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Re: 回美国收拾细软,再说一些中美区别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7日 10:34
				
				看来是带着任务来的,回帖都在拉大旗。这小小的坛子水可真深啊,中美台舆论战线第一线?难怪旧站关了立马神奇的出现。
			那个lasa 也适时的出现了
两个五毛同时落地,哈哈哈
怀疑是同一个五毛
民主法治深入人心,看到这书笑死了soccersucker 写了: 2025年 5月 16日 11:24 从前几十年的历史来看,中国人治的成分是越来越少,法治的成分是越来越多。当然,现在还到不了美国的地步,但是,以后几十年内,也许能到台湾,日本,新加坡的地步。
说个想不到的话,国内大街上见到民主法治标语的频率,和习近平语录差不多,因为习也否定不了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反,有正常大脑的人都不能否认,美化在美国的处境只能是江河日下,具体堕落到什么地步,会不会到二战中日本人进集中营的地步,都不好说。
考虑自己有可能美国好,考虑儿子一代美国好的可能性小很多,考虑孙子一代美国基本不可能好,甚至都没有孙子,或者只有杂种孙子。
要是行将就木的老将,老死在美国也就算了。
未成年人都快没了,还谈延续性?soccersucker 写了: 2025年 5月 15日 14:34 回国感受最好的一点是,和小时候的亲戚,小伙伴,老友等,虽然有些有10几年没见了,但见面依然感觉很亲切,用方言聊起来,情感都能有很强烈的共鸣。
中国中下层人说一个人好,喜欢说那个人厚道。上层知识分子说一个人好,可以说那个人“厚德载物”。
厚道,厚德,一字之差,读音相近,意思也相近。
在中国,和没有利益冲突的人交往,很容易碰到厚道之人,厚德之人。
在美国这么多年,遇到的“厚道”的外族人种,几乎没有一个,甚至连本族人种都不多。不知道是不是橘枳生淮南淮北的区别。
美国白人的主流文化,是源自日耳曼森林的丛林法则,是你死我活的,是暴力野蛮的。而中国的,是讲究和气生财。
在美国遇到一个黑人,如果是土生土长的话,你想象不到他们世代为奴的经历,对白人甚至是这个国家的巨大仇恨。
遇到一个从非洲过来的黑人,你想象不了他们在蛮荒环境中成长起来塑造的道德观念。
遇到一个穆斯林,你不知道古兰经和现代文明对他思想的影响分别有多大。
遇到一个白人,不知道他神棍的成分多,还是左逼的成分多。
美国这样的多种族国家,和中国的单一民族国家,社会的底层运行逻辑是不同的。
当然,巨大利益冲突面前,人性都能被扭曲。
董小姐上协和这种事,和川普上沃顿,小布什上耶鲁,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回国还瞻仰了能教授的诞生地,山东章丘,实际是见了她的一个学生,我的朋友的朋友,还顺便去了孔府,爬了泰山,看看大明湖的夏雨荷。
在山东,我感受到"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十个字怎样影响到中国读过书的人的人性底色。这种底色是其他的文化背景的人有不了的。
山东的一些景点,儒释道三教的圣贤的雕像都有。而在其他国家,不可能把耶稣,如来,默罕默德的雕像放在同一个屋檐下。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和新自由主义下的价值观念非常贴合。
这也是新时代为什么东亚能够引导人类文明前行。
单就大城市午夜大街上的安全性一点,东亚在全世界是一枝独秀。
我在国内得到的反馈是,国内唯一不好的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和家长压力都比较大,导致不太能享受人生。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要不要引入KPI机制,是值得深思的。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本质就是未成年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延续性。
跳楼前先撸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