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512
帖子: 27135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在讨论中亚安诺遗址龙山至夏代地层出土的石印上的文字符号时候,有网友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印上面应该是一个名字。【牛河梁】今天蹲厕所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火花,这几个符号看着不就是【杞乙】嘛。

首先,安诺石印的符号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乙木五一匚】;第二种是【乙木五己】。在看了很多图片以后,感觉【乙木五一匚】可能是拓片问题导致的误读。很多图片显示【一匚】连在一起,【乙木五己】应该较为准确。

在构造上,【乙木五己】可分为三列。【五己】可能组成一个字。但【(乙)(木)(五己)】意义也不明确。今天突然想到,【木(五己)】也可能组成一个字,这样的话,这个印就是【(乙)(木(五己))】。

【乙】很好解释,先秦商周时期名字很常见,如大乙(成汤),曾侯乙等等。【木(五己)】就是【杞】附加一个【五】作为修饰。不排除是异体或通假,甚至就是【杞】字的繁体。【杞乙】就是【杞】国/族的【乙】这个人。

【杞】是先秦重要诸侯国。杞国人是夏朝王室。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需要指出的是,分封到杞不等于夏王室以地取名,也可能是这个地因夏王室得名。用李学勤先生说的,存有类似仰韶彩陶的中亚,一个叫做大夏地区的商以前的古代遗址,发现一个使用夏王族同名的印。这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物。
上次由 牛河梁 在 2023年 1月 11日 22:07 修改。

标签/Tags: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512
帖子: 27135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Re: 【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乙木五己】拓片

图片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512
帖子: 27135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Re: 【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杞】金文

图片
头像
verdelite(众傻之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926
帖子: 228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Re: 【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帖子 verdelite(众傻之傻) »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58579908 ... l?from=cul

“这一枚印章上的汉字非常成熟,现代人几乎都能辨认出来,由于“休”字可以拆分为“一”和“木”,所以就存在二种可能:休、五、已,或一、木、五、已。因此,组合起来就有四个意思,“一木五己”、“五己一木”、“休五己”、“五己休”。

可以说,从印章上的文字来看,这就是成熟的汉字,而不会是莫名其妙的符号系统。”
没有光子;也没有量子能级,量子跃迁,量子叠加,量子塌缩和量子纠缠。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512
帖子: 27135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Re: 【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verdelite 写了: 2023年 1月 11日 18:22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58579908 ... l?from=cul

“这一枚印章上的汉字非常成熟,现代人几乎都能辨认出来,由于“休”字可以拆分为“一”和“木”,所以就存在二种可能:休、五、已,或一、木、五、已。因此,组合起来就有四个意思,“一木五己”、“五己一木”、“休五己”、“五己休”。

可以说,从印章上的文字来看,这就是成熟的汉字,而不会是莫名其妙的符号系统。”
这几个符号很早就存在,并不源自于成熟的汉字。反过来,可能因为其历史重要性,是汉字借用或原样照抄了这些符号表达这些符号原来表达的意思,并传抄流传了下来,成为汉字的一部分。

如【己】,几千年来写法就没有变过。到了现代仍然是重要装饰图案。有意思的是,这个符号(最早)被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的(后红山)小河沿文化(公元前3500—前3000年)的墓葬陶器上。比轩辕黄帝还早。也被发现于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公元前3300—前2000年)陶器上。可能是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王族的标记。

【五】字被发现得更为广泛。我觉得和【亚】字可能类似。是一个前缀。【亚】这个符号及其发音用于西亚到东亚广大地区不同语言和文化。并不止于【亚殷】—【亚人】—【Ar-ian】—【雅利安】。【五己】这写法可能就和【亚殷】类似。表示一种体系。

【休】也有可能。和安诺石印对比的尼雅石印的【人(?)木】上可能解读为【休】。但作为人名【休】没有【乙】来得常见。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