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曾是国教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1 儒教曾是国教
近百年西方主导文化话语权总是引导舆论和观点 中国是世俗国家,信仰缺失,王权大于所有,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是想在精神文化层面消灭传统中国,并制造中国信仰缺失的即成事实,以便引入其他宗教。
实际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国教一直是儒教。 儒家宗教化表现在信仰理念层面的天人合德,宗教形式层面的太庙与宗祠的祭祀。此外在宗教实践层面,道教祖师葛洪《枕中书》记载孔子弟子皆为地局天人,而非坠入轮回的泛泛之辈。 《太乙金化宗旨》中吕祖记述了儒教的修行层面的内容,并与道教佛教内容做了对比。可见儒教宗教体系之完备。 中国古代先贤是肯定儒教是宗教的,在少林寺的三教合一图中就有体现。西游记等古代文学描述中也记述了释道儒的一体化。释道儒的并列,并非学说的并列,而是宗教属性的并列。在被众人误导的王权层面,本质是儒教的宗教观的定位与让位,强调的五伦“天地君亲师”,定位了君的位置与儒教的宗教属性。体现了清教徒式的人本主义精神。并非虚无了权力。强调众人的身体力行践行五伦之常。 儒教之宗教教化并没有选择其他宗教的强烈祭祀与修行色彩的形式,但也并非无有缺失。
实际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国教一直是儒教。 儒家宗教化表现在信仰理念层面的天人合德,宗教形式层面的太庙与宗祠的祭祀。此外在宗教实践层面,道教祖师葛洪《枕中书》记载孔子弟子皆为地局天人,而非坠入轮回的泛泛之辈。 《太乙金化宗旨》中吕祖记述了儒教的修行层面的内容,并与道教佛教内容做了对比。可见儒教宗教体系之完备。 中国古代先贤是肯定儒教是宗教的,在少林寺的三教合一图中就有体现。西游记等古代文学描述中也记述了释道儒的一体化。释道儒的并列,并非学说的并列,而是宗教属性的并列。在被众人误导的王权层面,本质是儒教的宗教观的定位与让位,强调的五伦“天地君亲师”,定位了君的位置与儒教的宗教属性。体现了清教徒式的人本主义精神。并非虚无了权力。强调众人的身体力行践行五伦之常。 儒教之宗教教化并没有选择其他宗教的强烈祭祀与修行色彩的形式,但也并非无有缺失。
x1

上次由 Mongolian02 在 2025年 5月 4日 05:15 修改。
标签/Tags:
#2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近百年来,孔子也被有意矮化了。 实际上孔子最重要的著作是《易传》,是对《彖》《象》的注释。但被认为扭曲狭隘为什么《论语》这种说教式的下一个层次的著述。中国历代儒家都是如此继承的孔子正统之道,比如董仲舒的天人合德思想论证,王弼用道德经解读易经的学说。朱熹对易经的解读。可到了近代,大多数中国人被蒙蔽,以为易经是算命封建迷信,而儒家孔子就是论语之类。
-
-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48
- 帖子: 13042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
#3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这个观点我并不同意。Mongolian02 写了: 2025年 5月 2日 08:20 近百年犹太与西方主导文化话语权总是引导舆论和观点 中国是世俗国家,信仰缺失,王权大于所有,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是想在精神文化层面消灭传统中国,并制造中国信仰缺失的即成事实,以便引入其他宗教。
实际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国教一直是儒教。 儒家宗教化表现在信仰理念层面的天人合德,宗教形式层面的太庙与宗祠的祭祀。此外在宗教实践层面,道教祖师葛洪《枕中书》记载孔子弟子皆为地局天人,而非坠入轮回的泛泛之辈。 《太乙金化宗旨》中吕祖记述了儒教的修行层面的内容,并与道教佛教内容做了对比。可见儒教宗教体系之完备。 中国古代先贤是肯定儒教是宗教的,在少林寺的三教合一图中就有体现。西游记等古代文学描述中也记述了释道儒的一体化。释道儒的并列,并非学说的并列,而是宗教属性的并列。在被众人误导的王权层面,本质是儒教的宗教观的定位与让位,强调的五伦“天地君亲师”,定位了君的位置与儒教的宗教属性。体现了清教徒式的人本主义精神。并非虚无了权力。强调众人的身体力行践行五伦之常。 儒教之宗教教化并没有选择其他宗教的强烈祭祀与修行色彩的形式,但也并非无有缺失。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恰恰在于世俗性,或者说去宗教化。
#4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和其它国家文明的发展对比,中国确实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教合一的桎梏。
这个是优点,比如西方的new church也比天主教的经济要发达。
儒教是汉武帝曲解道教服务自己政权的,所谓教的真正发展其实一直是在南方,
湖北的编钟,四川的三星堆等等。其实政教分离是对的。唐朝引进佛教,不知道
是什么考虑,为了打击南方的道教?
这个是优点,比如西方的new church也比天主教的经济要发达。
儒教是汉武帝曲解道教服务自己政权的,所谓教的真正发展其实一直是在南方,
湖北的编钟,四川的三星堆等等。其实政教分离是对的。唐朝引进佛教,不知道
是什么考虑,为了打击南方的道教?
Mongolian02 写了: 2025年 5月 2日 08:20 近百年犹太与西方主导文化话语权总是引导舆论和观点 中国是世俗国家,信仰缺失,王权大于所有,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是想在精神文化层面消灭传统中国,并制造中国信仰缺失的即成事实,以便引入其他宗教。
实际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国教一直是儒教。 儒家宗教化表现在信仰理念层面的天人合德,宗教形式层面的太庙与宗祠的祭祀。此外在宗教实践层面,道教祖师葛洪《枕中书》记载孔子弟子皆为地局天人,而非坠入轮回的泛泛之辈。 《太乙金化宗旨》中吕祖记述了儒教的修行层面的内容,并与道教佛教内容做了对比。可见儒教宗教体系之完备。 中国古代先贤是肯定儒教是宗教的,在少林寺的三教合一图中就有体现。西游记等古代文学描述中也记述了释道儒的一体化。释道儒的并列,并非学说的并列,而是宗教属性的并列。在被众人误导的王权层面,本质是儒教的宗教观的定位与让位,强调的五伦“天地君亲师”,定位了君的位置与儒教的宗教属性。体现了清教徒式的人本主义精神。并非虚无了权力。强调众人的身体力行践行五伦之常。 儒教之宗教教化并没有选择其他宗教的强烈祭祀与修行色彩的形式,但也并非无有缺失。
#5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商的占卜文化,就没有得到延续,但是可能流传到了南方,所以中国其实
南方的封建习俗更盛行?
南方的封建习俗更盛行?
cocojumbo 写了: 2025年 5月 2日 09:41 和其它国家文明的发展对比,中国确实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教合一的桎梏。
这个是优点,比如西方的new church也比天主教的经济要发达。
儒教是汉武帝曲解道教服务自己政权的,所谓教的真正发展其实一直是在南方,
湖北的编钟,四川的三星堆等等。其实政教分离是对的。唐朝引进佛教,不知道
是什么考虑,为了打击南方的道教?
#8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信仰缺失"是胡扯。我以前提过,信仰的核心是信仰经典(包括儒家的经典,百家的经典,华夏经典),宗教信仰只是其中的低端信仰,也就是迷信。
Mongolian02 写了: 2025年 5月 2日 08:20 近百年犹太与西方主导文化话语权总是引导舆论和观点 中国是世俗国家,信仰缺失,王权大于所有,这样做的本质目的是想在精神文化层面消灭传统中国,并制造中国信仰缺失的即成事实,以便引入其他宗教。
实际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国教一直是儒教。 儒家宗教化表现在信仰理念层面的天人合德,宗教形式层面的太庙与宗祠的祭祀。此外在宗教实践层面,道教祖师葛洪《枕中书》记载孔子弟子皆为地局天人,而非坠入轮回的泛泛之辈。 《太乙金化宗旨》中吕祖记述了儒教的修行层面的内容,并与道教佛教内容做了对比。可见儒教宗教体系之完备。 中国古代先贤是肯定儒教是宗教的,在少林寺的三教合一图中就有体现。西游记等古代文学描述中也记述了释道儒的一体化。释道儒的并列,并非学说的并列,而是宗教属性的并列。在被众人误导的王权层面,本质是儒教的宗教观的定位与让位,强调的五伦“天地君亲师”,定位了君的位置与儒教的宗教属性。体现了清教徒式的人本主义精神。并非虚无了权力。强调众人的身体力行践行五伦之常。 儒教之宗教教化并没有选择其他宗教的强烈祭祀与修行色彩的形式,但也并非无有缺失。
#10 Re: 纠正一个被犹太篡改的重要中国概念-儒教是国教
自陈胜讲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后,忠君就称为儒家制胜的法宝。因为儒家讲君臣父子,依托礼制来维护社会结构。
统治者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无时无刻不得想着他以外的族群,又得依赖他们,照料他们,又得统治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威。当统治者看到一个学说,说社会和平安定的关键,乃是要维持现有的秩序,忠于他,不给他添麻烦,他是什么心情?!不会乐开了花儿吗?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段因果其实逻辑不够严密。汉武帝喜欢儒术,独尊儒术可以,罢黜百家似乎不必。当决策者的数量稀少,思维方式又有漏洞,概念又不清晰,就容易犯这种非此即彼的错误。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专注儒学,自然没时间兼顾其他思想。但一个国家是可以兼收并蓄,分主流支流的。
对后世苦哈哈的学生来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时间学别的,简直是异想天开!老师绝不会批准他为此请假!后世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都已大大改善,在汉代这种局限性还是可能存在的。
#11 Re: 儒教曾是国教
题主啊,你母语不是汉语吗? 好多话我都断不了句子.
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和于吉.葛洪的抱朴子只是道藏中的一部著作,不算最重要的.
西汉初年遵奉老黄思想(不是宗教).唐以李耳与唐王朝同姓而尊崇道教,唐宗教很多,包括佛教,道教,景教还有一些从西域\西亚等传入中国的宗教.佛教在东汉末年即传入中国.
儒家地位提高,始于董仲舒的独尊儒家,后举孝廉,荐秀才,也是按儒家标准选拔.到隋唐才开科取士, 从儒家经典出题, 为读书人所尊崇.民间所建文庙是模仿佛教,道教, 神话传说(类似城隍庙)尊崇,供奉儒家重要人物.算不算宗教呢?如果你认为供奉城隍,灶王等等都算宗教,那么儒家的确算宗教,而且动辄儒释道三家并称.
地道意义上的宗教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有经典, 有仪式,有规矩. 儒家有经典,有仪式和规矩吗?只有一些准仪式和准规矩.
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和于吉.葛洪的抱朴子只是道藏中的一部著作,不算最重要的.
西汉初年遵奉老黄思想(不是宗教).唐以李耳与唐王朝同姓而尊崇道教,唐宗教很多,包括佛教,道教,景教还有一些从西域\西亚等传入中国的宗教.佛教在东汉末年即传入中国.
儒家地位提高,始于董仲舒的独尊儒家,后举孝廉,荐秀才,也是按儒家标准选拔.到隋唐才开科取士, 从儒家经典出题, 为读书人所尊崇.民间所建文庙是模仿佛教,道教, 神话传说(类似城隍庙)尊崇,供奉儒家重要人物.算不算宗教呢?如果你认为供奉城隍,灶王等等都算宗教,那么儒家的确算宗教,而且动辄儒释道三家并称.
地道意义上的宗教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有经典, 有仪式,有规矩. 儒家有经典,有仪式和规矩吗?只有一些准仪式和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