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文学城-insoine2
原帖: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720678.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721172.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725637.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741819.html
实际上是个月经话题, 时不时就炒作一番。
川普第2次当总统, 不出意外地又打起了王-八-拳, 四面开战, 到处bluffing, 又不出意外地被人识破, 稀土就是个典型例子。
也不能说川普不重视稀土,他老人家到处嚷嚷要吞并格陵兰, 除了战略地位重要, 另一个借口就是格陵兰丰富的稀土资源; 他要与乌克兰签资源开发合同, 其中一个理由也是稀土, 说实话, 我对于稀土还算有点了解, 但从来也没听说过乌克兰又啥了不得的稀土资源, 老川一定要与乌克兰签这个合同, 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和maga党的心理需要, “众人看好, 我又赢了”, 与习大大和粉红一样的宣传套路, 一路赢赢赢。
最关键的是, 在稀土方面, 川普整个方向都错了, 稀土资源那里都有, 所谓稀土不“稀罕” , 美国自己就有足够自己用的稀土资源, 比较著名的就有加州的Mountain Pass 和德州的Round Top , 其中后者还是重稀土资源 (就是不少粉红说的只有中国才有的重稀土)。 与其嚷嚷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开发的格陵兰稀土和虚无缥缈的乌克兰资源, 还不如立马加快开发自己国内的稀土。
说实话的, 老川自己肯定是不懂的,这也不怪他, 一个地产开发商和网红, 就说出稀土这个词就不错了, 问题是, 似乎他的班底也没人懂, 也是, 发行各种虚拟币, 总统币夫人币儿子币, 那赚钱都轻松啊。
美国稀土产业, 在冷战结束前, 产量上在全球是领先的, 当然, 那时也没有苏联和中国的事,一个铁幕一个竹幕,是与西方隔开的。 直到1980s年代, Mountain Pass的稀土产量我记得还是世界第一, 但中国产量也开始赶上来了, 90年代初我在中国工作时去过江西出差, 哈哈,赣南农民拿硫酸铵水溶液土法上马抽取稀土,按中国的人工费用和低环保, 就是所谓“低人权优势“, 成本不用说是优势巨大。 再加上中国人也不笨, 查查国外文献,分离稀土技术也不是啥难事,酸解/碱解/结晶/沉淀/溶剂萃取/电解, 18xx年代的技术了, 离子交换, 那也是194x年代的技术。 所以每当有老少粉红自吹自擂中国啥啥啥稀土分离技术了不得的时候, 我就禁不住地发笑, 靠, 放在1950年代前, 勉强还能算上所谓高科技, 到202X年代还要吹嘘这个, 就等于说自己是义和团。
很快, 美国Mountain Pass就日暮西山了,美国的成本怎么能竞争过中国呢, 祸不单行, 好像还出了环保官司, 这下真要了命, 进入新世纪后不久就关闭了, 2008年那年又一家公司接手, 那年也是我首次接触股市, 所以有印象, 但几年后又宣布破产。在中国的低人权优势成本竞争下, 西方国家其它稀土企业也不行了, 最后只剩下一家澳洲的公司Lynas幸存, 它之所以活命, 也没啥诀窍, 一个词, 外包, 把澳洲稀土粗品船运到马来西亚, 在那里建一个提炼分离厂, 这样在人力和环保成本上还是可以勉强与中国成本竞争, 为啥说是勉强呢, 因为马来西亚也是民选政府, 因为环保问题,当地老百姓抗议不断,民选官员也不停找麻烦, 也让Lynas 头痛不断,直到Lynas威胁要撤出, 马来西亚政府权衡之下舍不得税收和当地员工工作机会, 这才消停一些。
为啥当时美国政府和华尔街不出手救下Mountain Pass? 一般情况下, 美国政府是不救私人企业的, 除非Too big to fail, 就像2008时候的GM和大银行, Mountain Pass这样的小不拉子就洗洗睡算了吧。再说那时的中国, 在美国的主流民意和舆论里也不是威胁, 美国政界主流还在做指望中国中产发展起来民主化这个春秋大梦呢 , 稀土吗, 美国做成本太高, 那就不做, 就买中国便宜稀土,挺好。 不仅仅稀土, 很多行业也都是如此, 比如最近股市热起来的铀产业, 那时前苏国家的铀便宜啊, 那就直接买他们的, 自己成本高就不做了, 直到俄国入侵乌克兰, 美国这才傻眼了,再加上AI需要的大量电力导致核电产业热起来了, 这才刺激美国国内铀相关产业, 也才引起了华尔街的炒作。
至于华尔街怎么看稀土, 就要看稀土企业怎么讲故事了, 华尔街看重的是轻资产重利润, 要是没有利润也行, 那就需要一个创新的好故事, 美国稀土行业的高利润就不用指望了,至于创新, 技术至少都有80年以上的历史的老技术的组合, 最多做一些改进,如果说有啥半新的东西, 无非是啥离子膜交换还有啥细菌/蛋白质交换等等号称环境友好之类的技术来分离稀土, 但这些东西还停在实验室或示范小工厂规模, 目前还不成气候, 其创新性远远不足以吸引华尔街的眼球。可以说, 华尔街这套投资哲学, 对于美国的传统产业包括稀土产业在内是极不友好,但是, 我们也不能说华尔街多坏, 实际上也正因为华尔街那套东西,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创新企业源源不断地涌现, 虽然也免不了出现一些骗子。
华尔街没指望了, 那就只能指望美国政府了, 美国国防部开始出手资助稀土产业了。
美国国防部在2020年开始资助美国国内稀土产业, 后来这一计划被命名为Mine-to-Magnet(从矿到磁体)(1), 目的是从稀土矿物开采到分离加工过程再到冶炼金属和合金磁体,建立美国国内稀土供应链, 力图在2027年让美国国防工业用上美国国内生产的稀土金属或化合物, 摆脱对外国(包括中国)的稀土产品的依赖。
MP公司在2022年得到国防部的资助, 最早的报道是3千5百万美元, 至2024年国防部的报道是4千5百万美元。MP公司是在2017年买下破产的Mountain Pass稀土矿, 这个公司是有一家中国公司的小部分持股, 接受了前2个破产公司的教训, 他们没有开启分离处理生产线, 仅仅生产稀土浓缩粗液,然后卖给中国做分离处理, 典型的打不过就加入,但随着美中关系更加恶化, 这一做法就备受争议了, 逼的他们不得不重开分离处理生产线。国防部给钱的目的 (2), 不仅仅是用于重开稀土分离纯化生产线, 是要求他们分离出重稀土, 这就有点麻烦了, 因为Mountain Pass的重稀土含量不高。 我估计军方是对他们的许诺也不太放心, 同时找了第2家, 也是在2022年给了澳洲Lynas公司2.88亿美元(最初报道2.58亿), 在美国德州墨西哥湾海边建立一个稀土分离纯化厂, 原料来源是澳洲的稀土浓缩粗液, 海运到德州, 首先是分离出轻稀土,最终目标是分离出重稀土; 另外军方也给了几个美国企业资助来建稀土合金磁体。
美国国防工业每年要用多少稀土可能是个军事机密,查不到数字, 更不提具体到那种稀土了, 目前能查到的唯一官方权威统计只有一个比例:0.1% 的全球稀土消耗量(3),这来自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美国政府问责局)2024年9月的一个报告。 又根据一个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25年关于稀土的报告(4), 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是39万吨, 千分之一就是390吨, 出乎意外的少,我原来想美国国防工业怎么也该有至少1千吨稀土用量 。
再根据那份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 2024年度美国自产稀土金属和化合物产量从2023年的200吨, 增加到1300吨, 2024年美国进口稀土金属和化合物共计8290吨,其中70%来自中国, 13%来自马来西亚 (就是Lynas 马来西亚厂), 6% 来自日本, 5%来自爱沙尼亚, 其它来源6%。奇怪的是, 美国除了出口的稀土浓缩粗液 4万2千吨, 还出口稀土金属和化合物了1400吨。
从数字看, 美国国内自产的1300吨, 应该是MP公司Mountain Pass分离厂生产的,德州的Lynas 厂目前还没有报道正式生产, 1300吨理论上足够满足了美国国防工业需求了, 但是,查了查MP的网页(5), 还没有重稀土分离, 这是个大问题, 至2025年5月, 美国需要的全部重稀土都要从中国进口, 包括国防工业。
对于美国国防需要的重稀土, 今年有个坏消息也有个好消息, 好消息是, Lynas在马来西亚厂准时按计划在今年5月生产出了dysprosium oxide(氧化镝), 并且按计划下个月又能生产出另外一个重稀土terbium( 铽)(6), 这是在中国外首次量产重稀土金属氧化物。 坏消息是, Lynas在美国德州的重稀土工厂建设出问题了,建设成本超预期,原因是试产时产生的废水放射超标, 因此要增加处理设施因而花费大增, 还有川普的那个进口税也增加了成本, 所以Lynas寻求美国政府增加资金支持(7)。 这通红的德州是怎么啦? 红脖子自己居然都不支持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 不就一点点小小的环境污染嘛, 为了maga, maga们就不能顾全大局, 忍耐一点就算了, 哈哈, 以上的评论就是一点讽刺, 可以忽略不看。
稀土合金磁体方面, 看来进展也还顺利, MP公司今年在德州已经开始生产出neodymium-praseodymium metal 并且试产neodymium-iron-boron magnets.(8)
这么看来, 轻稀土美国产量应该可以满足了国防工业需要, 重稀土现在就指望Lynas马来西亚厂了, 当然, 国防部自己的National Defense Stockpile (9), 也储存了稀土, 具体种类和量应该是机密, 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 长期看, 美国军方对马来西亚也不放心, 那里中国影响可不小, 所以重稀土还是要看美国德州厂,我认为还要看德州maga们对工厂建设的监管情况, 希望不要太严苛而耽误工期。
至于美国稀土的民用市场, 国防部就不管了, 那是川普的事, 美国2024年进口8290吨, 自产1300吨, 出口1400吨, 除了国防用约400吨, 其它近8千吨就是民用了, 原来我以为石油化工用的催化剂用量是首位, 现在看来车用恐怕是最多的, 这次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叫痛声音的最大就是车企, GM和福特之类的, 老川现在号称支持工人阶级, 也的确靠铁锈带蓝领赢了这次选举, 所以车企会哭就会有奶喝, 老川为了他们也不得不上了中国方面的稀土钓钩。
美国民用稀土开发就不好办了, 军用是不计成本的,民用稀土,人家下游用户就要比较价格了, 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支持, 美国国内稀土企业在成本上长期是肯定竞争不过中国的, 这也是Mountain Pass 2次破产的原因,就是现在, MP公司也是亏钱的, 虽然它股票最近涨了一波, 感谢中国政府的稀土限制让我赚了点快钱, 但MP能不能稳定的盈利或不亏本, 这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不然的话生产的规模越大, 亏损越大。
办法还是有的, 其中一个就是模仿Lynas马来西亚厂, 把分离厂办到墨西哥沿海地区, 但这有可能刺激墨西哥的民族情绪; 如果非要在美国国内生产, 那政府要一直补贴下去, 或对美国国内已经能够生产的稀土, 对同类进口稀土征收高关税, 或者干脆双管齐下。另外, 长期看, 也可以扶持印度生产稀土, 印度人的化工还是很不错, 它的化学制药业就已经证明其能力了, 而且人工和环保成本也能与中国一拼。
我之前关注的德州round top 重稀土加上金属镓的开发, 唉, 进展缓慢, 就USAR(股票代号)的公司在那慢悠悠地做, 查了查, 这个公司才30人,这点人能做啥?但问题是, 人招多了放开架势大干一番, 没有政府资金支持, 一定会破产的。老川少去几次高尔夫球场, 或不要搞那个劳民伤财的庆祝自己生日阅兵式, 省下的钱就够round top放手大干了, 这是节源, 要增收的话, 在发自己家族的虚拟币自己赚钱的同时, 发行个稀土币来财务支持round top也行啊。
附带补充点至于金属镓的报道, 我之前长篇大论写了不少, 那时我估计美国政府应该会在氧化铝厂旁边建立一个副产镓的年产20吨生产线, 或要求盟友澳大利亚做, 但美国国防部的解决方案很简单, 资助从一废旧产品中回收镓的公司(10), 也是, 整个美国年需求量也就20吨, 国防需要也就大约1-2吨, 回收一点边角废料就足够了。 另外, 我估计美国在香港或者东南亚国家找个代理公司, 弄这么一点镓应该也是小事一桩。 总之, 军方认为不值得为此投资建立一个小工厂。
另外, 在中国发布镓出口限制令之后, 除了round top, 美国自己又在Montana州发现了富镓矿(11), 澳洲也发现了富镓矿(12), 资源嘛, 一旦重视起来, 啥东西都不稀罕
在上个帖子里, tz2000网友留言问有没有关注ReElement,还有 sommers 网友留言说Ucore Rare Metals Inc. 的RapidSX技术是一项突破 (1)。 感谢2位提供的信息, 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回答时查了查, 原来 ReElement的母公司是AREC, 我知道这个股票代号, 是因为前些时期还稍有热度,难怪呢, 原来是做重稀土分离的, 它是与普渡大学合作开发的ligand chromatography(配体色谱法)来分离稀土(2)。 另外一家Ucore, 也查了查, 原来它是做铀原料的, 后来转成做稀土分离, 它的RapidSX技术说是用column-based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基于柱子的溶剂萃取法)(3)。
这2家都已经有示范车间, 并且都声称是规模可放大到商业生产规模, 对此我是有疑虑的。 其基本原理可能与开发round top 的usar公司差不多, 都是柱子里装固相离子交换或配体来吸附或binding稀土, 然后再洗出来。 固相与稀土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 洗脱出来的时间也不同, 从而得到分离。 小规模效果很好, 但量产似乎有工程上的挑战。
2年前我在讨论开发 usar公司稀土分离方法时就说过类似的话, 以下是我的原文(4):
“他们另外在科罗拉多州建立了小型示范分离厂, 用的是分离膜和CIX/CIC(连续离子交换/连续离子色谱)的方法来分离提纯化多达26种稀土和其它关键元素, 包括镓。……
这个项目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是他们用的分离方法,号称 eco-friendly, 但那个CIC(连续离子色谱),离子色谱我有印象是做小样的分析仪器,但用于工业化生产放大恐怕不太容易,何况还要连续性 (我不是做化工的,不是很了解,如果有做化工分离过程的,望指正)。 老美做东西,喜欢标新立异,好处当然是创造力强,不好之处是有时步子跨得太大扯着蛋。 最典型的就是Intel的逻辑芯片制程进展,本来是在2014年率先做出了finfet14nm制程, 后面追赶的三星版14nm和台积电版16nm 都要差一截, 但后来Intel步子迈得太大,一大步跨到Intel 10nm, 做了多年量产还成问题,而台积电是小步走,10/12/7nm/EUV7nm (注意: 台积电7nm才相当于Intel 10nm), 虽然是小步但走得稳, 良率好量产顺利。 回到Round Top稀土和包括镓在内其它关键金属提取项目,路线新颖,他们希望能2025年下半年商业化投产,但我估计届时量产恐怕有一定难度, anyway, 祝他们好运”。
现在离2025年下半年很近了, 但USAR这家公司不提稀土金属分离提取的商业化投产这茬, 转而大谈要做多少吨规模的稀土合金(5), 它的员工也由40人减少到30人, 我只能认为该公司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稀土分离的量产项目看来目前是没戏了, 这也是我在第2篇聊稀土那个帖子里说round top 进展缓慢的原因。
现在再回到ReElement和Ucore ,目前的规模, 我看恐怕还在几百kg级别, 最多是1-2吨, 适合于分离一些美国国防工业用量少的稀土金属, 还有用量少的其它关键金属比如镓, 果然。 查到了ReElement从回收料里分离提纯镓的报道(6)。 现在这2家都获得了新的投资, 前者最近获得南非的一家私人投资公司1亿5千万美元的投资(7), 后者获得美国国防部1千8百万美元的资助 (8), 还有加拿大政府的4百万投资(9)。 虽然这2家显得信心满满, 但我个人认为他们商业化量产不会那么容易的, 除了规模放大化的工程挑战, 美加地方政府的监管red-tape那可是要让建厂者脱几次皮。 现在除了MP和Lynas, 又来了这几家新竞争者, 够激烈的了。美国国内稀土目前年消费量也不过2亿美元,盘子很小, 要不是中国威胁, 不会挤进来这么多竞争者的。 不过, 我认为这是好事,只要是重要或有需求, 美国总是会有百花齐放, 最后优者胜出。
美国国内目前稀土, 特别是重稀土商业化量产前景最确定的, 我认为还是Lynas德州厂。 Lynas是西方稀土界的老鸟了, 技术承继没有间断过, 在马来西亚的原厂是从2012年开始生产轻稀土及其合金, 现在1500吨重稀土新生产线也如期在马来西亚投产, 一句话, 靠谱。 它在德州建厂唯一的障碍可能就是当地政府过度监管的red-tape ,比如15项环保permits, 已经2-3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才拿到12项(10)。真没办法, 也可能是美欧发达国家的通病。 作为当地普通居民, 肯定是要求环保监管越严苛越好, 哪怕是口头声称为了美国可以去死的红脖子, 要是听说他家附近有啥有害物质泄漏, 他可不管是不是美国国防需要的关键建设, 真有很可能拿枪去拼命的。
说到环保, 上次有人说中国稀土环保如何如果比西方好, 笑话, 这里大都是从中国大陆出来的, 那里是啥德性还不了解? 当年我在江西出差所见, 还环保呢, 无! 现在可能要好一些, 甚至好不少, 但要达到或执行到西方标准, 中国还洗洗睡算了吧。
关于赣南的稀土污染, 随便查了查, 2012年的报道, “ 赣州开采稀土污染严重 破坏70%以上耕地“(11),还有2022年的长篇报道“赣州稀土矿山修复探索”(12)。 中国北方的稀土主要在内蒙包头, 那里有个著名的稀土湖, 那污染, 就看2019年的报道吧, “镜头直击中国稀土之都: 工业围城环保隐患”(13)。
这几天美国稀土股市又出利好消息, 美国国防部出资买入MP公司15% 优先股, 成了MP的头号股东,以致华尔街有人说MP已经国有化了。更重要的, 国防部保证以 国际市场现价1倍还是2倍的保底价买入MP的稀土磁体产品, 这就是国家补贴了,也是我在前贴里预计的美国政府招数之一。 我预计的另外一招,就是对美国国内已经能生产稀土种类征收高进口关税, 目前美国政府还没用, 因为美国国内生产量也就占用量的15%左右, 加上盟友也就最多35-40%左右 , 等到美国自己产量达到50%以上,估计美国政府会加上这招的。 美国稀土金属及化合物2024年进口也就价值1.7亿美元, 加上国内生产的, 差不多是2亿美元的市场, 翻倍也就最多4亿美元,盘子很小, 这点钱美国还是不缺的。
MP公司也趁机发行5亿美元的新股, 这就是华尔街的本行了, 由摩根大通和高盛负责, 筹钱的目的是建立第2个稀土磁体工厂, 目前MP在德州的稀土磁体厂年产1千吨, 第2个厂规模是1万吨, 所以就命名为10X。 这个量完全可以满足现在全美的需求了, 包括民用。
另外, MP公司还从国防部要到了1.5亿美元贷款在加州Mountain Pass 来做重稀土分离设施放大项目。 这个我是不看好的, 因为Mountain Pass稀土中的重稀土仅仅占2% , 虽然也会有几百吨, 但我认为分离成本会很高, 另一方面, 也有可能国防部不认为成本重要。
重稀土, 我再三说了, 还是要靠美国国防部资助的澳洲Lynas在德州新建厂, 实际上美国重稀土资源是在德州的 Round Top,可惜其经营小公司USAR 不争气。 这时, 怀俄明的一家煤矿公司Ramaco跳出来了, 它的煤矿里居然有重稀土和其它关键金属蕴藏(https://www.forbes.com/sites/christophe ... ard-ofyet/), 其老板自吹自擂, 说比起美国的其它竞争对手, 他的稀土矿不是石头 (暗指Round Top), 开采和初加工容易。 比起Mountain Pass, 他的稀土矿主要是重稀土, 而且没有放射性元素, 环保处理也简单。
MP股票大涨, 哈哈哈, 我赚了点政策红利。 看了看其它稀土股, 连那个不争气的USAR也跟着涨了一些。 煤老板Ramaco 的股票(METC)也涨了一波, 不过它才宣布开采, 离最终产品还早着啦。 Lynas 在美国似乎没有上市, 不然我会在中国宣布稀土限制的时候, 除了MP, 第一时间就买入它, 澳洲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它家。 Ucore (UURAF)和Arec ( 就是 ReElement) 这两没有稀土资源但做稀土分离技术研发的penny 股, 也由几毛涨到1刀以上了。 这两家, 我个人比较看好Ucore, 因为国防部也投了2千万美元, 我相信国防部的眼光, ReElement是ligand 色谱方法, ligand的成本可能比较高, 比较适合做回收稀土和其它关键金属粗品里分离和提纯, 另外, 它在非洲有合作开发的稀土项目,那里的稀土资源很丰富, 人工和环保成本也低, 但政局稳定是个关键。
股市这个东西, 很神奇, 2亿美元盘子的市场, 居然炒得泡沫那么大! 当然 迟早会吹破的, 关键是何时破, 但另一方面, 做投机也不能太悲观,尤其是在美国股市里, 这也有风险那也有风险不敢投, 那就赚不到钱了。 钱学森的老板 冯卡门, 他与他的最得意门生Frank Malina, 除了建立了JPL, 在1945年还搞了个生产火箭发动机的公司, 7个人持股(没有钱学森)。后来其他人股票都被收购了, 包括冯卡门, 除了Frank Malina这个前美共党员, 他当时在欧洲躲开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公司收购方派人找他,再三要收购他的股份都被他拒绝。 再后来股票大涨,冯卡门后悔死了, 说他少赚1600万美元, 那可是1950年代的美元(每ounce 黄金那时才值35美元, 现在是3千出头了), 冯卡门 到处夸 Frank Malina是经济天才。 颇有讽刺意义的是, Frank Malina 这个共产主义者发了资本主义的大财,这个故事我要是有空会好好聊聊。
忘了提苹果了, 苹果声称要投5亿美元与MP合作做稀土回收, 这是在表忠心, 同时减少川普政府要它把代工回到美国的压力。 回到美国代工, 这是苹果的nightmare, 那利润的损失可是5亿X100倍, 那怎么办呢? 左看右看, 找不到啥东西能带回美国制造, 正好趁这个稀土热闹表态,其实稀土危机与它一点关系也没有, 它的产品零件里能用上稀土的寥寥无几, 可能手机震动小马达要用上, 这个零件肯定也不是它生产的, 而且也不会受到稀土限制令的 制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