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认为,类似(从)P vs NP(获得灵感),每一个随机计算模型,都有一个确定性的计算模型与之对应。
除了时间/空间trade off,随机/确定trade off也是一个获得更强大计算能力的方向。
量子随机概率,是人类从甲骨占卜开始漫长的利用随机概率计算史的新的篇章。
版主: verdelite, TheMatrix
这篇文学城文章也有一些介绍: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10 ... 62254.html
但它跟“薛定谔的猫”和量子计算的联系好像都很牵强附会。
一句话,就是宏观量子现象---宏观物体也会产生量子现象
于是quantum computer不必基于基本粒子(比如合肥疙瘩的photon),也可以基于宏观物体,比如基于Josephson junction
但是目前这样的宏观量子现象都是基于低温,所以你看现在的qc要么是基于常温3photon,要么是液氦冷却的
民科老牛多年来一直的直觉(拍脑袋)。量子计算在微观难搞(行不通)。需要宏观地搞。至少几千个粒子一个量子规模,如果不是几百亿个(组成虚拟量子)。
低温在工程上不是问题。哪怕电磁屏蔽也不难。
弃婴千枝 写了: 2025年 10月 7日 15:56一句话,就是宏观量子现象---宏观物体也会产生量子现象
于是quantum computer不必基于基本粒子(比如合肥疙瘩的photon),也可以基于宏观物体,比如基于Josephson junction
但是目前这样的宏观量子现象都是基于低温,所以你看现在的qc要么是基于常温3photon,要么是液氦冷却的
1.UC牛逼啊
2.是不是该买IBM了?
3.每一个数学上的随机模型,当然还是和其他独立随机事件独立。这是数学上的assumption给定的。但所有数学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归纳,现实中两个数学模型对应的两个“随机”过程,实际上都会有联系。超导的临界条件类比的话,就是条件合适,原来你以为独立的两个随机过程,有hidden factor变得significant了
这件事儿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模型都是简化后的东西,要记住confirm assumption
牛河梁 写了: 2025年 10月 7日 11:56老牛认为,类似(从)P vs NP(获得灵感),每一个随机计算模型,都有一个确定性的计算模型与之对应。
除了时间/空间trade off,随机/确定trade off也是一个获得更强大计算能力的方向。
量子随机概率,是人类从甲骨占卜开始漫长的利用随机概率计算史的新的篇章。
mmking 写了: 2025年 10月 8日 10:063.每一个数学上的随机模型,当然还是和其他独立随机事件独立。这是数学上的assumption给定的。但所有数学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归纳,现实中两个数学模型对应的两个“随机”过程,实际上都会有联系。超导的临界条件类比的话,就是条件合适,原来你以为独立的两个随机过程,有hidden factor变得significant了
这件事儿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模型都是简化后的东西,要记住confirm assumption
可以认为,随机并不存在,或者确定并不存在。物理(可数有穷数学)上,由于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只能研究一个局部。但事件是全局的,遥远的黑洞合并也能引起地球上的引力波波澜。如果忽略到这些“无穷小”影响,这些波澜就被当作随机处理,被统计所平滑。
老牛认为,这种“随机”可以被研究利用反过来用于“确定”。举例说,殷商古人用龟甲占卜计算事件(模型)的贝叶斯概率。现代人扔骰子(蒙地卡罗法)设计原子弹等等。
真正的独立随机肯定是不存在的
但是刻意追求在insignificant的变量之间追求建立连接,可能会得不偿失,放大的观察者效应会影响变量本身。因为观察行为参与变量和被观察变量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与其去预测,比如利用观察者的观察能量直接改变变量。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牛河梁 写了: 2025年 10月 8日 11:19可以认为,随机并不存在,或者确定并不存在。物理(可数有穷数学)上,由于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只能研究一个局部。但事件是全局的,遥远的黑洞合并也能引起地球上的引力波波澜。如果忽略到这些“无穷小”影响,这些波澜就被当作随机处理,被统计所平滑。
老牛认为,这种“随机”可以被研究利用反过来用于“确定”。举例说,殷商古人用龟甲占卜计算事件(模型)的贝叶斯概率。现代人扔骰子(蒙地卡罗法)设计原子弹等等。
再向前一步就是superdeterminism, 根本没有randomness了。
mmking 写了: 2025年 10月 8日 10:061.UC牛逼啊
2.是不是该买IBM了?
3.每一个数学上的随机模型,当然还是和其他独立随机事件独立。这是数学上的assumption给定的。但所有数学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归纳,现实中两个数学模型对应的两个“随机”过程,实际上都会有联系。超导的临界条件类比的话,就是条件合适,原来你以为独立的两个随机过程,有hidden factor变得significant了
这件事儿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模型都是简化后的东西,要记住confirm assumption
凡事都有度
randomness不过是一个定义,让模型变得有用而已。当你只有一个变量的有效观测时,结果99.9999%都是随机的。因为其余不被考虑的101010变量可以确定他。但你想去定观察这些变量是不可能的,因为观察者也在其中。
现在狗的quantum AI lab。昨天有个公司内部巨精彩的demo。
牛河梁 写了: 2025年 10月 7日 11:56老牛认为,类似(从)P vs NP(获得灵感),每一个随机计算模型,都有一个确定性的计算模型与之对应。
除了时间/空间trade off,随机/确定trade off也是一个获得更强大计算能力的方向。
量子随机概率,是人类从甲骨占卜开始漫长的利用随机概率计算史的新的篇章。
其实势场隧穿不稀奇,即便是经典力学也能隧穿
比如一个能量为1J的弹球困在2J高的势垒中,现在在弹球上添加均方0.5J的噪声,弹球就能轻松从势垒中脱困
不违反能量守恒
这个图说的是invariant torus,我曾经问我老板(目前所知计算天体类不变环我只知道这一个人), 我问说这个是不是和电子云很象。他也没搭茬。从那时后我就觉得天体在远远大的尺度展现波利二项的性质。
这是用确实的数学模型来接近微观例子的运动。那么可能统计模型或玄学模型不吭能得到任何科学性向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