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我也很喜欢,最早是在“世界之窗”杂志上读到的节译版,就喜欢上了。
后来又读了英文原版,又看了电影,感觉电影比小说差远了。


Insider No 9, 每一集都短小精悍,舞台剧的范儿很足,十年内最佳吧,

baby raindeer可以的。。但是不够癫 哈哈
我擦,还挺能写。no4everlove 写了: 2025年 1月 8日 17:17 今天没什么正事,胡思乱想敲点胡言乱语没有冒犯剧本和演员的意思
最近推财狼的日子,耐着性子看了两集,感觉拖沓,太文艺了。演员小雀斑演技虽好,但是也没说的那么出神入化。
因为他自己的长相就天生的抑郁破碎感。一直觉得他像敏感多疑的小鹿或者是弄脏了被丢在地板上的木偶戏娃娃。这种形象基本也是边缘人物的角色设定。
英伦人阴郁不苟言笑,黑色/灰色幽默是不是从这个国家起源的。斜风细雨的雾气中撑伞缓缓走来西装公文包的绅士形象,是我对英伦人文的刻板映像。
美国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一手握大杯可乐,一手往嘴里塞着一根根薯条,每根指头都圆滚滚的像极了热狗里的香肠。
就算是这样的反差,就算都在故弄玄虚的装逼,我也更能欣赏美剧里的简单粗暴。我不习惯英伦悬疑剧中,那种展现暴力后硬加的维和的文艺感,时不时用种莎士比亚般无病呻吟的独白,或者嘤嘤噎噎的小曲调,再者就是节奏乱糟糟没有层次感的伪金属摇滚。杀死伊芙这个英剧已经是我的恶梦了,花了我大量时间去解读杀手和这些边缘人格的内心,现在豺狼的日子也是。都是军方背景培养出来的无情无欲的机器,怎么能在人生不惑之年里就因为一些不同寻常(其实也是寻常之中)的场景下,产生内心的碰撞而动了情愫或恻隐。也许这也是因为只是影视,这种维和越明显,就充分说明了曾经的大英帝国一直不愿意接受没落的事实,在文学影视种口嗨吧,意淫吧。定居在意大利的堂妹朋友圈里,出现了她打卡的伦敦桥。背景人群里好多黑幕三。跟她小聊了几句,她说她去了米兰,去了巴黎,来了伦敦。她觉得这些地方已经没有了她记忆里的浪漫,非常失望。但是经历了失败婚姻的她,还是对爱情充满着向往,她觉得旅行的意义就是让她重拾心情发掘世界的美好。
其实这个世界一点都不美好,我们的想象的美好,也许一开始就不存在。所以我不爱看洗脑误导人的英剧。美剧比较接地气,再光鲜靓丽的人,回到家里都会长舒一口气,骂句FUCK,再把高跟鞋狠狠甩掉闻闻自己的胳肢窝和口气,然后换上便装吃吃爆米花和打热微波炉里的速成食物。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已经可以了,人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no4everlove 写了: 2025年 1月 10日 13:03 baby raindeer可以的。。但是不够癫 哈哈
发现英剧的演员不像美剧演员那么外貌焦虑 没那么多的玻尿酸脸和 失真,亮瞎眼的工厂出品大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