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学界对殷墟王陵区大墓墓主一直争论不休。田野考古是"知其然",但关键是要更进一步"知其所以然",找到殷墟王陵规划的原则,也即"直系先王葬西区,旁系先王葬东区,不入周祭者不入葬王陵",那么,困扰殷墟考古近百年的王陵墓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殷商王位继承兄终弟及,在卜辞中将殷商诸王分两类:直系先王(父子继承为王者)与旁系先王(兄弟相继为王者)。
王陵规划肯定有其原则,据卜辞周祭中直系先王与旁系先王祭礼差异之研究可得:西区为直系先王陵,东区为旁系先王陵。
帝辛之前殷墟直系先王自小乙有七位,正对应位于西区七座四墓道大墓(违反此原则说法可断定皆误),旁系先王入周祭者盘庚、小辛、孝己、祖庚正对应东区四大墓。
曾为王而未入周祭廪辛(康丁之前)不得入葬王陵,当是葬于苏埠屯M1,殷墟外唯一发现的四墓道大墓,出土铜器铭文“亚醜”。
而王陵西区直系先王陵,对应为:小乙1001→武丁1550→祖甲1004(甲名先王高出小乙之墓位)→康丁1002→武乙1500→文丁1217→帝乙1003→帝辛1567。东区四墓道大墓1400为旁系先王祖庚,另中字型大墓分别为盘庚、小辛及武丁太子孝己(未立而卒,但入商人祭祀)。
附王陵墓主图
《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何休注,古代贵族宗庙合祭时一般都是诸庙主以太祖牌位单独居西面东、子孙牌位分归北昭南穆置于太祖牌位东面。殷商乙丁制与周人昭穆制渊源,自此图一目而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