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广告id,已封号)
#1 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广告id,已封号)
我知道,这标题听起来有点矫情,也许也是因为我的年龄到了,总会想很多东西,而且那天晚上,我真的彻底失眠了,不是因为担心Leo考不好,而是因为他考得太好了。
Leo今年四年级,在湾区一个算还不错的小学念书,数学是他的强项,从小就是那种“我没教过,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题,他通常在开学前几周就全部做完,然后接下来的一整学期,就开始在课堂上发呆、画画、问老师“为什么π不是整数”,我不是那种爱炫娃的家长,但必须承认Leo在数学这块确实“走得快”。
所以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太早“走到头”了?
这次期中考试是学校第一次用“加州学术能力标准化测试”的模拟题,全校四年级只有两个人拿了满分,Leo是其中一个,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他还特别得意地说:“我猜中了有一个题是关于负数的,其他的我也都掌握的很好了。” 我也笑了,说他厉害。但当晚,我却睡不着了,我开始想——他现在觉得考试太容易,那再往后呢?学校的数学内容太基础,课外又不想给他硬塞竞赛,虽然我们也试过一些额外的网课,有的内容倒是高级,但上课方式太枯燥,他听了两节就抗拒了。我并不想浪费我孩子的天赋,也不想让他在学校的温室里没有上进地学习。
天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难处。
他真的非常喜欢去思考,比如有一次我带他去书店,随手给他拿了一本图解数学的书,想说打发一下时间,结果他在那里看了半小时,回家后问我:“你知道柏拉图立体吗?为什么只有五种?”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只能说:“……因为当时只研究到这里了?” 他点点头,转身去拼魔方了。
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Leo对于数学不是“提前学完小学内容”那么简单,他是真的对这门学科有感觉,有兴趣,但我目前无法解决他的问题,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里,这种“跑得太快”的孩子,其实是容易被忽视的。
后来我们尝试了好几种方式:找家教,不行,太考试导向;加AoPS,节奏跟不上,还全英文,他听了一节说像“高年级的老师在演讲”;自己做题也没意思,很快他就不愿意做了,到最后,是在一次无心插柳中,我们用他平时上中文课的平台顺手试了一下他们新开的数学课LingoAce的AceMath。
老实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打算认真用,觉得反正账号有就点进去看看。结果Leo倒是挺喜欢那种互动式的思维题,一节课下来他跟我说:“这个老师上课让我画自己的解题思路,还说可以试错,不用背公式。”我没细研究课程,但他愿意上就继续了,现在每周上一次,当作补充。他也不排斥,有时还会跟老师探讨怎么用数轴解复杂加减法,我觉得就很好了,至少比刷题强太多。
最近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周末我带他去参加一个科学工作坊,讲的是“用算法种树”。老师讲完后开放提问,Leo举手问:“如果我写一个规则是‘每三步要分支一次’,它是不是也算一种函数?”我当时有点惊讶,他问得不是答案,而是“定义”。他已经开始从一个“解题者”,慢慢变成一个“思考者”。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些课程或者老师,没有急着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鼓励他问“为什么”,他才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过程让他的思考能力用来越强,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所以有天赋的孩子不是拿来卷的,更不是“提前学完课本”的工具人,他们更需要被认真对待,需要有空间去犯错、去思考、去创造,我们身为家长能做的,不是把他们推得更快,而是在他们愿意走的时候,给他们一盏灯,去解决他们的疑惑,去支持他们的爱好。
如果你家也有个“想太多”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等(whatever),欢迎一起交流。
Leo今年四年级,在湾区一个算还不错的小学念书,数学是他的强项,从小就是那种“我没教过,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题,他通常在开学前几周就全部做完,然后接下来的一整学期,就开始在课堂上发呆、画画、问老师“为什么π不是整数”,我不是那种爱炫娃的家长,但必须承认Leo在数学这块确实“走得快”。
所以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太早“走到头”了?
这次期中考试是学校第一次用“加州学术能力标准化测试”的模拟题,全校四年级只有两个人拿了满分,Leo是其中一个,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他还特别得意地说:“我猜中了有一个题是关于负数的,其他的我也都掌握的很好了。” 我也笑了,说他厉害。但当晚,我却睡不着了,我开始想——他现在觉得考试太容易,那再往后呢?学校的数学内容太基础,课外又不想给他硬塞竞赛,虽然我们也试过一些额外的网课,有的内容倒是高级,但上课方式太枯燥,他听了两节就抗拒了。我并不想浪费我孩子的天赋,也不想让他在学校的温室里没有上进地学习。
天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难处。
他真的非常喜欢去思考,比如有一次我带他去书店,随手给他拿了一本图解数学的书,想说打发一下时间,结果他在那里看了半小时,回家后问我:“你知道柏拉图立体吗?为什么只有五种?”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只能说:“……因为当时只研究到这里了?” 他点点头,转身去拼魔方了。
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Leo对于数学不是“提前学完小学内容”那么简单,他是真的对这门学科有感觉,有兴趣,但我目前无法解决他的问题,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里,这种“跑得太快”的孩子,其实是容易被忽视的。
后来我们尝试了好几种方式:找家教,不行,太考试导向;加AoPS,节奏跟不上,还全英文,他听了一节说像“高年级的老师在演讲”;自己做题也没意思,很快他就不愿意做了,到最后,是在一次无心插柳中,我们用他平时上中文课的平台顺手试了一下他们新开的数学课LingoAce的AceMath。
老实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打算认真用,觉得反正账号有就点进去看看。结果Leo倒是挺喜欢那种互动式的思维题,一节课下来他跟我说:“这个老师上课让我画自己的解题思路,还说可以试错,不用背公式。”我没细研究课程,但他愿意上就继续了,现在每周上一次,当作补充。他也不排斥,有时还会跟老师探讨怎么用数轴解复杂加减法,我觉得就很好了,至少比刷题强太多。
最近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周末我带他去参加一个科学工作坊,讲的是“用算法种树”。老师讲完后开放提问,Leo举手问:“如果我写一个规则是‘每三步要分支一次’,它是不是也算一种函数?”我当时有点惊讶,他问得不是答案,而是“定义”。他已经开始从一个“解题者”,慢慢变成一个“思考者”。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些课程或者老师,没有急着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鼓励他问“为什么”,他才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过程让他的思考能力用来越强,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所以有天赋的孩子不是拿来卷的,更不是“提前学完课本”的工具人,他们更需要被认真对待,需要有空间去犯错、去思考、去创造,我们身为家长能做的,不是把他们推得更快,而是在他们愿意走的时候,给他们一盏灯,去解决他们的疑惑,去支持他们的爱好。
如果你家也有个“想太多”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等(whatever),欢迎一起交流。
x1

上次由 wh 在 2025年 8月 5日 10:07 修改。
原因: 修改标题,注明为已封号的广告id。
原因: 修改标题,注明为已封号的广告id。
#6 Re: 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
卧槽
当做真事了
建议封全站
中国人民的感情除了被伤害
就是
被欺骗了
当做真事了
建议封全站
中国人民的感情除了被伤害
就是
被欺骗了
2022世界傻逼大赛结果出炉:
第一名:一个在法律上终身不得拥有一寸土地的傻逼满含泪水哽咽地说"台湾领士是我们的"。
第二名:一个傻逼演讲:“我们千万不能出门,再忍十年,外国人就都死光了,那时候我们就是世界霸主了〞。
第三名:某女傻逼:“俄乌这一仗:打虛了美国,打傻了欧盟,打呆了北约,打烂了乌克兰,打出了一个硬汉普京”。
第一名:一个在法律上终身不得拥有一寸土地的傻逼满含泪水哽咽地说"台湾领士是我们的"。
第二名:一个傻逼演讲:“我们千万不能出门,再忍十年,外国人就都死光了,那时候我们就是世界霸主了〞。
第三名:某女傻逼:“俄乌这一仗:打虛了美国,打傻了欧盟,打呆了北约,打烂了乌克兰,打出了一个硬汉普京”。
#8 Re: 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
有病cutefloor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22:21 我知道,这标题听起来有点矫情,也许也是因为我的年龄到了,总会想很多东西,而且那天晚上,我真的彻底失眠了,不是因为担心Leo考不好,而是因为他考得太好了。
Leo今年四年级,在湾区一个算还不错的小学念书,数学是他的强项,从小就是那种“我没教过,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题,他通常在开学前几周就全部做完,然后接下来的一整学期,就开始在课堂上发呆、画画、问老师“为什么π不是整数”,我不是那种爱炫娃的家长,但必须承认Leo在数学这块确实“走得快”。
所以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太早“走到头”了?
这次期中考试是学校第一次用“加州学术能力标准化测试”的模拟题,全校四年级只有两个人拿了满分,Leo是其中一个,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他还特别得意地说:“我猜中了有一个题是关于负数的,其他的我也都掌握的很好了。” 我也笑了,说他厉害。但当晚,我却睡不着了,我开始想——他现在觉得考试太容易,那再往后呢?学校的数学内容太基础,课外又不想给他硬塞竞赛,虽然我们也试过一些额外的网课,有的内容倒是高级,但上课方式太枯燥,他听了两节就抗拒了。我并不想浪费我孩子的天赋,也不想让他在学校的温室里没有上进地学习。
天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难处。
他真的非常喜欢去思考,比如有一次我带他去书店,随手给他拿了一本图解数学的书,想说打发一下时间,结果他在那里看了半小时,回家后问我:“你知道柏拉图立体吗?为什么只有五种?”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只能说:“……因为当时只研究到这里了?” 他点点头,转身去拼魔方了。
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Leo对于数学不是“提前学完小学内容”那么简单,他是真的对这门学科有感觉,有兴趣,但我目前无法解决他的问题,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里,这种“跑得太快”的孩子,其实是容易被忽视的。
后来我们尝试了好几种方式:找家教,不行,太考试导向;加AoPS,节奏跟不上,还全英文,他听了一节说像“高年级的老师在演讲”;自己做题也没意思,很快他就不愿意做了,到最后,是在一次无心插柳中,我们用他平时上中文课的平台顺手试了一下他们新开的数学课LingoAce的AceMath。
老实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打算认真用,觉得反正账号有就点进去看看。结果Leo倒是挺喜欢那种互动式的思维题,一节课下来他跟我说:“这个老师上课让我画自己的解题思路,还说可以试错,不用背公式。”我没细研究课程,但他愿意上就继续了,现在每周上一次,当作补充。他也不排斥,有时还会跟老师探讨怎么用数轴解复杂加减法,我觉得就很好了,至少比刷题强太多。
最近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周末我带他去参加一个科学工作坊,讲的是“用算法种树”。老师讲完后开放提问,Leo举手问:“如果我写一个规则是‘每三步要分支一次’,它是不是也算一种函数?”我当时有点惊讶,他问得不是答案,而是“定义”。他已经开始从一个“解题者”,慢慢变成一个“思考者”。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些课程或者老师,没有急着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鼓励他问“为什么”,他才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过程让他的思考能力用来越强,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所以有天赋的孩子不是拿来卷的,更不是“提前学完课本”的工具人,他们更需要被认真对待,需要有空间去犯错、去思考、去创造,我们身为家长能做的,不是把他们推得更快,而是在他们愿意走的时候,给他们一盏灯,去解决他们的疑惑,去支持他们的爱好。
如果你家也有个“想太多”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等(whatever),欢迎一起交流。
#9 Re: 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
高智商千老不容易上当。
但是,上了当就死不回头。
x1

There are two ways to conquer and enslave a country. One is by the sword. The other is by debt. - John Adams
#13 Re: 孩子考了100,我失眠了一整晚
你的每一个帖子都给LingoAce打广告,这不是正常用户的行为。账号冻结了,你的所有楼也都锁了。请不要再到这个网站来发广告了。cutefloor 写了: 2025年 8月 4日 22:21 我知道,这标题听起来有点矫情,也许也是因为我的年龄到了,总会想很多东西,而且那天晚上,我真的彻底失眠了,不是因为担心Leo考不好,而是因为他考得太好了。
Leo今年四年级,在湾区一个算还不错的小学念书,数学是他的强项,从小就是那种“我没教过,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题,他通常在开学前几周就全部做完,然后接下来的一整学期,就开始在课堂上发呆、画画、问老师“为什么π不是整数”,我不是那种爱炫娃的家长,但必须承认Leo在数学这块确实“走得快”。
所以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太早“走到头”了?
这次期中考试是学校第一次用“加州学术能力标准化测试”的模拟题,全校四年级只有两个人拿了满分,Leo是其中一个,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他还特别得意地说:“我猜中了有一个题是关于负数的,其他的我也都掌握的很好了。” 我也笑了,说他厉害。但当晚,我却睡不着了,我开始想——他现在觉得考试太容易,那再往后呢?学校的数学内容太基础,课外又不想给他硬塞竞赛,虽然我们也试过一些额外的网课,有的内容倒是高级,但上课方式太枯燥,他听了两节就抗拒了。我并不想浪费我孩子的天赋,也不想让他在学校的温室里没有上进地学习。
天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难处。
他真的非常喜欢去思考,比如有一次我带他去书店,随手给他拿了一本图解数学的书,想说打发一下时间,结果他在那里看了半小时,回家后问我:“你知道柏拉图立体吗?为什么只有五种?”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只能说:“……因为当时只研究到这里了?” 他点点头,转身去拼魔方了。
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Leo对于数学不是“提前学完小学内容”那么简单,他是真的对这门学科有感觉,有兴趣,但我目前无法解决他的问题,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里,这种“跑得太快”的孩子,其实是容易被忽视的。
后来我们尝试了好几种方式:找家教,不行,太考试导向;加AoPS,节奏跟不上,还全英文,他听了一节说像“高年级的老师在演讲”;自己做题也没意思,很快他就不愿意做了,到最后,是在一次无心插柳中,我们用他平时上中文课的平台顺手试了一下他们新开的数学课LingoAce的AceMath。
老实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打算认真用,觉得反正账号有就点进去看看。结果Leo倒是挺喜欢那种互动式的思维题,一节课下来他跟我说:“这个老师上课让我画自己的解题思路,还说可以试错,不用背公式。”我没细研究课程,但他愿意上就继续了,现在每周上一次,当作补充。他也不排斥,有时还会跟老师探讨怎么用数轴解复杂加减法,我觉得就很好了,至少比刷题强太多。
最近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周末我带他去参加一个科学工作坊,讲的是“用算法种树”。老师讲完后开放提问,Leo举手问:“如果我写一个规则是‘每三步要分支一次’,它是不是也算一种函数?”我当时有点惊讶,他问得不是答案,而是“定义”。他已经开始从一个“解题者”,慢慢变成一个“思考者”。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些课程或者老师,没有急着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鼓励他问“为什么”,他才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过程让他的思考能力用来越强,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所以有天赋的孩子不是拿来卷的,更不是“提前学完课本”的工具人,他们更需要被认真对待,需要有空间去犯错、去思考、去创造,我们身为家长能做的,不是把他们推得更快,而是在他们愿意走的时候,给他们一盏灯,去解决他们的疑惑,去支持他们的爱好。
如果你家也有个“想太多”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等(whatever),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