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1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孝宗暴毙,内阁伪造遗诏,武宗不从 明军虞台岭之败。

弘治18年五月,孝宗被下药暴毙在宫中,明武宗朱厚照继位,朱厚照继位的当月,准确的说是继位的第6天,京城门户宣府发生了一场诡异的战事,据明实录记载,敌军大举寇边宣府,总兵张俊率两万明军迎敌,而战斗的结果是,大同副总兵黄镇战死,宣府游击将军张雄战死,明军阵亡2160,伤1150,马匹财物损失无数,史称虞台岭之战,也叫虞台岭之败,
武宗命保国公朱晖率京军支援宣府,并将宣府、大同,延绥,偏头关几处重镇的兵权全部交于朱晖,并在临行前特别赋予朱晖先斩后奏之权,各镇巡抚指挥以下有敢违反军令者,军前斩首,而后奏报,当朱晖率领京军到达宣府之后,宣府就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当年十月警报解除,
虞台岭之败,在史书的记载中有三处疑点,
第1, 敌军来了多少人,不知道,明实录只记载敌军;联营20里,没有具体的数字,而同样发生在正德朝的应州大捷,敌军就有准确的数字是5万,
第2, 第二个是虞台岭之战,敌军由谁率领,不知道。能够击败两万明军,敌军至少要数万人,在北方能够率领这种规模部队的,只有被明朝称作小王子的大汗,孛儿只斤-巴图蒙克,正德12年的应州之战,敌军就是由巴图蒙克率领,但虞台岭之战并没有记载巴图蒙克的名字,
第3, 第三个疑点是,敌军为什么寇边,也不清楚,虞台岭之战的前一年,就是弘治17年三月,巴图蒙克还曾上书,要来朝贡,他并没有大举寇边的动机,
所以根据以上几点,武宗继位时发生的这场来历不明,人数不清,连是谁都不知道的三无战争,和土木堡之变一样,又是一次朝廷内部勾结边镇,甚至是勾结外部力量发动的兵变,其目的是要向刚刚继位的朱厚照施压,抵抗朝廷的检查,
孝宗之所以被太医院下药干掉,就是因为他整治内阁,清查国有资产,孝宗去世时,内阁大学士刘建,李东阳等人,以孝宗的名义给武宗留下了一份遗诏,遗诏里,他们要求朱厚照要孝敬太后,亲近内阁,裁撤各地的守备太监,
内阁,他们认为武宗只是一个14岁还不到的孩子,只要联手后宫再拿着一份儿遗诏,武宗就应该听话了,但内阁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天生反骨,他不仅没有遵守遗诏,反而跟遗诏对着干,遗诏中让武宗要孝敬太后和太皇太后,结果武宗在继位的第四个月,弘治18年九月,就将太后的两个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和太皇太后的两个弟弟,瑞安侯王源,崇善伯王清,这是两个舅舅两个舅爷,将他们手中的盐引全部作废,将明朝的盐政重新收回了国有,但武宗不让外戚做生意,这就把太后和太皇太后全都得罪了,
武宗对外戚下手这么狠,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根据私修史书《弇山堂别集》、《治世余闻》,还有《万历野获编》记载,后宫的张太后不是武宗的亲妈,武宗和英宗、孝宗的情况一样,他也是宫女生的,武宗的生母郑氏,是京城武城中卫军户郑汪的女儿,郑氏因为家中贫困,12岁被卖给大户人家做婢女,之后辗转进入宫中,在太皇太后的身边做了一名宫女,正是在宫中被孝宗临幸,怀孕生下了一名男孩就是朱厚照,
因为当时张皇后不生养,还不允许孝宗纳妃,于是皇后抱走了朱厚照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并立为了太子,郑氏的父亲得知自己女儿的身份,在皇宫外自称国舅爷,因此被下狱,要治他的死罪,罪名是冒充皇亲国戚,散播皇太子谣言,孝宗亲自过问了此案,将知情的太监刘山和锦衣卫妥氏兄弟全部灭口,而主犯郑汪本人只是关起来,没有处理,可见武宗是宫女所生这件事100%成立,
既然太后都不是自己的亲妈,甚至还是杀父仇人,那武宗对于外戚自然是毫不手软,而武宗在对外戚动手的同时,也在收拾内阁,武宗即位时面临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国库空虚,他爹的葬礼,再加上自己的继位典礼,一共需要钱180万两,五中跟户部要钱,户部说没有,户部不是装的,是真的没有,当时的国库存银只剩一百万两,
武宗又去内府库找钱,但不找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内府库数百万两白银去向不明,怎么花的不知道,没有账,所以武宗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搞钱,首先,武宗取消了孝宗在位时的免税政策,孝宗在位18年,共免去天下税赋一亿5千多万担,平均每年860万,孝宗的免税和美国的减税是一样的,大地主、大商人受益,但成本要全国百姓共同承担,属于典型的劫贫济富,
武宗继位后把免税降到了每年90万,只有他爹的十分之一,但这样内阁就非常的不开心,之后武宗又启用被内阁排挤的前户部尚书周经,担任南京户部尚书,然后又向各地派出镇守太监监管钱粮,当弘治18年11月,武宗任命太监韦兴,担任太岳太和山司香,并监管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以后,内阁不干了,
兵部尚书刘大夏,户科给事中刘茝,监察御史刘玉串通地方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接连上书弹劾各地守备太监,要求武宗撤回韦兴等人,内阁更是以集体辞职要挟武宗,他们说先帝临终时将你托付于刘建,李东阳,谢谦三位老臣,遗诏中白纸黑字写着让你亲近文臣,裁撤太监,现在先帝尸骨未寒,诏书墨迹未干,你就和诏书对着干,你还听不听你爹的话了,
面对内阁的逼宫,武宗的态度是爱咋咋地,根本不听,最后武宗干了一件事儿,把朝堂上最后一拨人也得罪了,就是清查军队,因为虞台岭之战急需用兵,武宗从继位的第二个月,弘治18年六月,就开始清查京城的军队,六月份清查冀州军屯草场,发现被兵部、五军都督府和御马监众多部门儿同时侵占,清查宁夏固原粮仓,涉及到京城四名巡抚督御使和陕西地方26名官员,清查陕西粮仓,涉及到宁夏卫指挥等38人,九月份清点御马间掌管的禁军腾骧四卫,发现吃空享的人数是1万3900多,年底12月清查京畿71个卫所,原本定员33万9千多,而实际在岗只有15万,缺员率达到了55%,一大半去向不明,京军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尚且如此,那边军是什么样子,可以想象,
宣府之所以会发生虞台岭之战,大概率就是这个原因,武宗清军兵部首当其冲,兵部尚书刘大夏被逼的连续三次请求辞职,但因为京军牵扯到包括英国公张懋在内的太多勋臣武将,武宗最后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深究,文臣武将全都腐败不堪难当大任,武宗不得已在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开始在皇城中利用太监,组建新的权力中心。

架空内阁 司礼监插手朝政 兴建豹房 朱厚照另立中央

武宗继位的当月,弘治18年五月,发生的虞台岭之败,让朱厚照意识到,经过弘治朝18年的韬光养晦,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已经几乎无人可以信任了,于是武宗在即位之后,开始利用东宫太子时身边的近臣全面接管军政大权,
正德元年,武宗命太监王庸任巡城点军,提督九门,命太监张永、魏彬、马永成,提督三千、五千、神机营,并监管12团营,并向京军的每一个营都派驻了监军太监,这样,京军的三大营和12团营,名义上还是由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辉和惠安伯张伟三位勋臣掌管,规矩不乱,
而实际上通过监军太监,武宗可以直接指挥到京军的每一个营,五军都督府已经实质上被架空,内政方面,武宗任命太监刘瑾、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然后向各地派出镇守太监,太监余俊守备南京,太监韦兴镇守湖广,陈贵镇宣府,侯能镇大同,山西,江西,浙江、福建,几乎每一个省,武宗都派出了守备太监,像福建市舶司,它掌管着明朝的进出口贸易,是朝廷重要的税收部门,武宗特意从御马监调太监刘彝前去监管,
武宗派到各地的太监,一边清查钱粮田土,一边追讨弘治朝的欠款,就相当于现在的倒追20年,加上化解地方债,这必然会遭到地方官府的强烈抵制,武宗命太监韦兴镇守湖广的第二个月,湖北勋阳指挥使司加上地方官府上百处衙门,就同时着火,亏空太多,补不上,
内阁对于武宗满世界派出太监,自然是强烈不满,正德元年二月,内阁尚书反对武宗在河北真定等地征税,武宗不听,内阁又上书反对武宗在永清、隆平等地设置皇庄,国有化土地,武宗还是不听,内阁首辅刘建伙同大学士谢迁,李东阳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四次请求辞职,逼武宗收回成命,武总表面上好言相劝,三位阁老乃是国家栋梁,你们不能走,而私下里武宗继续我行我素,根本不听,甚至还变本加厉,
正德元年二月的一天,武宗让司礼监向兵部,户部,吏部和都察院,各发了一本公文,也叫红本,让各部衙门按照武宗的意思奉命行事,内阁知道司礼监直接向六部发本之后,当时就火了,你司礼监可以驳回我内阁的票拟、批红这是你的权利,但你司礼监绝不可以直接指挥我六部,你越权了,内阁把司礼监送来的红本全部驳回,然后按照自己的立场,又拟了一份票拟给武宗送回去了,这相当于是在提醒武宗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阁怎么做事不需要你来教,
对于武宗妄图直接指挥六部的行为,内阁十分气愤,内阁大军师刘建、谢迁,李东阳联名上了一道奏疏,列举了武宗十条大罪,违背先帝遗诏大肆提拔太监这是其一,不和内阁商量,就向各地派出巡检御史、守备太监,这是其二,内阁已经清查完的土地,武宗又派太监前去复查,把地方查的鸡飞狗跳,这是其三,地方征收上来的税银数百万辆,武宗不和内阁商量,直接让太监送进内府库这是其四,原本是刑部和大理寺负责的案子,武宗发驾帖,直接让太监把人抓到镇抚司,这是其五,
还有江西饶州的官窑,孝宗时期已经停了,武宗又下诏,重开窑口,继续烧,我要卖钱,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从奏书的内容上能看出来,武宗和内阁的矛盾就一点,争夺朝政的控制权,面对内阁不停的上疏,武宗要么是内阁送来的票拟留中不发,你们就等着去吧,要不然就干脆躲起来不见内阁,
但武宗躲起来也不行,正德元年三月,内阁首辅刘建再次上书骂街,他说朱厚照,你小子自二月份以来,打着给两宫太后请安的旗号,天天请假,说好的经筵日讲,每天都要上课,你小子三天有两天我见不到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都已经告诉我了,你小子到慈安宫点了一个卯就走,根本不是诚心来请安的,
对于武宗来讲,单独一个内阁还好对付,但内阁和后宫太后勾搭在一起,这个后宫就没办法待了,于是正德元年三月,武宗决定搬出后宫,另外建立一个权力中心,和内阁做长久的斗争,具体的位置就定在了皇城的西北角,豹房,
豹房,象房还有马房是太监生活的区域,养牲口的地方,要改成皇帝的行营,肯定需要重新修赡,武宗刚继位,兜里不宽敞,他不想掏这个钱,于是他就开始打内阁的主意,首先在武宗的授意下,御马兼太监陈贵上奏,说,宫中最近养的马总是生病,这个马房的风水恐怕有问题,应该重新改造一下,借陈贵的话题,武宗命钦天监前去查看,钦天监经过现场勘查,最终得出结论,马房的格局确实有问题,应该整改,然后就把马房施工的规划报给了内阁,让户部拨银子,工部干活儿,
内阁收到武宗的命令,当时就不干了,工部给事中陶谐等人联名上书,说,朱厚照你小子甭来这套,皇宫里的马房盖了都100多年了,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这时候生病,你当我们是傻子吗,户部的钱这么好骗吗,内阁严辞拒绝了武宗的拨款申请,当然武宗也生气,皇宫里的活儿你们都不管,要你们有何用,勒令工部这活儿你必须给我干了,于是武宗和内阁就僵持上了,此时工部尚书曾鉴亲自出马,他说马房当年是钦天监设计建造的,现在出了毛病,这个责任应该钦天监负责,关我工部屁事,谁的事你找谁去,
内阁说完这个话,武宗认怂了,这钱我不要了,武宗改造豹房,除了处理军务,政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练兵,练兵需要马匹,而买马和养马也需要银子,还需要草场,这个钱武宗也不想出,于是武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正德元年四月,御马监太监陈贵再次向内阁提出,既然内阁不愿意出修理马房儿的钱,那好,你们把京城外面那1千多亩草场拨给我们,就顶修理费了,这个话刚说出口,就遭到了户科给事中张雯等人的严厉批评,他们说草场由户部管理,这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定下的规矩,现在你们一张嘴就要上千亩草场,祖宗的成法你们还要不要了,内阁给武中扣帽子,他说,你爹当年就向我们要过操场,我们都没给你,如果现在开此先例,必然会导致马政破败,军备废驰,到时候夷狄心生反叛之心,从此国家将无一日之宁,等等等等,
就好像武宗要这一千亩草场,国家就会亡一样,武宗听到这儿说可以了,不要再说了,几亩草场嘛,没必要上纲上线,我不要不就行了,最后是武宗自筹资金,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在正德二年的八月将豹房改造完成,报房改造完成之后,五中的身边形成了两套班底,一个是以张永,魏彬为首的大明军事小组,实际控制明朝的军队,另一个就是以刘瑾为首的大明改革小组,控制朝政,这两队人马一共八人,史书称之为八虎,八虎一出现就与内阁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正德二年正德三年,皇宫中连续两次发生严重的逼宫事件,迫使武宗不得不在正德三年,在东厂和西厂之外,建立了明朝第三个情报机构,内行厂。


被低估的皇帝,道士嘉靖。
嘉靖18年,收复安南《国榷》记载,就一句话,上问安南事,云何?就嘉靖问大臣,安南这件事怎么说,然后大臣竟然都说宜耀师,就是应该打,这明显就不正常,因为打朱棣之后,明朝的文官开始和皇帝抢军权,皇帝再想打个仗,那困难极了,
你像明英宗朱祁镇,还有明武宗朱厚照,非得要亲征,最后把自己都搭进去了,嘉靖是怎么让这帮大臣痛快答应的,套路全是靠套路,嘉靖18年,安南篡位的莫登雍,向明朝乞降,希望得到嘉靖的册封,但是嘉靖没答应他,因为嘉靖就惦记着想要收安南,
但是出兵安南肯定得和内阁商量,嘉靖第一次提出要出兵,内阁的回答用屁股都能想的出来,什么钱粮耗费巨大,国库空虚,战端一开,百姓又要生灵涂炭,就是这些,几百年都是这个词儿,嘉靖多奸啊,他早知道内阁会这么说,
那好,众位爱卿所言极是,那这样吧,出兵的事咱先放一放,然后嘉靖就指着刚才说的最欢的吏部尚书黄绾,爱卿,对,就是你,不要瞅别人,朕敕书一封,命你出使安南,看看莫登雍是否是真心归降,嘉靖的那封敕书里保证一句好话没有,什么乱臣贼子,跳梁小丑,待我王师驾到,定让你鸡犬不留,这个吏部尚书黄绾拿到这封敕书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就拿着这个去安南九死一生啊,
所以,《国榷》记载黄绾未行,乞赠诰,就是他在京城里原地画圈就是不走,然后他跟嘉靖说,皇上,你管着是东西呀还是封号,你让我带点赏赐去,这要是空手去就死定了,嘉靖多坏呀,就不可能给,他让你出兵,你不同意,然后让你送信儿你还不走,好,抗旨不尊,正二品的吏部尚书当时就给免了,
然后嘉靖再次召集内阁,众位爱卿你看吏部尚书让他去他也不去,之前还有哪位说,不应该出兵的,替他走一趟吧,明朝能够混到六部堂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谁也不可能拿脑袋上那顶乌纱开玩笑,然后内阁的态度一下就变了,《国榷》原文是,庭议莫氏狡,难信其降,宜耀师。
就是皇上不用再派人去了,假投降,其中一定有诈,不用惯着他,打就完了,然后嘉靖就以不朝,就是为啥不来看我,就把安南给打了,那个理由特别的苍白,朱棣当年为了征交趾,套路了一年,才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嘉靖收复完南之后,敕书中写道,如乍服乍叛,仍踵前人故辙,则天讨必加,罪在无赦,
就这个语气和当年朱棣一模一样,朱元璋说话都没有这么冲,嘉靖收回安南的目的和朱棣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控制海上的贸易,嘉靖时期,因为内阁的破坏,明朝官办的大型船厂已经没有了,下西洋的资料也被藏起来了,重开下西洋肯定不现实,所以嘉靖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海禁,禁止私人海外贸易,
所以就有了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打的倭寇,有叫徐海的,有叫王直的,但是没有一个日本人,那都是武装的走私集团,而嘉靖朝抗倭功劳最大的,是东南总督胡宗宪,他节制南直隶,江苏,安徽还有浙江福建,控制了明朝整个的东南海面,相当于嘉靖的海关关长,
他手下有三名缉私队队长,就是戚继光,俞大猷还有卢镗,所以嘉靖朝的财政状况,是非常好的,当然和永乐朝还不能比,嘉靖在位45年,到他去世的1566年,明朝已经建立了198年,就是小200年,中国几个大的朝代里头,汉唐宋清,别说200年,基本150年就乱套了,外戚专权,军阀割据,而嘉靖交班的时候,明朝不仅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且还是盛世,嘉靖中兴,所以嘉靖这个老道,你别看他不上朝,他是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都没有之一。



万寿帝君嘉靖为什么不上朝?
嘉靖21年,嘉靖在梦乡中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间就被宫女拿绳套脖子上,差点就干掉了,从此他就躲到了西苑,再也不上朝了,万历14年,万历也出了个意外,伤了脑袋还折了一条腿,这么大个事儿,史书上竟然连写都没写,万历还不敢说,谎称自己是在睡梦中被老虎咬的,打这天起万历也开始不让朝,明显这就不是因为懒,
明朝自从内阁制出现之后,就是从明仁宗开始,明朝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敢上朝,他就绝活不过40岁,明仁宗朱高炽本人,他继位就47岁了,十个月就被干掉,这还不是最短的,最短的是明光宗朱常洛是继位一个月,一碗药就给送走了,其他的你像明穆宗六年,明熹宗八年,景泰帝是九年,宣宗是十年,仁宗之后上朝的皇帝一共十个,加在一起,在位是103年,平均十年一个,而不上朝的成化,嘉靖还有万历三个人,在位就118年,
就这情况的话,换成谁谁也不能上朝,明史记载有这些皇帝有落水的,有被下药的,还有两个是被明朝的太医直接就给送走了,而且是同一个御医,搞笑的是这个叫刘文泰的御医,在干掉了明宪宗和明孝宗两个皇帝之后,他竟然回家安度晚年了,
你再看明朝内阁这些大臣,你像黄淮82,杨士奇78,严嵩87,徐阶是80,一个比一个能活,那凭什么皇帝20多,30多就没了,就对于皇帝莫名其妙就没这个情况,明朝,宋朝还得包括清朝,因为清朝的雍正也是暴毙,这三朝的官修史书的解释高度一致,都是好色,服食丹药,要不就是基因不好,真正的原因吧,史书他不敢写,就像美国的扛把子,19世纪前后有九个被刺杀过,当然有的成了有的没成,地球人都知道那是谁干的,但是他就是不公开,明清的史书和这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嘉靖会当皇帝?
明朝后宫的火灾特别多,明史上写都是意外,实际上都是人点的,尤其是嘉靖和万历不上朝,这俩黄帝,烧的就是他俩,万历的腿脚不好,你想想睡半道觉,寝宫着火了,傻子都能看出来,就是奔着他人去的,而嘉靖的一生,那可以和古巴的卡斯特罗有的一拼,
嘉靖15岁从湖北被弄到北京来当皇帝,这时候控制朝政的是内阁首辅杨廷和,还有后宫的张太后,他们为什么选择嘉靖,一个是年纪,小才15岁,嘉靖这辈儿实际上有20多的,他们都没要,一眼就叨中他了,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嘉靖的爸爸兴献王没了,
嘉靖他算是个孤儿,他们很明显就是想找嘉靖做一个傀儡,嘉靖一进宫,杨廷和就威胁嘉靖,让他任后宫的张太后做亲妈,那嘉靖能干吗,嘉靖人家亲妈还硬实着呢,结果进宫当年清宁宫就着火了,嘉靖小时候启蒙教育学的肯定不是三字经,可能是孙子兵法,他15岁就能单挑明朝的内阁加上后宫,
两年之后,嘉靖三年,内阁首辅杨廷和就被打发回家了,然后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个,和嘉靖继续叫板,被嘉靖暴打了两回,明朝那个廷杖啊,一顿就能把人送走,杨慎这小子体格不错,他挨了两顿,然后被发配到了云南。
第二年,嘉靖四年,一直想控制嘉靖的后妈张太后,仁寿宫就着火了,被迫搬家,这是嘉靖和内阁第一次交手,然后第二次交手是嘉靖18年。


壬寅宫变是谁要干掉嘉靖?
嘉靖18年南巡,这时候内阁首辅是夏言,是一同随行的,一路上发生了三次火灾,而且不烧别人就烧嘉靖,要不是嘉靖的发小陆炳披着被子把他从火里头给背出来,嘉靖铁定就没了,紧接着嘉靖21年壬寅宫变,嘉靖在睡梦中差点被一群宫女给干掉在被窝里,这又是谁干的,是嘉靖的皇后方氏,
嘉靖被宫女勒晕过去之后,史书记载气已绝,一个宫女叫张金莲,就跑到皇后那去了,明史解释说是去求救,但是你要是求救,你是不是应该早点去,这人凉了你才去,你是什么意思,而且既然是求救,那皇后为什么回头又杀她灭口,这个宫女实际上就是去报信儿的,
另外,嘉靖昏迷之后,太医院所有的御医都不给嘉靖治,只有一个叫许绅的御医,他是嘉靖亲自提拔的,他一副药就把嘉靖救过来了,结果几个月之后,这个太医院御医许绅竟然莫名其妙的挂了,这还没完,嘉靖26年11月,已经不上朝的嘉靖,躲在道观里头,结果又着火了,嘉靖刚修的大高玄殿着火,而且火灾中他还听到了内阁官员的名字,这下嘉靖忍不了了,你这没完没了啊,
当月皇后的宫殿就着火了,皇后没跑出来,直接就死在了火灾当中,私修的史书记载,皇后宫殿着火之后嘉靖不让救,这就对了,因为那火就是他放的,为什么要救,然后内阁首辅夏言被下狱,第二年西市咔嚓了,明朝建国180年,夏言是第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内阁首辅,明史写是因为夏言想出兵河套和嘉靖的意见不合,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永乐帝当初那么猛的一个人,当年想干掉内阁大学士谢缙,是让锦衣卫偷偷动的手,而嘉靖是怎么对待夏言,妻子儿子流放削籍,夏言本人捆住手脚,穿上一根棍子,像抬乳猪一样给抬到了西市上,一刀砍成两段,你想想这里头嘉靖和夏言得有多大的仇。




张居正为什么被万历抄了全家?
明史里头文官评价最高的肯定是张居正,有一个说法叫张居正为明朝续命50年,但是你要是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张居正变法50年之后,明朝就亡了,张居正的老师是明朝第一贪官徐阶,张居正本身上位的过程就不太光彩,
隆庆六年的五月,《国榷》记载:上不豫,就是隆庆帝朱载坖不舒服,依照明史的惯例,肯定是没好事尔,巧的是3天之后,朱载坖就突然得病,当晚去世,万历九岁继位,在他继位后的第6天,托孤大臣内阁首辅高拱和张居正一起进攻,张居正拿到了一份以圣母皇太后和皇帝名义下的圣旨,高拱当场就被罢官,当天便撵出北京城,张居正就接班成了内阁首辅,
万历这一年是九岁,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是两宫的太后说了算,所以张居正和万历他妈有一腿,这个说法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给明朝埋了两颗雷,第一个是万历元年,他把六科和都察院都归到了内阁领导,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御史是朱元璋设计出来,专门监督官员的,和内阁是平级单位,就像现在的检察院,
你内阁如果管着督察院,那内阁就没有人管了,所以从万历之后,那几个皇帝就只能在皇宫里头玩儿太监,然后就是等着被下药,什么红丸、仙露饮、果粒橙,各式各样,张居正的第二个雷,就是把明朝的货币退回到了银本位,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和现代社会一样,以国家信用担保发行货币,
但是手里钱多的人肯定就不喜欢,因为国家一定会让货币贬值,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还有缩小贫富差距,但是白银就没这一说,白银不仅不会贬值,因为稀少,它还能升值,朱元璋从洪武八年三月开始定钞法,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一直到嘉靖朝还执行的很好,明朝依旧是盛世,嘉靖中兴,
万历九年,在张居正的推动下,户部收税开始用银子,这就相当于官方承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然后明朝的金融就不灵了,欧洲的经济学家给咱都算过,就是明朝后期,全世界的白银还是加速向中国流入的,但是市面上你就是看不着银子,全都被大户给囤起来了,他们越囤白银越涨价,他们越开心,因为财富增值,但是百姓受不了,因为你张居正收税还要收银子呢,百姓挣不到银子,最后就只能造反,所以明朝的灭亡和什么小冰河、瘟疫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经济问题,所以明亡于万历的这个说法,我感觉没有错,但是罪魁祸首是张居正。




明史和宋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明明是后宫干政,明明是文官霍乱朝政,非得给你写的伟大光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就皇帝一个傻子,你这史书就没法看




古代因为没有媒体监督,士大夫要比现在要厉害的多的多,我们看历史书经常有一个错误的印象,包括网上经常有人带节奏,说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比现在人有道德,比现在人素质高,正好说错了,你看的那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写的,什么那个为天地立心,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话说的确实是挺好,但是事儿他一件没干过,为什么,你这种士大夫属于管理国家的中间层,你想约束他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国家靠那个监督机构,正常情况下是监察御史,每个朝代都有御史,就像现在的那个巡视组之类的那种的,另外一个,靠情报机构,司礼监或者是锦衣卫,监视着他们,但是这个有个啥问题呀,一旦皇帝挂了对吧,小皇帝一换,所有的这套系统全部趴窝,你甭管你是司礼监,锦衣卫还是御史,都是皇上任命的,皇上一没全翻车,另外一个是啥呀,靠基层监督,
宋朝没有,汉,唐宋好像都没有,朱元璋开始就是你如果有事了,百姓可以抓住他告御状,但这个你记住,实际上,每朝也是在争夺的,因为朱元璋在的时候,有。朱棣在的时候也没问题,朱棣那脾气也很爆,朱棣一没就完了,明仁宗朱高炽上来之后,他一共才就十个月,他刚上来之后,就应该是杨士奇的主意,朱高炽就下了一道敕令叫啥呀,禁止奸民诬告,基层那些那个士大夫,那就乌烟瘴气,你根本控制不了,你不可能知道底层的那个啥状态,
宣宗上来那时候又给恢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始终在变,宣宗那时候就很合理了,朱元璋当时的政策比较偏激,你只要来告御状的话我全部接受,你哪怕说错了,假如这个人没那么坏,我给他抓到京城来了,朱元璋也不管,朱元璋对农民确实是太好了,
然后到宣宗的时候改变了一下,如果说你告御状,这件事属实,咱正常办,如果不实的话,是要戍边的。对吧,这个说实话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是事实清楚的话,这事我我给你办了,如果说你是诬告,确实也有碰瓷嫌疑,那我就处理你,让你戍边去,这个政策在明朝始终在变,打个比方,英宗时期没有问题,到孝宗的时候又取消了,孝宗的时候就是,你只要来告官,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不管证据确凿不确凿,这案子是不是真的,全部流放戍边,这个政策基本上就是清朝一直在执行,清朝的政策,应该是比较明显的,清朝整个朝代的话都是民告官本身就有罪,因为你相当于越级了,不管你这案子是真是假,先打一顿然后流放,但是你要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的话,那基本上底层对那个士大夫的监督就没有了,谁会告啊。

标签/Tags: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2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明朝历史系列今天就发完了,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
ruisseau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87
帖子: 1450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00:55

#3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ruisseau »

这就完了? 后来还有万历天启崇祯系列呢? 明末三大案呢?
2028zhufu 写了: 2025年 1月 23日 06:15 明朝历史系列今天就发完了,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4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从万历朝就注定了明朝的灭亡,因为明朝的财政问题一发不可收拾了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5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明朝从万历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嘉靖皇帝时期,耶稣会就慢慢渗透明朝,到了后期耶稣会就掌控了明朝的军政大权,你可以看一看国内叫生民无疆的作者写的明朝晚期历史
Interlude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6
帖子: 19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33

#6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Interlude »

朱厚照很冤枉

2028zhufu 写了: 2025年 1月 23日 04:35 孝宗暴毙,内阁伪造遗诏,武宗不从 明军虞台岭之败。

弘治18年五月,孝宗被下药暴毙在宫中,明武宗朱厚照继位,朱厚照继位的当月,准确的说是继位的第6天,京城门户宣府发生了一场诡异的战事,据明实录记载,敌军大举寇边宣府,总兵张俊率两万明军迎敌,而战斗的结果是,大同副总兵黄镇战死,宣府游击将军张雄战死,明军阵亡2160,伤1150,马匹财物损失无数,史称虞台岭之战,也叫虞台岭之败,
武宗命保国公朱晖率京军支援宣府,并将宣府、大同,延绥,偏头关几处重镇的兵权全部交于朱晖,并在临行前特别赋予朱晖先斩后奏之权,各镇巡抚指挥以下有敢违反军令者,军前斩首,而后奏报,当朱晖率领京军到达宣府之后,宣府就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当年十月警报解除,
虞台岭之败,在史书的记载中有三处疑点,
第1, 敌军来了多少人,不知道,明实录只记载敌军;联营20里,没有具体的数字,而同样发生在正德朝的应州大捷,敌军就有准确的数字是5万,
第2, 第二个是虞台岭之战,敌军由谁率领,不知道。能够击败两万明军,敌军至少要数万人,在北方能够率领这种规模部队的,只有被明朝称作小王子的大汗,孛儿只斤-巴图蒙克,正德12年的应州之战,敌军就是由巴图蒙克率领,但虞台岭之战并没有记载巴图蒙克的名字,
第3, 第三个疑点是,敌军为什么寇边,也不清楚,虞台岭之战的前一年,就是弘治17年三月,巴图蒙克还曾上书,要来朝贡,他并没有大举寇边的动机,
所以根据以上几点,武宗继位时发生的这场来历不明,人数不清,连是谁都不知道的三无战争,和土木堡之变一样,又是一次朝廷内部勾结边镇,甚至是勾结外部力量发动的兵变,其目的是要向刚刚继位的朱厚照施压,抵抗朝廷的检查,
孝宗之所以被太医院下药干掉,就是因为他整治内阁,清查国有资产,孝宗去世时,内阁大学士刘建,李东阳等人,以孝宗的名义给武宗留下了一份遗诏,遗诏里,他们要求朱厚照要孝敬太后,亲近内阁,裁撤各地的守备太监,
内阁,他们认为武宗只是一个14岁还不到的孩子,只要联手后宫再拿着一份儿遗诏,武宗就应该听话了,但内阁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天生反骨,他不仅没有遵守遗诏,反而跟遗诏对着干,遗诏中让武宗要孝敬太后和太皇太后,结果武宗在继位的第四个月,弘治18年九月,就将太后的两个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和太皇太后的两个弟弟,瑞安侯王源,崇善伯王清,这是两个舅舅两个舅爷,将他们手中的盐引全部作废,将明朝的盐政重新收回了国有,但武宗不让外戚做生意,这就把太后和太皇太后全都得罪了,
武宗对外戚下手这么狠,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根据私修史书《弇山堂别集》、《治世余闻》,还有《万历野获编》记载,后宫的张太后不是武宗的亲妈,武宗和英宗、孝宗的情况一样,他也是宫女生的,武宗的生母郑氏,是京城武城中卫军户郑汪的女儿,郑氏因为家中贫困,12岁被卖给大户人家做婢女,之后辗转进入宫中,在太皇太后的身边做了一名宫女,正是在宫中被孝宗临幸,怀孕生下了一名男孩就是朱厚照,
因为当时张皇后不生养,还不允许孝宗纳妃,于是皇后抱走了朱厚照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并立为了太子,郑氏的父亲得知自己女儿的身份,在皇宫外自称国舅爷,因此被下狱,要治他的死罪,罪名是冒充皇亲国戚,散播皇太子谣言,孝宗亲自过问了此案,将知情的太监刘山和锦衣卫妥氏兄弟全部灭口,而主犯郑汪本人只是关起来,没有处理,可见武宗是宫女所生这件事100%成立,
既然太后都不是自己的亲妈,甚至还是杀父仇人,那武宗对于外戚自然是毫不手软,而武宗在对外戚动手的同时,也在收拾内阁,武宗即位时面临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国库空虚,他爹的葬礼,再加上自己的继位典礼,一共需要钱180万两,五中跟户部要钱,户部说没有,户部不是装的,是真的没有,当时的国库存银只剩一百万两,
武宗又去内府库找钱,但不找不知道,一查才发现,内府库数百万两白银去向不明,怎么花的不知道,没有账,所以武宗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搞钱,首先,武宗取消了孝宗在位时的免税政策,孝宗在位18年,共免去天下税赋一亿5千多万担,平均每年860万,孝宗的免税和美国的减税是一样的,大地主、大商人受益,但成本要全国百姓共同承担,属于典型的劫贫济富,
武宗继位后把免税降到了每年90万,只有他爹的十分之一,但这样内阁就非常的不开心,之后武宗又启用被内阁排挤的前户部尚书周经,担任南京户部尚书,然后又向各地派出镇守太监监管钱粮,当弘治18年11月,武宗任命太监韦兴,担任太岳太和山司香,并监管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以后,内阁不干了,
兵部尚书刘大夏,户科给事中刘茝,监察御史刘玉串通地方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接连上书弹劾各地守备太监,要求武宗撤回韦兴等人,内阁更是以集体辞职要挟武宗,他们说先帝临终时将你托付于刘建,李东阳,谢谦三位老臣,遗诏中白纸黑字写着让你亲近文臣,裁撤太监,现在先帝尸骨未寒,诏书墨迹未干,你就和诏书对着干,你还听不听你爹的话了,
面对内阁的逼宫,武宗的态度是爱咋咋地,根本不听,最后武宗干了一件事儿,把朝堂上最后一拨人也得罪了,就是清查军队,因为虞台岭之战急需用兵,武宗从继位的第二个月,弘治18年六月,就开始清查京城的军队,六月份清查冀州军屯草场,发现被兵部、五军都督府和御马监众多部门儿同时侵占,清查宁夏固原粮仓,涉及到京城四名巡抚督御使和陕西地方26名官员,清查陕西粮仓,涉及到宁夏卫指挥等38人,九月份清点御马间掌管的禁军腾骧四卫,发现吃空享的人数是1万3900多,年底12月清查京畿71个卫所,原本定员33万9千多,而实际在岗只有15万,缺员率达到了55%,一大半去向不明,京军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尚且如此,那边军是什么样子,可以想象,
宣府之所以会发生虞台岭之战,大概率就是这个原因,武宗清军兵部首当其冲,兵部尚书刘大夏被逼的连续三次请求辞职,但因为京军牵扯到包括英国公张懋在内的太多勋臣武将,武宗最后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深究,文臣武将全都腐败不堪难当大任,武宗不得已在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开始在皇城中利用太监,组建新的权力中心。

架空内阁 司礼监插手朝政 兴建豹房 朱厚照另立中央

武宗继位的当月,弘治18年五月,发生的虞台岭之败,让朱厚照意识到,经过弘治朝18年的韬光养晦,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已经几乎无人可以信任了,于是武宗在即位之后,开始利用东宫太子时身边的近臣全面接管军政大权,
正德元年,武宗命太监王庸任巡城点军,提督九门,命太监张永、魏彬、马永成,提督三千、五千、神机营,并监管12团营,并向京军的每一个营都派驻了监军太监,这样,京军的三大营和12团营,名义上还是由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辉和惠安伯张伟三位勋臣掌管,规矩不乱,
而实际上通过监军太监,武宗可以直接指挥到京军的每一个营,五军都督府已经实质上被架空,内政方面,武宗任命太监刘瑾、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然后向各地派出镇守太监,太监余俊守备南京,太监韦兴镇守湖广,陈贵镇宣府,侯能镇大同,山西,江西,浙江、福建,几乎每一个省,武宗都派出了守备太监,像福建市舶司,它掌管着明朝的进出口贸易,是朝廷重要的税收部门,武宗特意从御马监调太监刘彝前去监管,
武宗派到各地的太监,一边清查钱粮田土,一边追讨弘治朝的欠款,就相当于现在的倒追20年,加上化解地方债,这必然会遭到地方官府的强烈抵制,武宗命太监韦兴镇守湖广的第二个月,湖北勋阳指挥使司加上地方官府上百处衙门,就同时着火,亏空太多,补不上,
内阁对于武宗满世界派出太监,自然是强烈不满,正德元年二月,内阁尚书反对武宗在河北真定等地征税,武宗不听,内阁又上书反对武宗在永清、隆平等地设置皇庄,国有化土地,武宗还是不听,内阁首辅刘建伙同大学士谢迁,李东阳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四次请求辞职,逼武宗收回成命,武总表面上好言相劝,三位阁老乃是国家栋梁,你们不能走,而私下里武宗继续我行我素,根本不听,甚至还变本加厉,
正德元年二月的一天,武宗让司礼监向兵部,户部,吏部和都察院,各发了一本公文,也叫红本,让各部衙门按照武宗的意思奉命行事,内阁知道司礼监直接向六部发本之后,当时就火了,你司礼监可以驳回我内阁的票拟、批红这是你的权利,但你司礼监绝不可以直接指挥我六部,你越权了,内阁把司礼监送来的红本全部驳回,然后按照自己的立场,又拟了一份票拟给武宗送回去了,这相当于是在提醒武宗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阁怎么做事不需要你来教,
对于武宗妄图直接指挥六部的行为,内阁十分气愤,内阁大军师刘建、谢迁,李东阳联名上了一道奏疏,列举了武宗十条大罪,违背先帝遗诏大肆提拔太监这是其一,不和内阁商量,就向各地派出巡检御史、守备太监,这是其二,内阁已经清查完的土地,武宗又派太监前去复查,把地方查的鸡飞狗跳,这是其三,地方征收上来的税银数百万辆,武宗不和内阁商量,直接让太监送进内府库这是其四,原本是刑部和大理寺负责的案子,武宗发驾帖,直接让太监把人抓到镇抚司,这是其五,
还有江西饶州的官窑,孝宗时期已经停了,武宗又下诏,重开窑口,继续烧,我要卖钱,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从奏书的内容上能看出来,武宗和内阁的矛盾就一点,争夺朝政的控制权,面对内阁不停的上疏,武宗要么是内阁送来的票拟留中不发,你们就等着去吧,要不然就干脆躲起来不见内阁,
但武宗躲起来也不行,正德元年三月,内阁首辅刘建再次上书骂街,他说朱厚照,你小子自二月份以来,打着给两宫太后请安的旗号,天天请假,说好的经筵日讲,每天都要上课,你小子三天有两天我见不到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都已经告诉我了,你小子到慈安宫点了一个卯就走,根本不是诚心来请安的,
对于武宗来讲,单独一个内阁还好对付,但内阁和后宫太后勾搭在一起,这个后宫就没办法待了,于是正德元年三月,武宗决定搬出后宫,另外建立一个权力中心,和内阁做长久的斗争,具体的位置就定在了皇城的西北角,豹房,
豹房,象房还有马房是太监生活的区域,养牲口的地方,要改成皇帝的行营,肯定需要重新修赡,武宗刚继位,兜里不宽敞,他不想掏这个钱,于是他就开始打内阁的主意,首先在武宗的授意下,御马兼太监陈贵上奏,说,宫中最近养的马总是生病,这个马房的风水恐怕有问题,应该重新改造一下,借陈贵的话题,武宗命钦天监前去查看,钦天监经过现场勘查,最终得出结论,马房的格局确实有问题,应该整改,然后就把马房施工的规划报给了内阁,让户部拨银子,工部干活儿,
内阁收到武宗的命令,当时就不干了,工部给事中陶谐等人联名上书,说,朱厚照你小子甭来这套,皇宫里的马房盖了都100多年了,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这时候生病,你当我们是傻子吗,户部的钱这么好骗吗,内阁严辞拒绝了武宗的拨款申请,当然武宗也生气,皇宫里的活儿你们都不管,要你们有何用,勒令工部这活儿你必须给我干了,于是武宗和内阁就僵持上了,此时工部尚书曾鉴亲自出马,他说马房当年是钦天监设计建造的,现在出了毛病,这个责任应该钦天监负责,关我工部屁事,谁的事你找谁去,
内阁说完这个话,武宗认怂了,这钱我不要了,武宗改造豹房,除了处理军务,政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练兵,练兵需要马匹,而买马和养马也需要银子,还需要草场,这个钱武宗也不想出,于是武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正德元年四月,御马监太监陈贵再次向内阁提出,既然内阁不愿意出修理马房儿的钱,那好,你们把京城外面那1千多亩草场拨给我们,就顶修理费了,这个话刚说出口,就遭到了户科给事中张雯等人的严厉批评,他们说草场由户部管理,这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定下的规矩,现在你们一张嘴就要上千亩草场,祖宗的成法你们还要不要了,内阁给武中扣帽子,他说,你爹当年就向我们要过操场,我们都没给你,如果现在开此先例,必然会导致马政破败,军备废驰,到时候夷狄心生反叛之心,从此国家将无一日之宁,等等等等,
就好像武宗要这一千亩草场,国家就会亡一样,武宗听到这儿说可以了,不要再说了,几亩草场嘛,没必要上纲上线,我不要不就行了,最后是武宗自筹资金,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终于在正德二年的八月将豹房改造完成,报房改造完成之后,五中的身边形成了两套班底,一个是以张永,魏彬为首的大明军事小组,实际控制明朝的军队,另一个就是以刘瑾为首的大明改革小组,控制朝政,这两队人马一共八人,史书称之为八虎,八虎一出现就与内阁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正德二年正德三年,皇宫中连续两次发生严重的逼宫事件,迫使武宗不得不在正德三年,在东厂和西厂之外,建立了明朝第三个情报机构,内行厂。


被低估的皇帝,道士嘉靖。
嘉靖18年,收复安南《国榷》记载,就一句话,上问安南事,云何?就嘉靖问大臣,安南这件事怎么说,然后大臣竟然都说宜耀师,就是应该打,这明显就不正常,因为打朱棣之后,明朝的文官开始和皇帝抢军权,皇帝再想打个仗,那困难极了,
你像明英宗朱祁镇,还有明武宗朱厚照,非得要亲征,最后把自己都搭进去了,嘉靖是怎么让这帮大臣痛快答应的,套路全是靠套路,嘉靖18年,安南篡位的莫登雍,向明朝乞降,希望得到嘉靖的册封,但是嘉靖没答应他,因为嘉靖就惦记着想要收安南,
但是出兵安南肯定得和内阁商量,嘉靖第一次提出要出兵,内阁的回答用屁股都能想的出来,什么钱粮耗费巨大,国库空虚,战端一开,百姓又要生灵涂炭,就是这些,几百年都是这个词儿,嘉靖多奸啊,他早知道内阁会这么说,
那好,众位爱卿所言极是,那这样吧,出兵的事咱先放一放,然后嘉靖就指着刚才说的最欢的吏部尚书黄绾,爱卿,对,就是你,不要瞅别人,朕敕书一封,命你出使安南,看看莫登雍是否是真心归降,嘉靖的那封敕书里保证一句好话没有,什么乱臣贼子,跳梁小丑,待我王师驾到,定让你鸡犬不留,这个吏部尚书黄绾拿到这封敕书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就拿着这个去安南九死一生啊,
所以,《国榷》记载黄绾未行,乞赠诰,就是他在京城里原地画圈就是不走,然后他跟嘉靖说,皇上,你管着是东西呀还是封号,你让我带点赏赐去,这要是空手去就死定了,嘉靖多坏呀,就不可能给,他让你出兵,你不同意,然后让你送信儿你还不走,好,抗旨不尊,正二品的吏部尚书当时就给免了,
然后嘉靖再次召集内阁,众位爱卿你看吏部尚书让他去他也不去,之前还有哪位说,不应该出兵的,替他走一趟吧,明朝能够混到六部堂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谁也不可能拿脑袋上那顶乌纱开玩笑,然后内阁的态度一下就变了,《国榷》原文是,庭议莫氏狡,难信其降,宜耀师。
就是皇上不用再派人去了,假投降,其中一定有诈,不用惯着他,打就完了,然后嘉靖就以不朝,就是为啥不来看我,就把安南给打了,那个理由特别的苍白,朱棣当年为了征交趾,套路了一年,才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嘉靖收复完南之后,敕书中写道,如乍服乍叛,仍踵前人故辙,则天讨必加,罪在无赦,
就这个语气和当年朱棣一模一样,朱元璋说话都没有这么冲,嘉靖收回安南的目的和朱棣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控制海上的贸易,嘉靖时期,因为内阁的破坏,明朝官办的大型船厂已经没有了,下西洋的资料也被藏起来了,重开下西洋肯定不现实,所以嘉靖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海禁,禁止私人海外贸易,
所以就有了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打的倭寇,有叫徐海的,有叫王直的,但是没有一个日本人,那都是武装的走私集团,而嘉靖朝抗倭功劳最大的,是东南总督胡宗宪,他节制南直隶,江苏,安徽还有浙江福建,控制了明朝整个的东南海面,相当于嘉靖的海关关长,
他手下有三名缉私队队长,就是戚继光,俞大猷还有卢镗,所以嘉靖朝的财政状况,是非常好的,当然和永乐朝还不能比,嘉靖在位45年,到他去世的1566年,明朝已经建立了198年,就是小200年,中国几个大的朝代里头,汉唐宋清,别说200年,基本150年就乱套了,外戚专权,军阀割据,而嘉靖交班的时候,明朝不仅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且还是盛世,嘉靖中兴,所以嘉靖这个老道,你别看他不上朝,他是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都没有之一。



万寿帝君嘉靖为什么不上朝?
嘉靖21年,嘉靖在梦乡中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间就被宫女拿绳套脖子上,差点就干掉了,从此他就躲到了西苑,再也不上朝了,万历14年,万历也出了个意外,伤了脑袋还折了一条腿,这么大个事儿,史书上竟然连写都没写,万历还不敢说,谎称自己是在睡梦中被老虎咬的,打这天起万历也开始不让朝,明显这就不是因为懒,
明朝自从内阁制出现之后,就是从明仁宗开始,明朝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敢上朝,他就绝活不过40岁,明仁宗朱高炽本人,他继位就47岁了,十个月就被干掉,这还不是最短的,最短的是明光宗朱常洛是继位一个月,一碗药就给送走了,其他的你像明穆宗六年,明熹宗八年,景泰帝是九年,宣宗是十年,仁宗之后上朝的皇帝一共十个,加在一起,在位是103年,平均十年一个,而不上朝的成化,嘉靖还有万历三个人,在位就118年,
就这情况的话,换成谁谁也不能上朝,明史记载有这些皇帝有落水的,有被下药的,还有两个是被明朝的太医直接就给送走了,而且是同一个御医,搞笑的是这个叫刘文泰的御医,在干掉了明宪宗和明孝宗两个皇帝之后,他竟然回家安度晚年了,
你再看明朝内阁这些大臣,你像黄淮82,杨士奇78,严嵩87,徐阶是80,一个比一个能活,那凭什么皇帝20多,30多就没了,就对于皇帝莫名其妙就没这个情况,明朝,宋朝还得包括清朝,因为清朝的雍正也是暴毙,这三朝的官修史书的解释高度一致,都是好色,服食丹药,要不就是基因不好,真正的原因吧,史书他不敢写,就像美国的扛把子,19世纪前后有九个被刺杀过,当然有的成了有的没成,地球人都知道那是谁干的,但是他就是不公开,明清的史书和这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嘉靖会当皇帝?
明朝后宫的火灾特别多,明史上写都是意外,实际上都是人点的,尤其是嘉靖和万历不上朝,这俩黄帝,烧的就是他俩,万历的腿脚不好,你想想睡半道觉,寝宫着火了,傻子都能看出来,就是奔着他人去的,而嘉靖的一生,那可以和古巴的卡斯特罗有的一拼,
嘉靖15岁从湖北被弄到北京来当皇帝,这时候控制朝政的是内阁首辅杨廷和,还有后宫的张太后,他们为什么选择嘉靖,一个是年纪,小才15岁,嘉靖这辈儿实际上有20多的,他们都没要,一眼就叨中他了,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嘉靖的爸爸兴献王没了,
嘉靖他算是个孤儿,他们很明显就是想找嘉靖做一个傀儡,嘉靖一进宫,杨廷和就威胁嘉靖,让他任后宫的张太后做亲妈,那嘉靖能干吗,嘉靖人家亲妈还硬实着呢,结果进宫当年清宁宫就着火了,嘉靖小时候启蒙教育学的肯定不是三字经,可能是孙子兵法,他15岁就能单挑明朝的内阁加上后宫,
两年之后,嘉靖三年,内阁首辅杨廷和就被打发回家了,然后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个,和嘉靖继续叫板,被嘉靖暴打了两回,明朝那个廷杖啊,一顿就能把人送走,杨慎这小子体格不错,他挨了两顿,然后被发配到了云南。
第二年,嘉靖四年,一直想控制嘉靖的后妈张太后,仁寿宫就着火了,被迫搬家,这是嘉靖和内阁第一次交手,然后第二次交手是嘉靖18年。


壬寅宫变是谁要干掉嘉靖?
嘉靖18年南巡,这时候内阁首辅是夏言,是一同随行的,一路上发生了三次火灾,而且不烧别人就烧嘉靖,要不是嘉靖的发小陆炳披着被子把他从火里头给背出来,嘉靖铁定就没了,紧接着嘉靖21年壬寅宫变,嘉靖在睡梦中差点被一群宫女给干掉在被窝里,这又是谁干的,是嘉靖的皇后方氏,
嘉靖被宫女勒晕过去之后,史书记载气已绝,一个宫女叫张金莲,就跑到皇后那去了,明史解释说是去求救,但是你要是求救,你是不是应该早点去,这人凉了你才去,你是什么意思,而且既然是求救,那皇后为什么回头又杀她灭口,这个宫女实际上就是去报信儿的,
另外,嘉靖昏迷之后,太医院所有的御医都不给嘉靖治,只有一个叫许绅的御医,他是嘉靖亲自提拔的,他一副药就把嘉靖救过来了,结果几个月之后,这个太医院御医许绅竟然莫名其妙的挂了,这还没完,嘉靖26年11月,已经不上朝的嘉靖,躲在道观里头,结果又着火了,嘉靖刚修的大高玄殿着火,而且火灾中他还听到了内阁官员的名字,这下嘉靖忍不了了,你这没完没了啊,
当月皇后的宫殿就着火了,皇后没跑出来,直接就死在了火灾当中,私修的史书记载,皇后宫殿着火之后嘉靖不让救,这就对了,因为那火就是他放的,为什么要救,然后内阁首辅夏言被下狱,第二年西市咔嚓了,明朝建国180年,夏言是第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内阁首辅,明史写是因为夏言想出兵河套和嘉靖的意见不合,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永乐帝当初那么猛的一个人,当年想干掉内阁大学士谢缙,是让锦衣卫偷偷动的手,而嘉靖是怎么对待夏言,妻子儿子流放削籍,夏言本人捆住手脚,穿上一根棍子,像抬乳猪一样给抬到了西市上,一刀砍成两段,你想想这里头嘉靖和夏言得有多大的仇。




张居正为什么被万历抄了全家?
明史里头文官评价最高的肯定是张居正,有一个说法叫张居正为明朝续命50年,但是你要是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张居正变法50年之后,明朝就亡了,张居正的老师是明朝第一贪官徐阶,张居正本身上位的过程就不太光彩,
隆庆六年的五月,《国榷》记载:上不豫,就是隆庆帝朱载坖不舒服,依照明史的惯例,肯定是没好事尔,巧的是3天之后,朱载坖就突然得病,当晚去世,万历九岁继位,在他继位后的第6天,托孤大臣内阁首辅高拱和张居正一起进攻,张居正拿到了一份以圣母皇太后和皇帝名义下的圣旨,高拱当场就被罢官,当天便撵出北京城,张居正就接班成了内阁首辅,
万历这一年是九岁,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是两宫的太后说了算,所以张居正和万历他妈有一腿,这个说法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给明朝埋了两颗雷,第一个是万历元年,他把六科和都察院都归到了内阁领导,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御史是朱元璋设计出来,专门监督官员的,和内阁是平级单位,就像现在的检察院,
你内阁如果管着督察院,那内阁就没有人管了,所以从万历之后,那几个皇帝就只能在皇宫里头玩儿太监,然后就是等着被下药,什么红丸、仙露饮、果粒橙,各式各样,张居正的第二个雷,就是把明朝的货币退回到了银本位,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和现代社会一样,以国家信用担保发行货币,
但是手里钱多的人肯定就不喜欢,因为国家一定会让货币贬值,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还有缩小贫富差距,但是白银就没这一说,白银不仅不会贬值,因为稀少,它还能升值,朱元璋从洪武八年三月开始定钞法,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一直到嘉靖朝还执行的很好,明朝依旧是盛世,嘉靖中兴,
万历九年,在张居正的推动下,户部收税开始用银子,这就相当于官方承认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然后明朝的金融就不灵了,欧洲的经济学家给咱都算过,就是明朝后期,全世界的白银还是加速向中国流入的,但是市面上你就是看不着银子,全都被大户给囤起来了,他们越囤白银越涨价,他们越开心,因为财富增值,但是百姓受不了,因为你张居正收税还要收银子呢,百姓挣不到银子,最后就只能造反,所以明朝的灭亡和什么小冰河、瘟疫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经济问题,所以明亡于万历的这个说法,我感觉没有错,但是罪魁祸首是张居正。




明史和宋史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明明是后宫干政,明明是文官霍乱朝政,非得给你写的伟大光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就皇帝一个傻子,你这史书就没法看




古代因为没有媒体监督,士大夫要比现在要厉害的多的多,我们看历史书经常有一个错误的印象,包括网上经常有人带节奏,说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比现在人有道德,比现在人素质高,正好说错了,你看的那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写的,什么那个为天地立心,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话说的确实是挺好,但是事儿他一件没干过,为什么,你这种士大夫属于管理国家的中间层,你想约束他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国家靠那个监督机构,正常情况下是监察御史,每个朝代都有御史,就像现在的那个巡视组之类的那种的,另外一个,靠情报机构,司礼监或者是锦衣卫,监视着他们,但是这个有个啥问题呀,一旦皇帝挂了对吧,小皇帝一换,所有的这套系统全部趴窝,你甭管你是司礼监,锦衣卫还是御史,都是皇上任命的,皇上一没全翻车,另外一个是啥呀,靠基层监督,
宋朝没有,汉,唐宋好像都没有,朱元璋开始就是你如果有事了,百姓可以抓住他告御状,但这个你记住,实际上,每朝也是在争夺的,因为朱元璋在的时候,有。朱棣在的时候也没问题,朱棣那脾气也很爆,朱棣一没就完了,明仁宗朱高炽上来之后,他一共才就十个月,他刚上来之后,就应该是杨士奇的主意,朱高炽就下了一道敕令叫啥呀,禁止奸民诬告,基层那些那个士大夫,那就乌烟瘴气,你根本控制不了,你不可能知道底层的那个啥状态,
宣宗上来那时候又给恢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始终在变,宣宗那时候就很合理了,朱元璋当时的政策比较偏激,你只要来告御状的话我全部接受,你哪怕说错了,假如这个人没那么坏,我给他抓到京城来了,朱元璋也不管,朱元璋对农民确实是太好了,
然后到宣宗的时候改变了一下,如果说你告御状,这件事属实,咱正常办,如果不实的话,是要戍边的。对吧,这个说实话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是事实清楚的话,这事我我给你办了,如果说你是诬告,确实也有碰瓷嫌疑,那我就处理你,让你戍边去,这个政策在明朝始终在变,打个比方,英宗时期没有问题,到孝宗的时候又取消了,孝宗的时候就是,你只要来告官,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不管证据确凿不确凿,这案子是不是真的,全部流放戍边,这个政策基本上就是清朝一直在执行,清朝的政策,应该是比较明显的,清朝整个朝代的话都是民告官本身就有罪,因为你相当于越级了,不管你这案子是真是假,先打一顿然后流放,但是你要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的话,那基本上底层对那个士大夫的监督就没有了,谁会告啊。
marclee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58
帖子: 90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1:40

#7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marclee »

好文,收藏了看
wonderstreet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255
帖子: 105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7日 00:46

#8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wonderstreet »

明朝首辅从解缙基本是南蛮吧?
jump(傻蹦)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49
帖子: 289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21:46

#9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jump(傻蹦) »

2028zhufu 写了: 2025年 1月 23日 06:47 从万历朝就注定了明朝的灭亡,因为明朝的财政问题一发不可收拾了
写的不错,虽然有些地方很牵强,谁写的
;)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10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网络上一个叫千户写的的文字版
头像
guagua1220(guagua)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391
帖子: 16604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22:53

#11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guagua1220(guagua) »

jump 写了: 2025年 1月 23日 19:49 写的不错,虽然有些地方很牵强,谁写的
除了明朝皇帝总是被一碗药轻轻松松干掉之外,

其它地方的逻辑还比较自恰。
okook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9
帖子: 250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24日 03:18

#12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okook »

写得不错,不过太多主观臆测的结论了。。这么多皇帝在宫里那么容易就被搞定了,完全不长记心,也没有自己的的人,全尼玛是仇人,敌人,坏人,可能吗?还有人想去做皇帝?
jump(傻蹦)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49
帖子: 289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21:46

#13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jump(傻蹦) »

2028zhufu 写了: 2025年 1月 23日 20:33 网络上一个叫千户写的的文字版
建议加几个链接,不好找
;)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349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14 Re: 深度好文—揭秘大明王朝真相8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宋朝历史
gofile.io/d/bXoWiX
明朝历史
gofile.io/d/9zomori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