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77到815日军在中国关内死亡40万。
2.日军死亡40万里战死只有大约一半,另一半则是非战斗原因死亡。
3.日军20万非战斗原因死亡里,病死和战病死占绝大部分。
版主: Softfist
病死是战病死其中一类,你用的那个日军统计表格里并没有把病死单独列出来,何来的“病死和战病死”,你的语文真是问题很大mjridgway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02 我的观点一直很明确:
1.从77到815日军在中国关内死亡40万。
2.日军死亡40万里战死只有大约一半,另一半则是非战斗原因死亡。
3.日军20万非战斗原因死亡里,病死和战病死占绝大部分。
你前面说的三点只有前两点有数据支持,而本文的核心就是病死(disease)到底占多少,目前只有战病死(non-combat death)的数据,而non-combat death包含了五类,disease只是其中一类
很明显日军的把死亡分成”战死”和“战病死”,这跟美国的的“combat death”和“non-combat death”是对应的mjridgway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02 我的观点一直很明确:
1.从77到815日军在中国关内死亡40万。
2.日军死亡40万里战死只有大约一半,另一半则是非战斗原因死亡。
3.日军20万非战斗原因死亡里,病死和战病死占绝大部分。
firecloud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32 很明显日军的把死亡分成”战死”和“战病死”,这跟美国的的“combat death”和“non-combat death”是对应的
non-combat death(也就是日军“战病死”)包含了五种,之前的回帖链接里有,disease只是其中一类,所以你第三条无论是语法还是数据都没有任何支持
firecloud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32 很明显日军的把死亡分成”战死”和“战病死”,这跟美国的的“combat death”和“non-combat death”是对应的
non-combat death(也就是日军“战病死”)包含了五种,之前的回帖链接里有,disease只是其中一类,所以你第三条无论是语法还是数据都没有任何支持
firecloud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32 很明显日军的把死亡分成”战死”和“战病死”,这跟美国的的“combat death”和“non-combat death”是对应的
non-combat death(也就是日军“战病死”)包含了五种,之前的回帖链接里有,disease只是其中一类,所以你第三条无论是语法还是数据都没有任何支持
firecloud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32 很明显日军的把死亡分成”战死”和“战病死”,这跟美国的的“combat death”和“non-combat death”是对应的
non-combat death(也就是日军“战病死”)包含了五种,之前的回帖链接里有,disease只是其中一类,所以你第三条无论是语法还是数据都没有任何支持
他这说的是太平洋战争,被美军封锁补给,当然饿死病死多了,你推广到中国战场就是大错特错ridgway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49 藤原彰认为日军在中国的45万死亡,有四成是疾病营养失调造成的,直接背书我的第三条。日军非战斗死亡里病死或者战病死占绝大部分。
藤原彰《饿死的英灵们》读后感 2014-01-19 10:31:43
平井纯一
小泉首相最喜欢引用那些“堂堂正正为国捐躯”的特攻队等战死学生兵的手记,好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230万日本士兵都很自豪地战死在沙场。
但是,藤原此书《餓死した英霊たち》(青木书店2001年出版,2,500日元)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特征是,战死的日本军人半数以上并非战斗死亡,而是饿死、病死的。那些供奉在靖国神社的英灵并非死于战场,而是在饥饿与病困的地狱挣扎而死。”
藤原本人1922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后,即成为职业军人,直到他1944年作为中队长在中国前线负伤复员。日本战败后他进入东京大学学习历史,深切反省军国主义的过去,在学期间作为“全学连”创立干部投身于反战运动。他在此书的序言中申明:“饿死病死比战死者多。这不是一个战场的局部特征,而是整个战争全体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军队的本质。当我们回忆起大量的日本青年被这样人为地陷入饥饿、病困而死的境地,就必须明确这个罪行的责任,替死者讨回公道。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藤原可称为研究旧帝国军队反动、腐败性质的权威,在此书中,他严厉揭露军部统治集团的罪行。他基于公开的战史与厚生省援护局等的资料,推算出饿死病死者占全部死亡军人的六成以上。例如,“(南太平洋)卡达鲁卡那鲁岛战斗中,方面军司令官承认:战死者5,000、饿死者15,000名。布根比鲁岛在塔罗克那战役以后的2万人,几乎都是饿死的。所罗门群岛上四分之三的死亡日本军(66,000人)也是饿死的。”“厚生省的调查显示,东部新几内亚死亡人数为127,600人。同时,各部队的报告都说九成以上是饿死的;也就是说,有115,000人以上是饿死的。”
在缅甸方面军,有78%,即超过145,000人是饿死的。在与美军展开激战的中太平洋诸岛,在战斗之后许多岛屿被切断后援,美军也没必要进攻,日军只好等待饿死的命运。藤原推算有半数的日军,即12万人是饿死的。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最多的死者(50万以上)是在菲律宾,大概有八成即40万人是饿死的。日军在中国战线的死者也有455,700人,藤原推算有约四成是因为营养失调、疾病等丧生的。总之,以作者的可根据的数据,可以作出结论:有140万左右的军人是饿、病死者。
为什么日本军人的非战斗死亡率如此之高呢?从军事作战上看,有“无视补给的计划、作战参谋部的独断”等缺陷;从本质上看,反映出日本帝国军队无视下级士兵人权的性质。例如,中太平洋马利亚纳群岛的日军被切断后援等待饿死期间,因为“军纪严正”受到天皇裕仁的嘉奖。所谓“军纪严正”就是处死偷窃食物的士兵以保证军官的供给。结果,到日本投降时,有七成的军官存活下来,而士兵生存者不足两成。
这其中最极端的就是禁止投降的军事体制。如果允许那些丧失战斗能力的军人投降,许多人都可以免于饿死的命运。
今天,日本政府仍然以国家的权力强制拜祭靖国神社里的(大部份是饿死者)灵位,这一方面是免除战争统治集团的罪行,同时也是为了批量制造新的、同样的“为国捐躯”者。这本书从历史事实的研究,揭露了这一点,值得一读。
[赵京译自日本新时代社发行《かけはし桥梁》周刊2001年9月10日第1697号,首次发表于香港《十月评论》2001年第4期]
公众号的帖子当作证据?我早就让你找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了,你不是挺注重来源的权威性吗?ridgway 写了: 2024年 3月 2日 16:46 很明显日军和美军的分类方法并不完全一样。日军的战病死不等于美军的non combat death。只能说日军的战死基本等同于美军的combat death。日军的战病死有自己精确定义。就是作战时因为患病而死。不包括美军non combat death其他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