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时空胶囊

版主: huangchong

回复
头像
(ヅ)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 5415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21日 14:20

#1 国产时空胶囊

帖子 (ヅ)楼主 »


+2.00 积分 [版主 huangchong 发放的奖励]
图片
头像
huangchong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 2671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1:22
昵称(选填): 净坛使者

#2 Re: 国产时空胶囊

帖子 huangchong »

https://www.shufazidian.com/ziliao/479.html



1935年平山县发现的《公乘得守丘刻石》(简称《守丘刻石》),说明了石刻文字从战国前期到秦统一时期的发展变化,不仅石料由自然天成(守丘刻石系一块天然的河光石)发展到人为加工,而且内容也由简单的纪事发展到被统治者正式用作宣传的手段,甚至留作告谕后人的遗言。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石刻文字,已由商周的萌芽阶段进入到发生时期。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头像
huangchong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 2671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1:22
昵称(选填): 净坛使者

#3 Re: 国产时空胶囊

帖子 huangchong »

上次由 huangchong 在 2024年 4月 4日 21:44,总共编辑 1 次。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头像
huangchong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 2671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1:22
昵称(选填): 净坛使者

#4 Re: 国产时空胶囊

帖子 huangchong »

从《公乘得守丘刻石》文字的布局、大小、清晰度和娴熟程度等分析,刻字是出自一名刻工之手。在考古调查中,于东灵山和西灵山南面高地上发现了一些高大的夯筑土台。而据《周礼·春官》“冢人”注疏,“王曰公丘,诸臣封”“丘不言封亦有封”,由此可以认为,丘即为国王墓的封土,守丘旧将曼是看守王墓的人,这一具有高大封土的墓应是战国时期中山王的陵墓。前378年前后,中山桓公迁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在此之前和中山桓公在位期间(大约30年),中山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于此地设置守护陵墓的官员,只有中山桓公死后,此地方有陵墓,方有守护陵墓的官员。因此,从刻石文字中的“守丘”看,刻石时间起码在中山桓公乃至中山成公以后。而从“兆域图”铜版上的“大𨟻(将)”与刻石文字中的“臼(旧)𨟻(将)”为同一官职分析,刻石可能刻于中山王厝之后。这时,中山国两个王陵区已经形成,刻石中的旧将可能负责上述两个王陵区王墓的守护工作。同时,刻石文字与中山王厝墓铜器铭文亦有某些相似之处。 [7-8]因此,《公乘得守丘刻石》大约刊刻于中山王厝死后至中山国灭亡前的十几年间(前310年-前296年),系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为了敬告后来的贤者而刻的。 [6] [9]
艺术鉴赏
播报
编辑
技法
书法上,《公乘得守丘刻石》的第一行疏而第二行密,在章法上有很大的变化,第一行的字显得更加舒张。结字是晋系中山国的特有方式,只是比中山王三器的文字更自然随意,笔致自起至止,通体力到。线条刻于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刀与石相互抵拒争折的痕迹,可以看出克服着巨大阻力时的奋力前行,也可以看出一次停顿暂歇后微小的前进方向的调整,还可以看出某笔画因用力过猛而拖长,把力、节奏清晰地表现出来,绝不是轻快的、飘逸的墨书线条可以相比的。 [10]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畅:字迹潦草,形体或简率,或粗放,是当时的书写文体,与此铭(《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恰成鲜明的对比,显然是出自不同书家的手笔。(《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 [11]
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局研究员高英民:文字属于三晋系统,书体为小篆,清淅秀丽,刻技娴熟,由此不仅证实了战国中期的中山国已经普遍使用小篆书体,同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文化面貌已与中原各国基本相同。至于刻石与中山王墓铜器铭刻所以写法相异,究其原因,不外乎我国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未规范化,一字往往多态,铜器书法力求标准化、工整美观,而刻石则可用俗体,随意写刻。还应注意的是,这件刻石立于墓葬区,文字内容也与墓葬密切相关,文字字形不但相异于甲骨文、铜器铭文,而且也有别于早于此刻石的其他石刻。从形状、用途及文字内容来看,这件刻石可视为后世墓表、神道碑的前身。(《石家庄文物大观》) [7]
历史传承
播报
编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公乘得守丘刻石》在河北平山县上三汲乡南七汲村西南田野里(战国时期古灵寿城遗址的西部)被南七汲村农民发现后运回家中,放在院子里作凳子用。1974年被河北省考古队移至中七汲村第四发掘队保存,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1-2]
回复

回到 “肚皮舞运动(J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