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中保存着大量的老北京民俗生活信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特色饮食往往在地名上有所反映。什刹海西南以前有条胡同叫“面茶胡同”。这里的“面茶”就是一种老北京传统小吃,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糊状,表面淋上芝麻酱,转着圈喝。面茶往往搭配烧饼,在“面茶胡同”东边不远,还有条“烧饼胡同”。烧饼胡同往南,有条胡同的名字非常醒目——“油炸鬼胡同”。“油炸鬼”其实也是北京特色小吃,用白面制成长圈形,滚油炸到酥脆。炸好后是一种约半尺长短的椭圆形圈儿,种类很多,现在名气很大的焦圈儿也算其中之一。许是“油炸鬼”过于醒目,民国时改称“有果胡同”,名称虽中规中矩,却失去了亮点。
崇文门附近的茶食胡同,在明代嘉靖年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有记载。所谓“茶食”多指糖果、脯饵、糕点之类的零食,历史相当久远,按照《大金国志》记载,金代就有结婚“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的习俗。明代崇文门外是商贾辐辏的繁盛之地,茶食胡同应是制作茶食糕点比较集中的街巷。宣武门外也有一条“茶食胡同”,北侧曾有街称为“赶驴市”,逢白云观庙会时,游客在“赶驴市”雇驴,在“茶食胡同”准备糕点,出城游玩。后来为了区分,崇文门外的茶食胡同在东边,于是称“东茶食胡同”。北京城里以食物命名的街巷还有很多,如饽饽房、馓子胡同、麻花胡同、驴肉胡同、羊肉胡同、烧酒胡同、灌肠胡同等。光是看这些名字,还能说北京是“美食荒漠”吗?
胡同名里的北京美食
版主: Softf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