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STEM版,合并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工程,机械。不包括生物、医学相关,和计算机相关内容。

版主: verdeliteTheMatrix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497
帖子: 26914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22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 »

应该没有。老牛个人认为。

中文其实更复杂。因为有断词的问题

标签/Tags:
头像
TheMatrix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帖子互动: 264
帖子: 1324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

#23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TheMatrix »

牛河梁 写了: 2025年 2月 20日 13:26 应该没有。老牛个人认为。

中文其实更复杂。因为有断词的问题
现在不需要断词,以字为单位。

相当于英文以字母为token。
x1 图片
hahan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hahan 的博客
帖子互动: 830
帖子: 18043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48

#24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hahan »

ccmath 写了: 2025年 2月 12日 19:12 Deepseek 的做法,mixture of experts, token 集合的高度重复是个有利条件

就像会汉字的中国人看不熟悉的专业书,凭着懂汉字也能猜出点意思

美国人,日本人,如果词汇量不够就完全是天书
一样啊
你懂点拉丁文希腊文词根
也能猜出点意思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似漏网之鱼
hahan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hahan 的博客
帖子互动: 830
帖子: 18043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48

#25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hahan »

中文是high context language
你所谓的中文简洁
只不过是意思被diffuse 到文本里了
如果抽离文本
意思就会丧失一部分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似漏网之鱼
drifter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417
帖子: 7083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日 04:17

#26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drifter楼主 »

hahan 写了: 2025年 2月 20日 22:11 一样啊
你懂点拉丁文希腊文词根
也能猜出点意思
你说的词根类似于中文的偏旁部首
drifter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417
帖子: 7083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日 04:17

#27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drifter楼主 »

ds这么说

(由于技术原因,联网搜索暂不可用)

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中文与英文相比是否存在计算优势,需要从多个技术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关键点的总结:

---

### **1. 信息密度与Token效率**
- **中文的信息密度**:中文通常以更少的字符表达同等语义内容(例如,“你好” vs. “Hello”)。在采用子词切分(如BPE算法)时,中文文本可能生成**更少的Token**,从而缩短序列长度。这对计算效率有直接影响:
- **更短的序列**: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计算复杂度与序列长度平方相关(\(O(n^2)\)),中文较短的序列可能降低计算量。
- **训练速度提升**:相同计算资源下,处理中文可能更快完成迭代。
- **英文的分词特性**:英文依赖空格分词,子词切分更细(如“unfortunately”切分为“un- for-tun-ate-ly”),可能导致更多Token。

---

### **2. 词表与模型复杂度**
- **中文词表挑战**:
- **字符数量庞大**:常用汉字约6000-8000个,远超英文的26字母,可能增加词表大小。
- **子词切分的平衡**:虽然中文字符本身具有语义,但现代模型(如BERT、GPT)通常混合使用字符级和子词切分,以平衡词表大小与语义粒度。
- **英文词表优化**:英文子词切分更成熟,词表通常更小(如GPT-3词表约5万),但长尾词汇可能生成更多Token。

---

### **3. 数据可用性与质量**
- **数据规模**:英文互联网内容占比更高(约60%),但中文数据量已足够庞大(如百度、微信、知乎等平台),主流中文模型(如ERNIE、PanGu)训练数据规模与英文模型相当。
- **数据多样性**:英文在学术、技术领域的数据丰富度仍占优,但中文在特定领域(如社交媒体、新闻)的数据质量可能更高。

---

### **4. 硬件与工程优化**
- **英文的工程生态**:英文NLP工具链(如Tokenization库、优化框架)更为成熟,可能带来更高的计算利用率。
- **中文的适配成本**:中文需要定制化处理(如分词、字形处理),可能增加工程复杂度,但随着多语言框架(如Hugging Face)的普及,差距逐渐缩小。

---

### **5. 实际场景的权衡**
- **计算优势的体现**:
- **短文本场景**:中文因高信息密度,可能在对话生成、摘要等任务中更高效。
- **长文本场景**:英文的分词规则可能更适合处理复杂逻辑表述(如法律、技术文档)。
- **多语言模型的影响**:若同时支持中英文,词表融合可能带来额外开销,需权衡模型容量与效率。

---

### **结论**
中文在**Token效率**和**序列长度**上可能具备计算优势,尤其在处理高信息密度文本时;而英文在**工程优化**和**长尾数据覆盖**上更成熟。实际优势取决于具体任务、数据质量及工程实现。若追求单语言模型的高效训练,中文在部分场景下可能更优,但需结合具体需求综合评估。
drifter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417
帖子: 7083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日 04:17

#28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drifter楼主 »

chatgpt


相对英文而言,使用中文训练大模型在计算上既有一定的劣势,也可能有部分优势,具体取决于多个因素:

计算劣势

1. 字符集复杂度

中文是表意文字,单个字符的语义信息密度高,而英文是表音文字,基于字母和单词的组合表达含义。

这导致中文的词汇量和字符集远大于英文(如 GB2312 编码有 6763 个汉字,而英文仅有 26 个字母)。



2. 分词问题

英文的单词由空格自然分割,而中文需要额外的分词算法(如 Jieba、THULAC),这会增加预处理的计算成本。



3. 序列长度增加

Transformer 结构的计算复杂度为 O(n²),序列长度增加会显著提高计算量。

由于中文词汇更紧凑,一个句子可能包含更多字符。例如,"我爱自然语言处理"(7 字符)在英文中可能变成 "I lov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34 个字符)。在 BPE(Byte Pair Encoding)等子词切分方式下,中文通常需要更多 token。



4. 数据质量和标注

英文数据更丰富,开源标注数据较多,而中文高质量数据较少,需要额外的数据清理和标注工作,增加训练成本。




计算优势

1. 信息密度更高

中文单个字符承载的语义比英文单词高,可能允许模型在较短的序列中表达更多信息,减少计算开销。



2. 参数共享更好

由于汉字的语义复用性高,子词级别的 token 可能更加通用,而英文有较多变形(时态、复数等),模型需要学习更多的词形变化,可能需要更大的词表。



3. 更少的停用词

中文不像英文那样有大量的冠词(a, the)、介词(in, on)等,模型在 token 级别的计算可能更聚焦于核心信息。




总结

从计算角度来看,中文的训练通常比英文更困难,因为:

需要额外的分词处理

训练序列长度较长,计算成本更高

高质量训练数据较少,数据处理成本更高


但在信息密度上,中文可能可以在更少的 token 数量下传递更多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减少计算需求。综合来看,训练中文大模型的计算量一般会比英文更高,但如果设计合理的 tokenizer 和优化策略,可以部分降低成本。
wdong(万事休)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92
帖子: 410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13日 15:13

#29 Re: ai中文优势有没有道理

帖子 wdong(万事休) »

文化是有继承性的,这么多现代科学文化都是英文写的,中文没有优势。

在写一个字成本比较高的年代中文或许有优势,工业革命之后这种紧凑的优势就没了。否则大家怎么不说文言文?
回复

回到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