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方人来说,都是听不懂的外语

版主: kazaawang, wh
exactly. 就是所谓的克里奥尔语(creole),即混合语。广大下层群众努力学说少数上层建筑带来的外语,结果学了个四不像。
对,临安+绍兴。也就是 老杭州府 (i.e., 不包括现在杭州吞并的严州府三县) + 绍兴府 + 宁波府的余姚慈溪两县的大部。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15:02 对,临安+绍兴。也就是 老杭州府 (i.e., 不包括现在杭州吞并的严州府三县) + 绍兴府 + 宁波府的余姚慈溪两县的大部。
越剧是嵊县话,但是文读(即受北方话影响的读音)太多,所以听上去有点像杭州话这种奇葩混合语。
例如南方的 "南" 这个字,吴语一般是 nø or ne (ø是法语里的那个音),但越剧偏偏要拿腔拿调的读成 nuan。
譬如上海越剧团里规定,平时只能说吴话,禁止说普通话,否则唱腔容易洋泾浜。
但是那些老演员,唱了一辈子,结果说话也是越剧腔,她们要求团里平时说 “我们 nuan 方的语言”,听上去很搞笑。
对比来说,沪剧是纯粹的吴语,全是白读,但也就是乡下农民喜欢,在郊区很流行,而市区更流行越剧。
沪剧题材全是些日常生活,而越剧要高上大得多,都是才子佳人,所以就全是文读。
昆曲更进一步,彻底改用北方话演唱,这就过了。
上海话当然不是临绍小片了,而是苏沪嘉小片的,和嘉兴话最接近。
苏沪嘉小片恰好就是江浙沪交界地区,是吴语的基准小片,就像广州小片是粤语的基准小片一样。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14:39 exactly. 就是所谓的克里奥尔语(creole),即混合语。广大下层群众努力学说少数上层建筑带来的外语,结果学了个四不像。
这种克里奥尔语在殖民地特别多,譬如英国殖民大洋洲,结果形成很多这种creole,现在成了很多大洋洲岛国的官方语言。
法国殖民地里的这种creole也非常多。
搞笑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15:02 对,临安+绍兴。也就是 老杭州府 (i.e., 不包括现在杭州吞并的严州府三县) + 绍兴府 + 宁波府的余姚慈溪两县的大部。
越剧是嵊县话,但是文读(即受北方话影响的读音)太多,所以听上去有点像杭州话这种奇葩混合语。
例如南方的 "南" 这个字,吴语一般是 nø or ne (ø是法语里的那个音),但越剧偏偏要拿腔拿调的读成 nuan。
譬如上海越剧团里规定,平时只能说吴话,禁止说普通话,否则唱腔容易洋泾浜。
但是那些老演员,唱了一辈子,结果说话也是越剧腔,她们要求团里平时说 “我们 nuan 方的语言”,听上去很搞笑。
对比来说,沪剧是纯粹的吴语,全是白读,但也就是乡下农民喜欢,在郊区很流行,而市区更流行越剧。
沪剧题材全是些日常生活,而越剧要高上大得多,都是才子佳人,所以就全是文读。
昆曲更进一步,彻底改用北方话演唱,这就过了。
上海话当然不是临绍小片了,而是苏沪嘉小片的,和嘉兴话最接近。苏沪嘉小片恰好就是江浙沪交界地区。
这个是对的。汉族父系都是O-2为主,只有吴语区例外,是良渚-越国后裔O-1为主。
开什么玩笑。民国时期,京剧中心在上海确实不假,每个演员想成名,都必须来上海。
哎你们这些贫下中农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23:21 开什么玩笑。民国时期,京剧中心在上海确实不假,每个演员想成名,都必须来上海。
但这并不代表上流社会都喜欢京剧啊,只是民国时期所有文化的中心都在上海而已。
上海的上流社会都是江浙移民,当然是听越剧为主的,京剧只是跟着玩玩而已。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23:19 这个是对的。汉族父系都是O-2为主,只有吴语区例外,是良渚-越国后裔O-1为主。
也就是说,无比辉煌的良渚文明因洪水覆灭之后,精英北上中原,开导了华夏文明,但大部分群众都留在了本地,后来创造了吴越争霸。这批人一直都没走,还在今天的江浙沪地区。
hahan 写了: 2025年 4月 18日 23:36 昆曲西厢记当年为推广高雅中国文化在纽约演出
结果底下一片窃笑
西厢记那些个词和桥段
尤其是那些眉目传情
被老美当成黄片了
之后昆曲就再不给洋大人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