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包括东盟整体
在继续往上游方向走。与印度和越南有小部分争夺,但因为各自都有的有些不同的原因,相互间更是伙伴。印度整体落后很多,它前进时中国也在前进,即使要追上也至少要追几十年。越南也落后不少,而且太小,难逃必须要选择与中国共同发展的基本互利前景。
中国的实力很厚,不是短时期的回落就会改变长期发展的趋势的。知道过去几十年中国人从很低的水平怎么走到今天的、有中国祖宗的人如果还看不出这个,那是些自己把自己骗了却还在骗自己的傻子,或者在生活中被人挫败太多而精神已经有些残废的人。
中国不是孤立的。中国明显不行,世界肯定也不会很好。反之亦然。但中国经济已经有很大的主动性,而且整体消费能力特别强,还在发展,总有自己需要购买的不少产品。还会有很多坎子,但没什么过不去的。世界上的政府都会考虑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想给中国设更深的坎子也难免给自己在添堵。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3- ... 8457.shtml
海关数据显示,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837.2亿元,下降26.7%;手机1633.5亿元,增长10.5%;汽车968.3亿元,增长78.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下降7.4%,占16.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498.9亿元,下降7.5%;纺织品1324.1亿元,下降15.9%;塑料制品992.5亿元,下降2.1%。
这意味着,外贸结构性分化还在增强: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增长,下降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近期,不同行业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外贸行情的冷暖感受也大相径庭。
需要结合来看的数据是一般贸易占比和民营企业占比。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6万亿元,下降10.6%,占18.8%。其中,出口下降6%,进口下降18.3%。同时,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1.2%,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提高是我国外贸结构升级的重要指标。继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后,今年这一占比继续提高,也可见整体外贸的活力和韧性并不差。
此外,即使外需整体收缩,我国对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加。
前2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增长9.6%,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5700亿元,增长17.9%。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5.2%。另外,前2个月我国对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1835.6亿元和16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0.2%。
关于中国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近期撰文分析称,以越南为例,综合数据可以判断,越南的制造业发展仍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贸易战这几年来,人们注意到越南对美出口的上涨与中国对美出口的下降,但如果不看到同期中国对越出口的上涨,则理解便是不完整的”。
欧美订单严重下滑?
网传有外贸企业称今年我国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欧美客户减少了三分之二,每天询盘只有一两个。
从前2个月的海关数据来看,我国对欧美的出口的确呈现下降趋势,对欧盟和美国出口的跌幅分别为5%和15.2%,对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则在增加。纵向对比海关近年来的历史数据,2022年前2个月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增长21.4%和11.1%,2021年前2个月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更是双双增长超过50%。今年有企业个体感受到欧美订单下滑严重不难理解。今年的开局即使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还要更严峻一些——2019年前2个月数据,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7.5%,对美国出口下降9.9%。
不过,从平台上的询盘数据来看接下来的需求并不悲观。根据阿里国际站的数据,2月份以来,海外订单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3月每年的外贸旺季,趋势正在回暖。3月新贸节首日,国际站的海外订单需求量同比增长30%。
事实上,在欧美高通胀、俄乌冲突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叠加下,近年来大量外贸企业纷纷把市场开拓重心从原来的以欧美为主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更多元的市场,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也在主动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使得我国与这些区域分工合作加强,也推动了我国对东盟以及“一带一路”的出口持续提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提出,我国今年前2个月的出口增速基本符合预期。除了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之外,从价格角度看,2023年1月与2月的CRB指数(反映的是美国商品价格的总体波动)同比分别为11.90%、2.64%,远低于2022年同期;从数量角度看,近期美国ISM制造业PMI与Markit制造业PMI虽有反弹,但是均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预示美国宏观经济需求较为疲弱。短期来说,3月我国出口增速依旧面临来自量与价两个方面的压力,大概率会在前2个月的基础上持续下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