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版主: kazaawang, wh
#1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回国期间去了几次医院
见了些医药行业的朋友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家门口的私人医院,说是可以开集采之外的药品
三甲专科医院。
关心的事儿,
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态度
药品质量如何
三个医院就医环境差别巨大
社区医院里满是烟味儿,但体检挂号免费
主任号也很便宜。
私人医院极为高大上,专家号200
感觉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负责,很有耐心。
从挂号,到问询处,到问诊医生
我的观察瘴气多来自病人,
对医生无道理的要求
对医生无道理的不信任,
这也包括我的家人
感觉就算没有认识人也可以正常看病。
药品问题来自医生和药厂的人说法各异
一个做过十几例换心手术医生朋友
感觉集采后药品质量的确有问题
这我也听别的医生朋友讲过类似问题
他们不是私人诊所的,应该没利益上的瓜葛
而药企的朋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数据支撑
社区医院也可以拿到很好合资企业的常备药
奇怪的是阿司匹林。
不同的渠道都讲有一段时间没有合资药厂的阿司匹林了
医生也不建议病人用医院的集采阿司匹林
见了些医药行业的朋友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家门口的私人医院,说是可以开集采之外的药品
三甲专科医院。
关心的事儿,
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态度
药品质量如何
三个医院就医环境差别巨大
社区医院里满是烟味儿,但体检挂号免费
主任号也很便宜。
私人医院极为高大上,专家号200
感觉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负责,很有耐心。
从挂号,到问询处,到问诊医生
我的观察瘴气多来自病人,
对医生无道理的要求
对医生无道理的不信任,
这也包括我的家人
感觉就算没有认识人也可以正常看病。
药品问题来自医生和药厂的人说法各异
一个做过十几例换心手术医生朋友
感觉集采后药品质量的确有问题
这我也听别的医生朋友讲过类似问题
他们不是私人诊所的,应该没利益上的瓜葛
而药企的朋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数据支撑
社区医院也可以拿到很好合资企业的常备药
奇怪的是阿司匹林。
不同的渠道都讲有一段时间没有合资药厂的阿司匹林了
医生也不建议病人用医院的集采阿司匹林
+4.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标签/Tags:
#2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你说的是几线城市?liufanghe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07:44 回国期间去了几次医院
见了些医药行业的朋友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家门口的私人医院,说是可以开集采之外的药品
三甲专科医院。
关心的事儿,
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态度
药品质量如何
三个医院就医环境差别巨大
社区医院里满是烟味儿,但体检挂号免费
主任号也很便宜。
私人医院极为高大上,专家号200
感觉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负责,很有耐心。
从挂号,到问询处,到问诊医生
我的观察瘴气多来自病人,
对医生无道理的要求
对医生无道理的不信任,
这也包括我的家人
感觉就算没有认识人也可以正常看病。
药品问题来自医生和药厂的人说法各异
一个做过十几例换心手术医生朋友
感觉集采后药品质量的确有问题
这我也听别的医生朋友讲过类似问题
他们不是私人诊所的,应该没利益上的瓜葛
而药企的朋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数据支撑
社区医院也可以拿到很好合资企业的常备药
奇怪的是阿司匹林。
不同的渠道都讲有一段时间没有合资药厂的阿司匹林了
医生也不建议病人用医院的集采阿司匹林
我老家4-5线城市,民营医院医疗水平堪忧,我有个高中同学的爸爸就不幸死在那里,要在三甲,根本不会死。我爸去世前,有一次也住进民营医院,住了几天,不知道输的什么液,我爸脚肿得厉害,住院前脚没事,后来赶紧出院了。所以我总是麻烦三甲医院的同学找床位。
我也曾经看过我们那里民营医院网站,医生背景实在太差了。
#4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不好意思勾起你的伤心事MaldiniAC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10:06 你说的是几线城市?
我老家4-5线城市,民营医院医疗水平堪忧,我有个高中同学的爸爸就不幸死在那里,要在三甲,根本不会死。我爸去世前,有一次也住进民营医院,住了几天,不知道输的什么液,我爸脚肿得厉害,住院前脚没事,后来赶紧出院了。所以我总是麻烦三甲医院的同学找床位。
我也曾经看过我们那里民营医院网站,医生背景实在太差了。
53大叔这个年纪了,
都不得不handle这些问题
不知道是几线了
老直辖市
上次由 liufanghe 在 2025年 8月 4日 10:29 修改。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9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不过国内好医院人是真多。三线末城市,我带母亲去体检,本地最好的医院,人是乌漾乌漾的,做个B超门开着,里面就一个帘子隔着,门外伸个头差不多就能看见,不过服务态度倒是比从前进步很多。
---------
我欲乘机归去,又恐穷楼鬱府,高处不能酣
我欲乘机归去,又恐穷楼鬱府,高处不能酣
#11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新冠的时候我上海亲戚和同学都说上海的医院人满为患,住院床位非常紧张,常常住不进去。网上有很多病人搭床睡在医院大厅甚至门外的照片。但杭州医院没那么严重,床位也紧张,不过基本都安排得上。没见过睡大厅或门外的。还是看人口哦,人多就把医疗系统撑爆了……qqqqzj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10:45 不过国内好医院人是真多。三线末城市,我带母亲去体检,本地最好的医院,人是乌漾乌漾的,做个B超门开着,里面就一个帘子隔着,门外伸个头差不多就能看见,不过服务态度倒是比从前进步很多。
#12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看病还是美国好(有医保)。liufanghe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07:44 回国期间去了几次医院
见了些医药行业的朋友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家门口的私人医院,说是可以开集采之外的药品
三甲专科医院。
关心的事儿,
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态度
药品质量如何
三个医院就医环境差别巨大
社区医院里满是烟味儿,但体检挂号免费
主任号也很便宜。
私人医院极为高大上,专家号200
感觉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负责,很有耐心。
从挂号,到问询处,到问诊医生
我的观察瘴气多来自病人,
对医生无道理的要求
对医生无道理的不信任,
这也包括我的家人
感觉就算没有认识人也可以正常看病。
药品问题来自医生和药厂的人说法各异
一个做过十几例换心手术医生朋友
感觉集采后药品质量的确有问题
这我也听别的医生朋友讲过类似问题
他们不是私人诊所的,应该没利益上的瓜葛
而药企的朋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数据支撑
社区医院也可以拿到很好合资企业的常备药
奇怪的是阿司匹林。
不同的渠道都讲有一段时间没有合资药厂的阿司匹林了
医生也不建议病人用医院的集采阿司匹林
哥年轻时踢足球,来米国后常骑自行车( 周末高兴骑100英里)。年纪大,腰椎痛,看3米国大夫,确诊为腰椎错位。都是相同的意见
不做手术
1。我年纪大,手术只能加固,不能"复原"。
2。如果半年内持续恶化,则考虑手术,有相当的风险。
结果是我腰椎错位未恶化。所以我认为美医生的处理是正确的。
后来,我回国探亲,去了郑州的医院( 横幅上写亚洲最大的医院)。确实,医院人山人海,不过骨科相对冷清。我挂了三个医生号,一个医生与美医生意见相同,另外两个意见手术,且一个医生说什么"再生骨粉"的神奇疗效。
几点观察。
1。挂号费非常便宜,10元。
2。骨科医生很清闲,我有次是下午,诊室就医生一人,正手拿一本小画书"阅读"。
3。 无privacy, 当医生有好几个病人时,正在看的坐在椅子上,后面排队的就贴着椅子站在前病人身后。轮到我时,我前面一中年人( 50岁?农民), 替他母亲看病,下面是不到两分钟的医生谈话
医生:
我看了片子,你母亲需换膝盖,你们"新农合"?
得到肯定回复后。
你自费需四万元。
得到肯定回复后。
医生在电脑中敲了几下,然后对中年男子讲,去交钱。
对一年龄超70的妇女,在未看本人,只看片子,用2分钟,开出换膝盖的意见。
国内的医生不是看病,是在赚不负责任的钱。
+4.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x1

#16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新冠时也能真正住院吗看病吗?wh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16:59 新冠的时候我上海亲戚和同学都说上海的医院人满为患,住院床位非常紧张,常常住不进去。网上有很多病人搭床睡在医院大厅甚至门外的照片。但杭州医院没那么严重,床位也紧张,不过基本都安排得上。没见过睡大厅或门外的。还是看人口哦,人多就把医疗系统撑爆了……
在那个三甲医院的时候老人讲
医院做了返修,比新冠时变了很多
门诊和急诊大厅分开了,
没留神住院部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17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医生是我网上认识的
也是三甲出来的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18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不知道为啥有人给差评wolf_north_1234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17:50 看病还是美国好(有医保)。
哥年轻时踢足球,来米国后常骑自行车( 周末高兴骑100英里)。年纪大,腰椎痛,看3米国大夫,确诊为腰椎错位。都是相同的意见
不做手术
1。我年纪大,手术只能加固,不能"复原"。
2。如果半年内持续恶化,则考虑手术,有相当的风险。
结果是我腰椎错位未恶化。所以我认为美医生的处理是正确的。
后来,我回国探亲,去了郑州的医院( 横幅上写亚洲最大的医院)。确实,医院人山人海,不过骨科相对冷清。我挂了三个医生号,一个医生与美医生意见相同,另外两个意见手术,且一个医生说什么"再生骨粉"的神奇疗效。
几点观察。
1。挂号费非常便宜,10元。
2。骨科医生很清闲,我有次是下午,诊室就医生一人,正手拿一本小画书"阅读"。
3。 无privacy, 当医生有好几个病人时,正在看的坐在椅子上,后面排队的就贴着椅子站在前病人身后。轮到我时,我前面一中年人( 50岁?农民), 替他母亲看病,下面是不到两分钟的医生谈话
医生:
我看了片子,你母亲需换膝盖,你们"新农合"?
得到肯定回复后。
你自费需四万元。
得到肯定回复后。
医生在电脑中敲了几下,然后对中年男子讲,去交钱。
对一年龄超70的妇女,在未看本人,只看片子,用2分钟,开出换膝盖的意见。
国内的医生不是看病,是在赚不负责任的钱。
国内过度医疗的确是现状
据说已经好转了很多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19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讲我一个MIT原来知名ID的笑话
和他聊天时发现他手抖得厉害
他说自己有些甲亢
医生说需要治疗
他是个大胖子,缺德得问医生不治会怎么样呢
医生看看他不说啥了
和他聊天时发现他手抖得厉害
他说自己有些甲亢
医生说需要治疗
他是个大胖子,缺德得问医生不治会怎么样呢
医生看看他不说啥了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20 Re: 回国体会之三,医疗
阿司匹林这事很奇怪。
我国内亲戚也都是让我带这里开市客的阿司匹林回去,说是国内医保的都没有效力。
我国内亲戚也都是让我带这里开市客的阿司匹林回去,说是国内医保的都没有效力。
There are two ways to conquer and enslave a country. One is by the sword. The other is by debt. - John A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