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美元的发饰、0.99美元的积木花、3.8美元的蓝牙耳机,在通货膨胀盛行的美国,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上的商品价格,让许多人心动不已,人们争相分享“薅羊毛”的心得,以至于在Temu上购物的攻略,已经大批量被海外华人分享到了国内的社交媒体上。
距离拼多多跨境电商Temu在美国上线已经接近两个月,从招商到营销再到供应链,整个体系已初现雏形。极致的低价、邀请好友拿折扣、90天的超长退换期、找KOL背书,这很“拼多多”,也杂糅着美国本土的商业规则。
搜狐科技获悉,截至上周五,Temu在iOS和安卓双端下载量已经突破135万。近期,Temu已经登上苹果应用商店购物板块榜首位置,最高每日下载量超过5万。
二战跨境电商
拼多多在国内曾创造了三年上市、五年半用户数超过阿里的成绩。然而,这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将目光投向跨境电商。2018年,它曾通过关联公司VOVA将业务拓展至欧洲。
今年8月,拼多多将上线跨境电商平台,首站落地美国的消息不胫而走。然而,美国市场的复杂程度较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近期物价波动剧烈,通胀严重。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2%。一位美国Costco推销员告诉搜狐科技,商场内很多商品价格飙升,此前在Costco售价十几美元的抗炎保健品,近期价格翻了一倍涨到30多美元。这让以低价标签打入市场的Temu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但与此同时,当地的运营成本压力也在加剧。
在零售领域,Temu面临着比当初拼多多崛起时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美国市场中,亚马逊一家独大,其余各家较为分散。亚马逊占据了接近四成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沃尔玛,约占6.3%的市场份额。Apple、eBay、Target、The Home Depot等分别占据3.9%、3.5%、2.1%和2.1%的比例,其余公司所占的比例均不足2%。
剧烈的市场波动让消费者的购物欲望降低。目前,美国的电商市场面临着大量的尾货难以清退的问题,众多计划清仓的商家不得不降价促销,这也让Temu的低价吸引力变弱。
一位跨境电商卖家向搜狐科技展示了他的清货单,上面写道,一个在亚马逊上原价29.99美元的靠枕如今标价14.99元仍然滞销,有人建议将清货价改成原价的1-2折,他直接将价格落到了3美元。“很多商家的货因为太长时间卖不出去,干脆就不要了,因为仓储费要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
一边,通货膨胀下物价接连攀升。另一边,人们的购物欲望降低,大量吸引力低的商品等待清仓。这对Temu的市场敏锐度提出了考验。
“砍一刀”玩出新花样
在国内,拼多多拥有微信这个巨大的流量池,人们对“砍一刀”“赚金币”这类裂变玩法的包容度也更高。
到了美国市场,Temu如果仅凭借常规的营销手段,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单个互联网用户的获客成本已经高达40美元。这意味着,拼多多需要用更“聪明”且无政策风险的方式来获客。在美国,拼多多上线了另一种裂变玩法,分享给好友可获40%折扣。区别在于:国内“砍一刀”需邀请多人,最多可免费拿到商品,难度更高但收益也更大;美国的玩法只能邀请一位好友,最高可获得40%的折扣,门槛更低。
美华喜讯:拼多多二战跨境电商:售价比运费还低
版主: Softf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