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不是案情,是每一帧画面都是对1994年的精确还原
没有找到一处穿帮的道具和布景
那些美丽的胡同,给人深深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叔这样的回国狂,其实对高楼大厦不感冒,都是钢筋水泥的怪物。看到老城区总是内牛满面,久久不能归去
取景好像是在房山区,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印象最深的不是案情,是每一帧画面都是对1994年的精确还原
没有找到一处穿帮的道具和布景
那些美丽的胡同,给人深深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叔这样的回国狂,其实对高楼大厦不感冒,都是钢筋水泥的怪物。看到老城区总是内牛满面,久久不能归去
取景好像是在房山区,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拍的很好,好朴实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让我感叹命运的偶然;也让人很怀旧,虽然90年代生活水平很低,技术很差,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奇,日子一眨眼就过去10几,20年,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一样…赵赶鹅最后也说了,20年来一直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案子终于尘埃落地的时候,却没有惊天动地那种感觉,也没有欣喜若狂的高兴. 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论你受苦受难最后成功了…哪又如何?
还有一层有启发的地方:很多事情的结局是那么的偶然,即使你一开始是好意的,可最后可能会导致很多失控和灾难… 几个情节
赵赶鹅,如果没有帮刘科的爸的忙,就不会约刘科出来,结果导致她的被害;也没有刘科的爸,最后把东东给害死
东东如果没有好奇跟踪田,帮助她出逃,也不会害死自己
冉警官如果没有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找失踪的田,把她送回去,也没有可能害死自己的儿子
东东的妈如果没有突然成功,也不会在哪个时候去南方…自己就可能多陪自己的儿子
还有冉警官如果没有在夜晚天天蹲守,就不会阻止田的爸爸自己找到自己的孩子
还有好多类似情节,疯僧如果好好的跟张丹告别,张丹也不会死…小朋友发现了杀手,警察只顾救人,把他赶走了…等等…
讲出了人生的不可控,一个偶然决定就完全改变了自己和自己关联的人的一生…

我觉得胖子警察是悲剧根源:
1. 他把小孩赶回家了,不然马上破案了
2. 他如果把冉曦放回家,冉就不放儿子去跑步,因为要防止儿子去找小田,儿子就没事了
dreamcar1 写了: 2025年 11月 10日 22:50拍的很好,让人很怀旧,虽然90年代生活水平很低,技术很差,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奇,日子一眨眼就过去10几,20年,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一样…赵赶鹅最后也说了,20年来一直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案子终于尘埃落地的时候,却没有惊天动地那种感觉,也没有欣喜若狂的高兴. 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论你受苦受难最后成功了…哪又如何?
还有一层有启发的地方:很多事情的结局是那么的偶然,即使你一开始是好意的,可能会导致很多失控和灾难… 几个情节
1. 赵赶鹅,如果没有帮刘科的爸的忙,就不会约刘科出来,结果导致她的被害;也没有刘科的爸,最后把东东给害死
2. 东东如果没有好奇跟踪田,帮助她出逃,也不会害死自己
3. 冉警官如果没有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找失踪的田,把她送回去,也没有可能害死自己的儿子
4. 东东的妈如果没有突然成功,也不会在哪个时候去南方…自己就可能多陪自己的儿子
5. 还有冉警官如果没有在夜晚天天蹲守,就不会阻止田的爸爸自己找到自己的孩子
还有好多类似情节,疯僧如果好好的跟张丹告别,张丹也不会死…小朋友发现了杀手,警察只顾救人,把他赶走了…等等…
讲出了人生的不可控,和偶然的一个决定就完全改变了自己和自己关联的人的一生…
matlab 写了: 2025年 11月 10日 22:57我觉得胖子警察是悲剧根源:
- 他把小孩赶回家了,不然马上破案了
- 他如果把冉曦放回家,冉就不放儿子去跑步,因为要防止儿子去找小田,儿子就没事了
每个人都是“帮凶” , 但初衷是为了更好的目的,胖警察也是为了救人,在需要自己的那刻,一门心思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你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二季里,俩警察审问周(刘科他爸)搞了一天一夜没搞定,就没有赵赶鹅来审;如果没有所长提出建议要求冉带赵这个徒弟…. 甚至,再早些,如果赵被选到刑警队,而不是派出所…就没有这一切的发生, 连这凶手都说了,完全是临时起意,结果就上头了…后面遇到好几个都逃脱了… 算是个菜鸟级别,也是因为这么random,所以也难破案
如果第一个案子不是在下大雨的天,估计案子也早破了…第二个案子就更随机,本来是去问张丹事情,还穿了西服…
是不是最最要怪的是田家,父母是奇葩,女儿是反叛,自己离家出走…..田自己都说,怪她女儿…
一个好剧让人觉得回味不已

我总在想两个制度问题
一是片儿警不能住自己住这一片啊,这是起码的利益冲突防范
二是追诉时效,就是为了防止无穷无尽查下去。中国的追诉时效长,而且案发后就可以无限延长,过去办案资源反倒很少


按怀旧的剧来看,是很有味道。90年代的生活,小板凳,28自行车,憧憬未来的人们,纯纯的理想。刑侦只是个表达主线。
作者估计是90年代的大学生,过把瘾的读者,按着过把瘾的(有点颓)风格,把我们带回那个年代。回忆了一把青春。
这部剧挺好,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剧本也不错。只是太悲剧化了,不符合传统文化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大结局。更像美剧,但又不是那种开放式的结局。就是一个非常悲催的刑侦故事,间杂着时代变化,人性扭曲,家庭矛盾,文化冲突等等。对90年代的高还原度目前是最接近的一部电视剧。整体的感受就是做人真的不能太轴,也不能太油,需要在家庭、生活、工作中做最优化的取舍。本质上人应该回归家庭,专注于生活,而不是为声名所累。
如果赶鹅能够灵活变通一些,跟着刑警队去破各种其他案件,一生也许荣誉满墙,对于这种陈年积案其实只要当初的物证尤其是DNA保留,随着技术进步很大概率会侦破。人在社会的角色就应该随着时代变化和工作内容的变化去适应,而不是克舟求剑。赵赶鹅前期因为刘珂的死而心怀愧疚,而后又因为冉东东的死自责半生,背着太多的负罪感,一辈子就盯着这么一个案子,最后还是机缘巧合之下侦破了,人生的投入最大化,但是产出几乎为零。
冉曦也是一样,明明已经是一个躺平的片警,但总是挣扎在对工作的责任和对家庭的责任之间。明明工作上尽量捻轻避重,但是又放不下职业操守。如果听老婆的话尽早搬离那片胡同区,也不会出些后续一系列失控的事件导致后半生如此悲催。很好的一个儿子也被牵连丢了性命。
总体感觉,灰常压抑。同样的题材,不如尘封十三年看的那么痛快淋漓。电视剧嘛,不就是看个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