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是如何破局的(两步法)
Step 1:发挥“内在优势”,解决局部痛点
信用卡在没有广泛网络时,先靠自身优势打动少部分用户和商家:
便利性:比现金/支票方便,用户可月末统一付款;
激励机制:首创大规模邮寄预批信用卡,提供免费信用额度;
提升销售:消费者可“先买后付”,小商户因此提升销售额。
这些优势让信用卡在一个城市(弗雷斯诺)取得初步成功,然后逐步扩展至其他城市。
Step 2:连接“孤岛”,形成全国和世界网络
初期各地信用卡系统彼此独立,效率低、信任差。为解决这些问题:
成立独立机构(Visa前身),制定统一规则、提升互操作性;
构建统一技术网络(BASE),大幅加快授权和结算速度;
汇聚商户与消费者,形成网络效应。
稳定币的“内在优势”
虽然当前体验不佳,稳定币仍具三大潜在优势:
便利性(正在改进):银行托管、技术进步(如账号抽象、免Gas支付)将大幅改善用户体验;
商户激励:商户通过白标稳定币赚取“浮存金”利息,用于回馈客户(类似星巴克积分),但更有效;
消费者奖励:商家可以间接利用许可性稳定币赚取的收益提供针对性激励,如即时折扣、运费抵免、提前访问或 VIP 队列。
如何复制“信用卡两步法”?
Step 1:从小众切入
利基市场(niche)切入口:
抗通胀:高通胀国家用户更愿意持有美元稳定币;
绕开外汇管制:一些国家禁止个人持有美元账户;
数字原生人群:许多非美年轻用户甚至没有传统银行账户,只用钱包。
跨境便利性:如有些国家用户难以获取美元,但可以使用稳定币使用美元;
对用户的激励:如粉丝愿意为Taylor Swift使用“TaylorUSD”,或二手平台用户愿意用平台稳定币循环交易。用户存入USDC,可自动转入DeFi协议赚取利息。
Step 2:连接碎片化生态,构建开放网络
未来稳定币生态将高度碎片化(多链、多品牌),必须通过一个中立、开放、用户拥有的网络:
统一技术标准、用户保护规则;
跨链兼容;
像Visa一样,把零散的“局部成功”整合成全国全世界网络。
Atum 被提及为该方向的代表项目。
结论
稳定币会从边缘市场切入,靠便利性和激励机制在局部场景取得成功。关键是将这些成功“串联”成统一网络,一旦网络效应足够强,主流采用将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