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版主: yanb
#1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第48秒开始讲解这个极其重要的细节,也是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精华:
1. 小臂有一个内旋动作;
2. 手臂和拍杆之间有一个角度;
3. 大臂和小臂之间有一定曲度。
1. 小臂有一个内旋动作;
2. 手臂和拍杆之间有一个角度;
3. 大臂和小臂之间有一定曲度。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7月 31日 16:19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标签/Tags:
#2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一般来说,开始打球或者学球,是很难体会到这个技术动作的细致要求的。但是自觉学习、打到一定时候,基本都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以至于不可能不这样打,从而会将击打高球变成一件极其轻松而有趣的事情。
一定时候是多久?因人而异吧,大约3~5年,也有人是顿悟。
关键在哪里?不是上场打球(那样5年10年改不过来的大有人在),而是场下大量重复挥拍练习(最好对着镜子),形成正确肌肉记忆,再结合上场击球。这个过程也很难一蹴而就,而需要反反复复场下场上矫正更改,最后自然修成正果。
正果是什么感觉?我个人的体验是:
1. 轻松鞭打高球到底线。不需要浑身用力:对练三五分力,实战七九分力。
2. 能有意识以最小最快的动作闪击打出平高球,这是一种技术享受。也是我最近研究安洗莹击打动作的一点新得。
3. 被动时候尤其是头顶区受迫,可以比较稳定地顶出去。
4. 主动时候可以辅助轻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打平高,这个动作具有很高迷惑性,“形杀实高”,看似杀或吊,实则嗖的一下球越顶而过直落底线。个人认为是业余和专业的一个分水岭,能够二次启动轻松应对跳打平高的爱好者,基本都有专业底子童子功,或者后来苦练过步法。
一定时候是多久?因人而异吧,大约3~5年,也有人是顿悟。
关键在哪里?不是上场打球(那样5年10年改不过来的大有人在),而是场下大量重复挥拍练习(最好对着镜子),形成正确肌肉记忆,再结合上场击球。这个过程也很难一蹴而就,而需要反反复复场下场上矫正更改,最后自然修成正果。
正果是什么感觉?我个人的体验是:
1. 轻松鞭打高球到底线。不需要浑身用力:对练三五分力,实战七九分力。
2. 能有意识以最小最快的动作闪击打出平高球,这是一种技术享受。也是我最近研究安洗莹击打动作的一点新得。
3. 被动时候尤其是头顶区受迫,可以比较稳定地顶出去。
4. 主动时候可以辅助轻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打平高,这个动作具有很高迷惑性,“形杀实高”,看似杀或吊,实则嗖的一下球越顶而过直落底线。个人认为是业余和专业的一个分水岭,能够二次启动轻松应对跳打平高的爱好者,基本都有专业底子童子功,或者后来苦练过步法。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4日 12:34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3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也可以结合林丹臂部慢动作细看,1. 击球瞬间大臂小臂之间有微小曲度,而不是笔直绷紧; 2. 小臂的充分内旋,不仅做到力尽收尾,还避免对肘部的冲击。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7月 31日 02:42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4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羽毛球的这个最基本技术动作,无论怎么看,都是颇有一点“怪异”的。但是习惯了这种“怪异”后,击球动作又变得如此轻松自然。堪称神奇。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7月 31日 16:00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6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传统四步教学详细教程:
1. 强调挺胯提肘。
2. 强调内旋“甩水”的动作要领。
1. 强调挺胯提肘。
2. 强调内旋“甩水”的动作要领。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日 14:53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8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羽毛球后场击球,
标枪投抢,
棒球投球,
排球扣球,
篮球投篮,
以及远古战争中的投石作战,
都是这个技术动作(顶肘+内旋小臂),其实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身体行为。
运动都是相通的,这话不假。
注意,“为了击打而旋转,而不是为了旋转而击打。”
标枪投抢,
棒球投球,
排球扣球,
篮球投篮,
以及远古战争中的投石作战,
都是这个技术动作(顶肘+内旋小臂),其实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身体行为。
运动都是相通的,这话不假。
注意,“为了击打而旋转,而不是为了旋转而击打。”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4日 12:50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10 Re: 羽毛球中的小臂内旋和肘关节曲度
小臂内旋,其实是转动整个臂部和肩部。
要求触球瞬间拍面平直向前,否则会切球,打不出直线。这也是对初学者不宜过于强调小臂内旋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体会全身的协调和整个击球动作的完整,比小臂内旋更重要。
要求触球瞬间拍面平直向前,否则会切球,打不出直线。这也是对初学者不宜过于强调小臂内旋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体会全身的协调和整个击球动作的完整,比小臂内旋更重要。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4日 14:04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