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6年前的加沙,和两年前战前的加沙
版主: kazaawang, wh
-
- 论坛元老
cellcycle1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036
- 帖子: 7052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5:59
#8 Re: 来看看6年前的加沙,和两年前战前的加沙
鉴于前几次中东战争后三字国把人赶跑后把地占了建定居点,不允许难民回去(境外难民营人数比境内居民多), 边上国家就不允许当地人入境当难民了. 可怜老百姓连难民都当不成。
#9 Re: 来看看6年前的加沙,和两年前战前的加沙
caudillo 写了: 2025年 10月 5日 21:26鉴于前几次中东战争后三字国把人赶跑后把地占了建定居点,不允许难民回去(境外难民营人数比境内居民多), 边上国家就不允许当地人入境当难民了. 可怜老百姓连难民都当不成。
原因说错了。是因为巴解组织试图鸠占鹊巢夺取约旦政权才造成各国不愿接收巴勒斯坦难民。
Yet I had no fear;
For I was the meanest

-
-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295
- 帖子: 1789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
-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295
- 帖子: 1789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11 Re: 来看看6年前的加沙,和两年前战前的加沙
对,不止是约旦,巴勒斯坦是中东臭名昭著的搅屎棍。不如就让GPT 来做个科普。
以下我按照时间和国家,详细梳理几次最重要、影响深远的事件
一、约旦:黑色九月事件(1970)
这是巴勒斯坦人对收留国造成严重政治、军事冲突的最典型案例。
背景
- 1948、1967 两次中东战争后,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涌入约旦,人数一度超过百万人。
- 约旦最初给了他们庇护,还让很多人获得了公民身份。
- 1960 年代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 把总部迁入约旦境内,并在约旦河东岸建立武装基地,频繁袭击以色列。
- PLO 逐渐变成“国中国”,公开携武器在安曼街头行军,不听约旦政府管制。
冲突与破坏
- PLO 试图利用约旦作为反以色列的战略基地,并且实际上挑战了哈希姆王朝(约旦国王侯赛因)的统治。
- 1970 年,PLO 甚至企图发动政变推翻约旦国王。
- 巴解组织武装还劫持了三架国际民航客机到约旦,吸引全世界关注。
国王侯赛因忍无可忍,发动军事行动,镇压 PLO 与巴勒斯坦武装,引发大规模内战,称为:
“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后果
- 约旦军队击败巴解组织,造成数千巴勒斯坦人伤亡。
- PLO 被逐出约旦,流亡到黎巴嫩。
- 从此,约旦与巴勒斯坦人关系长期紧张,约旦王室一直防范巴勒斯坦势力卷土重来。
这是最典型的:巴勒斯坦人被收留 → 武装坐大 → 试图颠覆政权 → 内战 → 被驱逐。
二、黎巴嫩:引发内战与以色列入侵(1970s–1980s)
背景
- 1970 年被约旦驱逐后,PLO 搬到了黎巴嫩南部(尤其是提尔、赛达、贝鲁特)。
- 黎巴嫩是个宗教、族群结构非常脆弱的国家(马龙派基督徒、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人、巴勒斯坦难民……)。
- 巴解组织进入后,迅速建立军事基地,并频繁越境袭击以色列北部。
破坏与冲突
PLO 在黎巴嫩南部变成了事实上的“主权实体”,对黎巴嫩政府阳奉阴违。
他们的活动加剧了黎巴嫩国内教派间紧张关系,成为1975 年黎巴嫩内战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在内战中,PLO 与穆斯林派系结盟,对抗基督教民兵,也参与了许多大规模屠杀与城市战。
1978 年和 1982 年,以色列为了应对巴勒斯坦武装的跨境袭击,多次入侵黎巴嫩,造成巨大破坏。
1982 年的贝鲁特战役极为惨烈,PLO 最终被逐出黎巴嫩,迁往突尼斯。
黎巴嫩从一个金融繁荣的中东“瑞士”,变成了战火连天的废墟,巴勒斯坦武装的存在是引爆内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科威特:支持萨达姆 → 被驱逐(1990–1991)
背景
- 1967 年后,许多巴勒斯坦人前往海湾国家工作,尤其是科威特,人数超过 30 万。
- 巴勒斯坦人在科威特的社会地位很高,从事教育、行政、技术岗位,被视为受欢迎的“阿拉伯兄弟”。
- 但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公开支持萨达姆·侯赛因。
后果
- 科威特王室与人民视此为“背叛”。
- 1991 年海湾战争后,科威特迅速驱逐了大部分巴勒斯坦人(超过 20 万人被迫离开)。
- 巴勒斯坦人在海湾地区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这是典型的政治立场选择导致的自我毁灭:收留他们的国家遭受入侵时,他们支持入侵者。
四、叙利亚与黎凡特其他地区(较复杂)
- 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难民营长期存在,但部分巴勒斯坦派系与阿萨德政权合作,也有一些派系参与叙利亚内战。
- 在黎凡特(如伊拉克、埃及),巴勒斯坦难民也因政治立场或参与当地派系斗争,引发紧张。
- 不过与约旦、黎巴嫩、科威特相比,破坏程度略小。
总结表
国家 | 初期收留态度 | 巴勒斯坦人的行为 | 结果 |
---|---|---|---|
约旦 | 大量接收难民,给予公民权 | PLO坐大、挑战王权、发动劫机与武装冲突 | 黑色九月事件 → 大规模内战,PLO被驱逐 |
黎巴嫩 | 接收难民,政治环境脆弱 | PLO建立军事基地、跨境袭击以色列、介入内战 | 引爆黎巴嫩内战、以色列入侵,国家崩溃 |
科威特 | 提供就业、社会地位高 | 阿拉法特支持萨达姆入侵科威特 | 战后被大规模驱逐,信任破裂 |
叙利亚/其他 | 提供难民营 | 派系参与地方内战/政治斗争 | 局部冲突,影响复杂 |
分析总结
- 巴勒斯坦难民最初在各国都受到政治同情与人道援助。
- 但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武装派系(尤其是 PLO)往往在收留国境内形成“国中国”、挑战主权、介入内政。
- 这种局面几乎每次都导致政治冲突、军事行动和驱逐,收留国和巴勒斯坦社群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 尤其是黎巴嫩和约旦,几乎是“被巴勒斯坦问题搞崩”的典型国家。
一句话总结
近现代中东史上,巴勒斯坦武装与部分难民群体在多个收留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与军事破坏,典型如 1970 年的约旦“黑色九月”、1975 年后的黎巴嫩内战,以及 1991 年科威特驱逐事件。这些案例使得“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不仅是人道议题,更是地区政治安全隐患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