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兰一机构化粪池发现近800幼童遗骨,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事情要从当地历史学家凯瑟琳·科勒斯的执着说起,她几十年来不断登报宣布她的重大发现,即该镇“仁爱之家”的化粪池之下埋葬着796名儿童的遗骨,这些儿童均为当年教会通过强制手段分离骨肉后被迫留下的。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追寻,更是对疑似葬身此地的亲妹妹的哀悼。她曾坦言,“即使只剩针头大小的遗骸,也要带他们回家”。
为此,凯瑟琳遭到了爱尔兰政府和当地民间的攻击和骚扰。
直到2021年,爱尔兰政府才正式为这段历史道歉。本月开始的挖掘工作预计最长将持续2年,届时这些儿童将会得到体面的重新安葬,这段阴暗的历史也会被正式纪念。
“仁爱之家”表面是天主教修女运营的慈善机构,收容被社会唾弃的未婚母亲及其子女。
然而内部却是人间地狱:母亲们遭受侮辱与强迫劳动,新生儿被强制剥离怀抱。幸存儿童面临两种命运——被非法贩卖,或在机构内“消失”。
1947年,一份官方报告揭露了骇人细节:儿童死亡率常年维持在27%-34%,死者多呈现四肢干瘪、腹部肿胀、皮肤溃烂等严重营养不良与疾病征象。
这种系统性暴力并非孤例。在旧中国的土地上,相似的悲剧曾反复上演。
1928年,美国主教艾原道在武汉花园山设立育婴堂,大门右侧仅留一孔洞接收婴儿。父母收到冰冷字条:“不准领取,不准看望,生死存亡不准过问”。
至1951年政府接管时,二十三年间数万名婴儿仅存活千分之二。幸存者骨瘦如柴,满身疮疖;后山掘出的尸骨竟填满五口棺材。
同年,广州淘金路圣婴院的“死仔井”中挖出填塞井道的婴孩遗骸;福州仁慈堂后山麻袋内散落的幼小尸骨,曾引发民众愤而冲击机构,却遭民国政府镇压。
再往前翻,1870年夏,天津望海楼教堂墓地的泥土被掘开,40余具中国幼童的尸骸暴露于荒野。
这些尸体大多溃烂变形,“胸腹皆烂,肠肚外露”,鹰啄狗刨,惨不忍睹。
更令人发指的是,部分棺内竟叠压二、三尸,死状蹊跷——寻常尸体由内腐坏,而这些孩童却“由外先腐”,似遭非人摧残。
此景点燃了天津民众积压已久的怒火,成为“天津教案”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所谓“慈善”的育婴堂,实则是吞噬生命的黑洞。堂内儿童死亡率长期高达34%,尸体被随意弃置荒野。
爱尔兰一机构化粪池发现近800幼童遗
版主: Softf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