”。

这种设定毫无生活依据,却屡见不鲜。在金庸小说中,女性角色的主要功能就是“爱上男主”,无论她是公主、尼姑、女侠、毒教主,只要遇见主角,就注定痴情难忘。

问题在于:

主角往往并不具备复杂魅力或人格深度;

女性的爱来得突兀、理由薄弱;

情感不具备心理过程,只有“设定已完成”。

在真实生活中,一个男人若言语鲁莽、情绪摇摆、反复逃避责任,是很难收获稳定情感的。而在金庸小说中,这样的主角却成了多情浪子+众星捧月的化身。

这不是男女之爱,是男性作者的情感投射——一种幻想的“女人都爱我,不问我是否值得”的情绪快感。

套路三:我是唯一的灰姑娘能选中的“草根神人” ——反精英式的升维幻想
典型案例:郭靖出身贫寒却当上抗金民族英雄,张无忌身世复杂最终成为明教教主,萧峰本是契丹人却被众汉人景仰为大英雄。

金庸小说频繁地使用“底层逆袭”的情节,但这种逆袭方式并非依靠现实逻辑,而是依赖巧合、血统、奇遇、宿命安排。它让普通读者获得心理满足:“即使我没背景,也会因为天命、性格、血脉而被世界选中。”

这种设定本质上是一种“民间意淫”——反精英、反权威,但又不提供真实的社会爬升路径,而是构建出一个“只要你内心纯正,世界就会帮你成功”的伪道德叙事。

这对现实社会中真正需要公平与努力的人来说,并非启发,而是麻醉。

套路四:敌人都是陪练包,主角从不真正失败 ——去除代价的胜利机制
在金庸小说中,主角虽然遭遇过“打不过”“被背叛”“情感波折”等困境,但这些都只是情节暂时的延宕,从未真正造成不可逆的沉痛后果。

主角总会:

死里逃生;

在绝望中发现新武功;

反败为胜且代价极小;

被人救下或突然逆转。

相较之下,真正具有文学深度的作品,如《红楼梦》《权力的游戏》《悲惨世界》,会给人物施加真实的痛苦与代价。但金庸小说更像“打怪练级剧本”——失败只是过程,胜利永远属于主角。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意淫机制:

读者幻想:“我虽然暂时受挫,但最终必定成功,且不会失去任何重要的东西。”

这不是成长,是心理慰藉系统的运转。

套路五:武功即人格,道德即武力 ——将复杂世界简化为拳头世界
金庸构建的世界,是一个“谁武功高谁道德正确”的世界。凡是武功盖世之人,往往自动拥有话语权、道德制高点、美女青睐、江湖资源。

乔峰强→所有人怕;

张无忌强→掌控明教;

独孤求败→被神化为传说。

但现实世界从来不是这样运作:

道德不是由拳头决定;

公义不能靠强者施舍;

正义与武力之间没有天然的等号。

金庸世界把复杂社会秩序简化为“谁武功高谁说了算”,这不是江湖智慧,而是一种权力幻觉,是封建武力中心主义的现代遗留物。

本质上,是一种男权父权幻想结构:男人的强,不需靠治理能力、制度设计、情绪管理,只要练功够强,全世界都得听你的。

这不是武侠,这是霸权意淫。

结语:我们需要超越金庸,而不是反复膜拜
金庸小说在它诞生的时代,确实满足了无数人对英雄、浪漫、忠义、成功的想象。但今天,当我们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严谨,情感更加真实时,就该识破这些“系统性意淫结构”,告别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幻想模板。

不是我们冷漠,是我们清醒;
不是我们肤浅,是我们不再需要麻醉;
不是金庸没有价值,而是他的价值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我们,需要的不再是“风清扬从山洞跳出来教你神功”,
而是如何在不跳山洞、没有外挂、无人救赎的现实中,自我成长,直面世界。

===============================================


侠义不是开挂,成长不是捡秘籍
一、引言:别把“捡到秘籍”当作成长故事
在金庸小说里,成长似乎是一种偶然。掉进一个山洞,翻出一本秘籍;喝下一杯毒酒,反而激发潜能;本是病骨支离,却因“奇遇”成为盖世高手。

于是我们熟悉了这种剧情模式:

“他原本只是个凡人,直到命运赐给他一部秘籍,从此踏上无敌之路。”

但我们必须问一句:

这是成长吗?这是侠义吗?

——不是。

侠义从来不是外挂式胜利,成长也不是剧情推动的随机奖励。真正的侠义是选择、是承担、是付出;真正的成长是反复失败之后仍不放弃,是在无路可走时坚持做对的事。

金庸小说之所以今天越来越难以打动年轻人,正是因为它将“成长”简化为“幸运得宝”,将“侠义”扭曲为“主角特权”,丢掉了真实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词:代价与责任。

二、从“成长”变成“开挂”:金庸小说的错位路径
在金庸小说中,主角大多数时候不是靠坚持、学习、训练获得成长,而是靠“被天命选中”:

张无忌:误食寒毒,反而练成九阳神功;跌进山谷,正好找到九阳真经和神兽白猿。

段誉:完全没有练武志愿,却误打误撞学成《凌波微步》《北冥神功》,成为绝世高手。

令狐冲:受伤藏身,碰巧被风清扬收为弟子,传授《独孤九剑》,从此剑术天下第一。

这些主角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偶然赐福+剧本设定。他们没有付出持久的努力、也没有承担真正的代价,成长过程也不是心理变化、人格成熟,而是技能数值暴涨。

这不是成长,这是“升级打怪的外挂配置”。

三、真正的成长,是清醒地选择与承受
成长,应该是什么样?

看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在一次次亲人离散、家族衰败、爱情失落中,逐渐明白人生的虚无与人情的复杂。他没有获得什么秘籍,只有一次次流泪、一次次醒悟。

再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他“仁德”非天赋,而是在无数次失败、逃亡、被背叛中仍不放弃信念,终于建立蜀汉。他没有系统奖励,只有坚持与牺牲。

成长不是主角光环加身之后的爽感,而是:

被误解时仍然选择诚实;

被击倒后仍然愿意站起来;

明知道没有人看见,也愿意做好事。

这才是人格的成长,不是武力值飙升。

四、侠义,不是“赢了就是正义”
金庸笔下的“侠”往往是“武功高→有影响力→说话算数→被当成侠之大者”。但这其实是把侠义变成权力的遮羞布。

真正的侠义,不是你能赢别人,而是你愿意保护别人。

萧峰强大到能镇压群雄,但他真正的侠义,是明知自己被民族身份所抛弃,仍然不愿挑起战争。

郭靖不聪明也不敏捷,但他愿意守城到死,不为一己之利而苟且偷生。

就连《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也不是因武功高才被敬重,而是他们在面对强权时选择了抵抗,在面对不公时选择了怒吼。

侠义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你为别人承担什么。

一个角色武功高,只能说他厉害;但一个角色明知牺牲仍然去做,那才是“侠”。

五、年轻人越来越讨厌“捡秘籍”,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
今天的年轻人早就知道:

没人会从山洞里出来送你秘籍;

没有神功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成长不是“幸运加成”,而是“痛苦积累”。

他们越来越不能接受“金手指剧情”,不是因为他们肤浅,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现实的冷漠、竞争的残酷、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痛苦。

他们要的是——

情节有因果;

主角有人格;

成长有代价;

英雄有责任。

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幸运儿”,而是“承受过的普通人”。

六、结语:告别意淫,重新认识侠义与成长
成长不是系统奖励的技能点;
侠义不是爽文设定下的武力崇拜。
我们要重新找回那种——

即使失败也要坚持原则,
即使弱小也要保护他人,
即使没有神功秘籍,
也能在现实中活出一份侠气与人格。

如果金庸代表的是一个幻想时代的终结,
那今天的我们,应该写出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不靠秘籍,不靠外挂,
只靠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

那,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