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回复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577
帖子: 7714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Re: 这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

帖子 wh(问号) »

sporky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2:11 可以是名句了么?
不行,太酸…… :D
x1 图片
头像
VladPutin(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VladPutin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423
帖子: 125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12

Re: 这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

帖子 VladPutin(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datoumao 写了: 2023年 7月 8日 14:35 《这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07/07/2015

每次逛Estate Sales, 看着那些被儿女们贱卖掉的遗留物品,尤其是一些明显凝聚着
先辈心血的收藏品,便不免在享受淘宝的快感之余小小感慨一番,这个世界真的很残酷
,你最终什么都带不走。

笔者曾热衷于在Craigslist上淘宝,以前还是能淘到些不错东西的,不像现在淘的人多假货也多。

记得07年我曾开车来回仨小时去Saratoga的一个老美家买了六副仿古国画,当时要价二百。记得卖画的人叫Bill, 曾是一家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的总裁,已经退休。Bill非常热情,说他在八十年代初就常去中国做生意,在北京和各大大城市设计golf球场,在华期间中国友人送了他几幅七八十年代的仿古画,装裱精美,与我新家的木顶结构匹配。

闲聊之余Bill得知我还喜欢集邮,他说他也是邮迷,便问我他正巧有一本中国邮票不知是否有兴趣,我说好啊,于是他拿出了一本薄薄地邮册给我看,翻开里面大约有几百张老纪念和特种邮票,其中我惊讶的发现有一张全新的猴票,还有几乎八十年代所有的小型张,小本票,如荷花,簪花仕女图,红楼梦,西厢记,秦俑,咕咚等等,他当时他要了四百块钱,外加古画一共六百,我没有还价照单全收。

交易完毕,Bill对我象是一见如故,问我有没有兴趣参观他的收藏,我高兴地答应,于是便随他在豪宅走到藏厅,见厅内摆放着几个立式展柜,里面陈列着各种青铜器,唐三彩,瓷器,还有一尊大佛头,也不知真假,不过我想他去中国早,也许是真货。

最后他带我来到书房,指着嵌在墙壁的一个书架上的几十本金装册子说这些都是世界各国的全套邮集,但他特意强调这些都不是他真正的宝贝,说罢他又打开了一个小侧门,神秘地说值钱的都在这里面,我一看原来里面是一个半人多高的大号立式保险箱。

也许你不相信我说的,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居然可以让一个陌生人走进内宅参观家底,但根据我数年出没于Craigslist的经历,老一代的美国人尤其是白人其实非常单纯,后来虽然他没打开那个大保险箱,但我还是为他的真诚而感动。

他其实是想让我看他的中国邮集,他从书架抽出一大本厚厚的金帧册子,打开里面是崭新的全套旧中国邮票,从大清一直到中华民国,我看到了大龙,但这些是非卖品,再说咱也买不起。

我好奇问他既然你集中国票那些大陆票为什么要卖,他告诉那些其实来自他的老太邻居,是一个中国遗孀卖给他的,他并不集新中国邮票。原来如此,老头前腿一蹬老太后手就卖了,真是人走茶凉啊。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邮册而已,老太处理掉也许为钱,也许避免睹物思人眼。这与我后来遇到的一个卖家相比不算事儿,下面这个才更惊奇。

记得后来又买过一次邮票,那个卖家距离我不远,是一对七十高龄的白人夫妇,老头巧了也叫William。东西都在车库,三个中等纸箱,一个简易塑料抽屉柜子,当时觉得后车厢都快放不下,没有还价总共花了三百块。

老头的儿子边搬边颇有微词,他想让他爹先去估个价再卖,可老头不为所动,他告诉我他急着给车库腾地方,space更重要。

当时我父母正好来美探亲,同样爱好集邮的老爸便有事打发时间,经常在那堆邮里泡上好几个小时帮着整理。里面除了整本的硬皮邮集,单是密封完好的整版的美国新票,就有数百张之多,从七十年代一直排到二零零九年末,几乎每期都不拉,还有不少重复。另外还有一整袋子的未及拆的信件,每一封打开里面面都是集邮公司寄来的首日封,却不知为何从未拆封。但信上的地址可以看到主人家地址的变化,从最初的 Vallejo 到最后落脚Danville,最后日期似乎停在2009。老太太告诉我,这些是她妈妈的邮票,老人家于2009年去世。

和我前文提到的一样,美国老一代人都非常热情和真诚,这对老夫妇也是如此。老头虽然看着有些小中风的样子,但也试图帮着去搬,老两口一见面就告诉了我这些邮票的来历,这都是老太妈妈毕生的心血。老太告诉我她的妈妈是德国人,二战前逃离纳粹跑到了美国,他母亲从小就酷爱集邮,这个习惯一直到死都没有中断。记得总统罗斯福也是这样,死前也是拿着他那本心爱的邮集。

德裔老太故事让我从最初的淘宝喜悦变得有些怅然和于心不忍,母亲一生的心血和历史被女儿和女婿换回了三百大洋,偌大车库竟也无其容身之处,这显得过于冷酷,实让我替邮票主人感到难过。

但转念一想,难道邮票的主人在世时不已经从中得到她所想要的那种快乐了吗,这难道不就是这些遗物曾经的意义?既然它已完成了使命,对逝者实现了它的价值,我应该为其感到高兴才对啊!

图片
你想了半天照样囤积别人囤积过的二手垃圾,还跑去信最无耻的嘛噶邪教,分裂阿。
x1 图片
图片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