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版主: kazaawang, wh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所以说毛神仙要批孔,人民没有理解他的意思。
我现在明白了,孔老二的确是中国衰退二千年的思想根基。
孔老二就是美帝的mba领导船文化。
学渣爱学习,还收了很多徒弟,就是灾难的开始。
我现在明白了,孔老二的确是中国衰退二千年的思想根基。
孔老二就是美帝的mba领导船文化。
学渣爱学习,还收了很多徒弟,就是灾难的开始。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就是说你。
你这种是很典型的,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成就,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但说出的话,其实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你自己看看你上面说的,是不是没有文化,与街上任何一个没读过书的中国人有任何不同之处么?
“you are not unique, you are not superior.多认识自己,多认识他人,这样的想法就会少点。”
没想到吧?你这句,就暴露了你没文化的本质。但凡读过两本人文社会的书的人,也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就算真的相信,也不会用这么没有水平的话来说。
最古怪的是,你意识不到自己这话与你自己的态度的冲突在哪里。你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么?很自豪么?那不就是说自己是独特的么?是高级的么?
说明你对这些观念就没有过过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给你的,人云亦云。这么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想明白过,为啥你还觉得自己有文化呢?
你这种是很典型的,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成就,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但说出的话,其实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你自己看看你上面说的,是不是没有文化,与街上任何一个没读过书的中国人有任何不同之处么?
“you are not unique, you are not superior.多认识自己,多认识他人,这样的想法就会少点。”
没想到吧?你这句,就暴露了你没文化的本质。但凡读过两本人文社会的书的人,也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就算真的相信,也不会用这么没有水平的话来说。
最古怪的是,你意识不到自己这话与你自己的态度的冲突在哪里。你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么?很自豪么?那不就是说自己是独特的么?是高级的么?
说明你对这些观念就没有过过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给你的,人云亦云。这么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想明白过,为啥你还觉得自己有文化呢?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这个,他的意思应该是人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自以为是,而要虚怀若谷,看到世界和人的多样性……和你说的每个人是独特的不矛盾吧,就是两个角度两种说法。hci 写了: 2023年 5月 9日 01:05 就是说你。
你这种是很典型的,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成就,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但说出的话,其实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你自己看看你上面说的,是不是没有文化,与街上任何一个没读过书的中国人有任何不同之处么?
“you are not unique, you are not superior.多认识自己,多认识他人,这样的想法就会少点。”
没想到吧?你这句,就暴露了你没文化的本质。但凡读过两本人文社会的书的人,也不会说出这么无知的话来,就算真的相信,也不会用这么没有水平的话来说。
最古怪的是,你意识不到自己这话与你自己的态度的冲突在哪里。你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么?很自豪么?那不就是说自己是独特的么?是高级的么?
说明你对这些观念就没有过过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给你的,人云亦云。这么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想明白过,为啥你还觉得自己有文化呢?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不要和稀泥。
他的意思是"什么人,居然敢藐視博导成功人士,这不翻天了么?"他就这意思,不複雜。满脑子等级思想,偏要说什么人人平等的屁話,动不动作教育人的姿態。其实都不懂自己在说什么。所以说他是典型嘛,中国式的mba领导船。
你不要为他意淫粉飾太多了。
他的意思是"什么人,居然敢藐視博导成功人士,这不翻天了么?"他就这意思,不複雜。满脑子等级思想,偏要说什么人人平等的屁話,动不动作教育人的姿態。其实都不懂自己在说什么。所以说他是典型嘛,中国式的mba领导船。
你不要为他意淫粉飾太多了。
wh. 写了: 2023年 5月 9日 03:28 这个,他的意思应该是人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自以为是,而要虚怀若谷,看到世界和人的多样性……和你说的每个人是独特的不矛盾吧,就是两个角度两种说法。
上次由 hci 在 2023年 5月 9日 11:29 修改。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现实永远比童话更精彩
老舍,作家,本名舒舍予,老舍是其笔名,1899年生,任北京市 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8月23日,老舍 和其他28人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斗争”: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 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 投水自杀。
老舍是个作家,但是他的自杀却难以和历史上任何作家的自杀类比。
老舍在遭到中学生红卫兵“斗争”和毒打以后,仍然面临更多的暴力折磨,他 在这种境况下投湖自杀;身为作家,他死前却未留一字遗书;他的尸体被火化后, 当局不准留下骨灰。另外,他所遭到的迫害和死亡不是孤立的个案。同一时期,北 京有数千人被“斗争”而死—实际是在“斗争”过程中被打死,也有一大批的人象 老舍一样在被“斗争”、殴打和侮辱后自杀。
要理解老舍之死,也需要了解:这种暴力性“斗争”如何运作?怎么会在19 66年夏天如此普遍地进行?这种有领导的通过“群众”之手来进行的暴力迫害和 杀戮的方式,是怎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老舍在1966年8月23日被拖去“斗争”的时候,和他一起被毒打被侮辱 的还有28个人。这28人之一是老作家肖军。据他记忆,那天被“斗争”的人还 有:骆宾基、荀慧生、白云生、侯喜瑞、顾森柏、方华、郝成、陈天戈、王诚可、 赵鼎新、张孟庚、曾伯融、苏辛群、季明、张国础、商白苇、金紫光、王松生、张 增年、宋海波、张治、张季纯、端木蕻良、田兰、江风。(《肖军纪念集》,第 800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其中还缺两个名字。这些人都是北京 市文化局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作家、艺术家和干部。荀慧生、白云生、侯喜 瑞是著名京剧演员,肖军、骆宾基和端木蕻良是作家,赵鼎新是文化局长。
这29个人被红卫兵“斗争”,首先是因为早在1966年4月,中共中央发 出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写了文艺界 “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在这样的 理论下,各文艺单位都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绝大多数作家和文艺界领 导干部就成为“黑线人物”。对这些人的清除,是对一个群体的清除。军队代表被 派往各文艺单位。
在当时的体制下,“作家协会”有一批领固定薪金的“专业作家”。文革打击 了一大批作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被“斗争”的。在北京作家协会,协会主 席老舍“靠边站”了,新成立的“文革委员会”的负责人中,除了军代表,还有作 家浩然。他的关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在文革中成为“ 突出阶级斗争”和“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样板之作。尽管老舍也 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但是老舍的作品和浩然的作品也确实有相当的不同。奖谁 罚谁的差别,明确显示了文革在文学领域的取向。
在1980年,笔者两次访问和老舍一起遭到毒打的肖军先生,听他讲述当时 发生的事情。
在红卫兵运动掀起之前,一批文艺工作者,就在本单位被“揪”出来了,也在 本单位里的会议上被批判“斗争”。与8月之后不同的是,那时他们只被咒骂和当 众罚站等等,没有被毒打。
后来发生的对作家的这种残酷的暴力性攻击,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直接相关。 1966年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红卫兵。随着红卫兵在各校普遍建立,殴打 老师以及所谓“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也迅速蔓延。8月5日,北京发生了第一例 教育工作者被红卫兵打死的事件。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 见百万红卫兵,戴上了红卫兵袖章,并且对给他献袖章的红卫兵说了“要武嘛”。 8月18日大会之后,红卫兵暴力大规模升级。一批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被活活打 死,而且,红卫兵进入机关和居民住宅,捣毁书籍文物,并且殴打虐待甚至打死和 平居民。红卫兵的行为得到了最高当局的热烈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在1966年8 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和北京第八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学生可以闯到文化局和文联 机关,对那里的“牛鬼蛇神”动手施暴。几个女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劈面抽打肖军, 给他挂上了“反动文人肖军”、“反革命份子肖军”等几块大黑牌子,还在他的名 字上画了红色的大叉子,并且把他的头发剪掉。
8月23日下午3点,在烈日下,这29人被一个一个叫出来,排成一排站在 院子里。每叫出来一个人,就在这个人的头上套上一块写着他(她)的名字和罪名 的牌子,4点多,这29人被用两辆大卡车,从他们在西城区的机关被运到东城区 国子监“文庙”的院子里。那里曾是皇帝时代的最高学术和教育机构,后来成为首 都图书馆。
红卫兵在院子里架起了一个大火堆,焚烧戏剧服装和书籍等等,烈焰熊熊。口 号声震天响:“打倒反革命黑帮!”“打倒反党份子XXX!”“XXX不投降, 就叫他灭亡!”“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这29人被强迫在火堆前围成一个圈子,跪下来,以头触地。站在他们身后的 有数百名红卫兵。有的红卫兵拿来了舞台道具木刀、长枪和金瓜锤,对他们劈头盖 脸地乱打。有的红卫兵解下腰间的军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打他们。当时正值盛夏 ,人们身穿单衣,铜头皮带打下去,一下一块血渍,打得衣服的布丝都深深嵌进肉 里。这29人前有大火堆,后有红卫兵,无处躲闪。
肖军说,当他跪在烧书的火堆前,被身后的红卫兵用棍棒和铜头皮带毒打的时 候,心中真是愤怒至极。肖军年轻的时候练过武功,他心里想,如果他动手反抗, 凭他的功夫,可以打倒十几个人。但是,他看到老舍先生就跪在旁边,脸色煞白, 额头有血流下来。他想,如果他反抗,寡不敌众,他会被打死,其他28个“牛鬼 蛇神”,包括文弱的老舍先生,一定会跟他一道统统被打死在现场。他不应该连累 别人。不要连累老舍先生被打死的念头使肖军压下反抗的冲动,忍受了三个小时的 毒打和折磨。
在这三个小时里,没有人出来制止暴行,也没有人打电话报告市里和中央的领 导请求制止暴行。因为当时的人都知道,类似的事情正在整个北京城里轰轰烈烈地 发生,而这一切都是文革的领导人正在热烈支持的,不可能有上级或者警察来制止 这场殴打。
在“文庙”被毒打过之后,这29人被拖上卡车回到文化局机关。老舍被带回 到机关,继续遭打。当时在场的女作家杨沫,在三个月后的日记中(《杨沫文集第 七卷》,第5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追记8月23日的情景道:
“在文联楼门前的台阶上,有几个女学生紧围他,询问他,不时还用皮带抽打两下 。我们都被迫围绕在这个会场边。当时,我不敢走开,站在旁边,心如火燎。我们 中的一位作家还当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了美金。”
老舍当晚又被揪到公安局,半夜才获准回家,并被命令第二日仍去机关接受“ 批斗”。第二天早上他离开家后,却未去机关。由于老舍没有在机关出现,有红卫 兵拎着铜头皮带到他家中找寻。第三天,8月25日早晨,在西城区太平湖发现了 老舍的尸体。
文革后,1978年6月给老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的时候,报道文章里说,他 的骨灰盒里装着他的钢笔和眼镜。文章没有直接说老舍的骨灰盒子并没有他的骨灰 。那时候的这类文章虽然意在给文革的受难者平反,但是说及文革中的一些可怕的 事情时,尽量模糊委婉。
1994年,笔者曾经有机会和老舍的儿子舒乙见面,向他询问为什么老舍的 骨灰盒子里只有他的钢笔和眼镜。舒乙说,老舍的骨灰当时没有留下来,因为火葬 场不让留骨灰。当时,舒乙31岁,他拿着北京市文联开出的一封“我会舒舍予自 绝于人民,特此证明”的公文介绍信,到火葬场操办了老舍的火葬手续等等。舒乙 说,是两个年轻的妇女办的手续。其中一个是梳小辫儿的姑娘,她说,上面有规定 ,这样的情况不能留骨灰。
笔者曾经询问是一个什么样的“上面的规定”,是哪个权力机关发的文件。舒 乙回答不知道,只记得是那个梳小辫儿的姑娘说的。在舒乙发表的关于老舍的多篇 文章里,他没有提及这个火葬场告诉他因有如此规定而不准留老舍骨灰的事情。
由于不能获准查阅文革档案,笔者不能确定这是一个写成书面文字的“规定” ,还是一个来自文革高层领导的口头命令。但是确实,在1966年8月下旬被打 死和被打后自杀的一大批人,都没有留下骨灰。当时北京的红卫兵中流传着一句话 :“打死个人,不就是28块钱的事儿吗?”—被打死者的家属被要求付28元火 葬费,但是不能要求保留骨灰。比如,从笔者的调查知道,1966年8月27日 被北大附中红卫兵打死的中关村中科院气体厂工人陈彦荣,1966年9月8日被 打死在校中的北京第25中学教师陈沅芷,他们的家属都交了28元钱,但是都没 能得到死者的骨灰。在全北京把事情作得如此一致,这里面一定是有某个“上面的 规定”在起控制作用。希望有读者会提供关于寻找这样一个“规定”的线索。
另外,舒乙告诉笔者,火葬场的那个梳小辫儿的姑娘还告诉他,象老舍这么高 地位的干部,被这么处理—指丢弃骨灰,还是第一个。老舍当时除了在文联和作 家协会身任高职,还在“政协”任高职。舒乙在《父亲的最后两天》一文(见《老 舍之死》一书,第63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7)中也提到这一点。 老舍在被“斗争”以前有小汽车和司机接送他上下班,显然也说明他的级别都很高 ,在这方面,老舍的情况跟上述工人陈彦荣与中学教员陈沅芷有所不同。如果没有 一个写成文的关于丢弃骨灰的普遍规定的话,老舍作为一个级别高的干部受到这种 对待,应该是由某个高层领导人决定和指示的。但是舒乙似乎没有追究其中原委。
有一种解释说,不准保留骨灰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打击死者,也是因为技术上 不许可。当时北京大批人被打死以及被打后自杀。在8月18日后,死亡人数一天 比一天大幅度上升。根据一份“内部”统计资料,在老舍被送往火葬场的8月25 日,北京有86人被红卫兵打死,被打后自杀的人数字则不详。第二天,8月26 日,被打死的人的数字比前一天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高达125人。以后仍然逐日 增加。这样,8月下旬每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的正常死亡人数 。大量被打死的人和被打后自杀的人的尸体,成批送往火葬场,尸体上既没有标明 姓名也没有作过血迹清洗。火葬场的停尸房爆满。焚尸炉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 大规模的暴力迫害和杀戮造成了分别焚烧尸体和保管骨灰的困难。
但是技术性困难显然不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对这些被害死的人们的高度蔑视, 以及进一步迫害他们的恶意,才会有这种不准留骨灰的规定及其实施。在文革当局 的逻辑中,这些受害者的生命都可以被用残酷的方式剥夺,对他们的遗体当然也要 穷追猛打。就普通人而言,对这些受害者的被虐死都只有容忍接受了,也没有可能 再关心如何处置他们的尸体。应该指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残酷。在古代,对判 处死刑的犯人,也还容许家属收尸筑坟。文革当局的无限权威却一直延伸进了火葬 场。文革对个人的迫害一直继续到死后的骨灰。
老舍投湖,因为文革世界已经在肉体上不容他。他已经在前一天遭到了残酷的 暴力性的所谓“斗争”;这一天他如果从湖边转去机关,他显然会在那里又遭到毒 打,铜头皮带正在那里等待他,整个北京城的打人风,那时正方兴未艾;甚至他死 后,这个世界连他的骨灰都不准存放。–在老舍之前自杀的人,已经遭受了这样不 准留骨灰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老舍投湖,而且没有写下任何遗言。他无声地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作家,本名舒舍予,老舍是其笔名,1899年生,任北京市 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8月23日,老舍 和其他28人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斗争”: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 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 投水自杀。
老舍是个作家,但是他的自杀却难以和历史上任何作家的自杀类比。
老舍在遭到中学生红卫兵“斗争”和毒打以后,仍然面临更多的暴力折磨,他 在这种境况下投湖自杀;身为作家,他死前却未留一字遗书;他的尸体被火化后, 当局不准留下骨灰。另外,他所遭到的迫害和死亡不是孤立的个案。同一时期,北 京有数千人被“斗争”而死—实际是在“斗争”过程中被打死,也有一大批的人象 老舍一样在被“斗争”、殴打和侮辱后自杀。
要理解老舍之死,也需要了解:这种暴力性“斗争”如何运作?怎么会在19 66年夏天如此普遍地进行?这种有领导的通过“群众”之手来进行的暴力迫害和 杀戮的方式,是怎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老舍在1966年8月23日被拖去“斗争”的时候,和他一起被毒打被侮辱 的还有28个人。这28人之一是老作家肖军。据他记忆,那天被“斗争”的人还 有:骆宾基、荀慧生、白云生、侯喜瑞、顾森柏、方华、郝成、陈天戈、王诚可、 赵鼎新、张孟庚、曾伯融、苏辛群、季明、张国础、商白苇、金紫光、王松生、张 增年、宋海波、张治、张季纯、端木蕻良、田兰、江风。(《肖军纪念集》,第 800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其中还缺两个名字。这些人都是北京 市文化局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作家、艺术家和干部。荀慧生、白云生、侯喜 瑞是著名京剧演员,肖军、骆宾基和端木蕻良是作家,赵鼎新是文化局长。
这29个人被红卫兵“斗争”,首先是因为早在1966年4月,中共中央发 出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写了文艺界 “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在这样的 理论下,各文艺单位都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绝大多数作家和文艺界领 导干部就成为“黑线人物”。对这些人的清除,是对一个群体的清除。军队代表被 派往各文艺单位。
在当时的体制下,“作家协会”有一批领固定薪金的“专业作家”。文革打击 了一大批作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被“斗争”的。在北京作家协会,协会主 席老舍“靠边站”了,新成立的“文革委员会”的负责人中,除了军代表,还有作 家浩然。他的关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在文革中成为“ 突出阶级斗争”和“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样板之作。尽管老舍也 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但是老舍的作品和浩然的作品也确实有相当的不同。奖谁 罚谁的差别,明确显示了文革在文学领域的取向。
在1980年,笔者两次访问和老舍一起遭到毒打的肖军先生,听他讲述当时 发生的事情。
在红卫兵运动掀起之前,一批文艺工作者,就在本单位被“揪”出来了,也在 本单位里的会议上被批判“斗争”。与8月之后不同的是,那时他们只被咒骂和当 众罚站等等,没有被毒打。
后来发生的对作家的这种残酷的暴力性攻击,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直接相关。 1966年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红卫兵。随着红卫兵在各校普遍建立,殴打 老师以及所谓“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也迅速蔓延。8月5日,北京发生了第一例 教育工作者被红卫兵打死的事件。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 见百万红卫兵,戴上了红卫兵袖章,并且对给他献袖章的红卫兵说了“要武嘛”。 8月18日大会之后,红卫兵暴力大规模升级。一批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被活活打 死,而且,红卫兵进入机关和居民住宅,捣毁书籍文物,并且殴打虐待甚至打死和 平居民。红卫兵的行为得到了最高当局的热烈支持,这就是为什么在1966年8 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和北京第八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学生可以闯到文化局和文联 机关,对那里的“牛鬼蛇神”动手施暴。几个女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劈面抽打肖军, 给他挂上了“反动文人肖军”、“反革命份子肖军”等几块大黑牌子,还在他的名 字上画了红色的大叉子,并且把他的头发剪掉。
8月23日下午3点,在烈日下,这29人被一个一个叫出来,排成一排站在 院子里。每叫出来一个人,就在这个人的头上套上一块写着他(她)的名字和罪名 的牌子,4点多,这29人被用两辆大卡车,从他们在西城区的机关被运到东城区 国子监“文庙”的院子里。那里曾是皇帝时代的最高学术和教育机构,后来成为首 都图书馆。
红卫兵在院子里架起了一个大火堆,焚烧戏剧服装和书籍等等,烈焰熊熊。口 号声震天响:“打倒反革命黑帮!”“打倒反党份子XXX!”“XXX不投降, 就叫他灭亡!”“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这29人被强迫在火堆前围成一个圈子,跪下来,以头触地。站在他们身后的 有数百名红卫兵。有的红卫兵拿来了舞台道具木刀、长枪和金瓜锤,对他们劈头盖 脸地乱打。有的红卫兵解下腰间的军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打他们。当时正值盛夏 ,人们身穿单衣,铜头皮带打下去,一下一块血渍,打得衣服的布丝都深深嵌进肉 里。这29人前有大火堆,后有红卫兵,无处躲闪。
肖军说,当他跪在烧书的火堆前,被身后的红卫兵用棍棒和铜头皮带毒打的时 候,心中真是愤怒至极。肖军年轻的时候练过武功,他心里想,如果他动手反抗, 凭他的功夫,可以打倒十几个人。但是,他看到老舍先生就跪在旁边,脸色煞白, 额头有血流下来。他想,如果他反抗,寡不敌众,他会被打死,其他28个“牛鬼 蛇神”,包括文弱的老舍先生,一定会跟他一道统统被打死在现场。他不应该连累 别人。不要连累老舍先生被打死的念头使肖军压下反抗的冲动,忍受了三个小时的 毒打和折磨。
在这三个小时里,没有人出来制止暴行,也没有人打电话报告市里和中央的领 导请求制止暴行。因为当时的人都知道,类似的事情正在整个北京城里轰轰烈烈地 发生,而这一切都是文革的领导人正在热烈支持的,不可能有上级或者警察来制止 这场殴打。
在“文庙”被毒打过之后,这29人被拖上卡车回到文化局机关。老舍被带回 到机关,继续遭打。当时在场的女作家杨沫,在三个月后的日记中(《杨沫文集第 七卷》,第5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追记8月23日的情景道:
“在文联楼门前的台阶上,有几个女学生紧围他,询问他,不时还用皮带抽打两下 。我们都被迫围绕在这个会场边。当时,我不敢走开,站在旁边,心如火燎。我们 中的一位作家还当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了美金。”
老舍当晚又被揪到公安局,半夜才获准回家,并被命令第二日仍去机关接受“ 批斗”。第二天早上他离开家后,却未去机关。由于老舍没有在机关出现,有红卫 兵拎着铜头皮带到他家中找寻。第三天,8月25日早晨,在西城区太平湖发现了 老舍的尸体。
文革后,1978年6月给老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的时候,报道文章里说,他 的骨灰盒里装着他的钢笔和眼镜。文章没有直接说老舍的骨灰盒子并没有他的骨灰 。那时候的这类文章虽然意在给文革的受难者平反,但是说及文革中的一些可怕的 事情时,尽量模糊委婉。
1994年,笔者曾经有机会和老舍的儿子舒乙见面,向他询问为什么老舍的 骨灰盒子里只有他的钢笔和眼镜。舒乙说,老舍的骨灰当时没有留下来,因为火葬 场不让留骨灰。当时,舒乙31岁,他拿着北京市文联开出的一封“我会舒舍予自 绝于人民,特此证明”的公文介绍信,到火葬场操办了老舍的火葬手续等等。舒乙 说,是两个年轻的妇女办的手续。其中一个是梳小辫儿的姑娘,她说,上面有规定 ,这样的情况不能留骨灰。
笔者曾经询问是一个什么样的“上面的规定”,是哪个权力机关发的文件。舒 乙回答不知道,只记得是那个梳小辫儿的姑娘说的。在舒乙发表的关于老舍的多篇 文章里,他没有提及这个火葬场告诉他因有如此规定而不准留老舍骨灰的事情。
由于不能获准查阅文革档案,笔者不能确定这是一个写成书面文字的“规定” ,还是一个来自文革高层领导的口头命令。但是确实,在1966年8月下旬被打 死和被打后自杀的一大批人,都没有留下骨灰。当时北京的红卫兵中流传着一句话 :“打死个人,不就是28块钱的事儿吗?”—被打死者的家属被要求付28元火 葬费,但是不能要求保留骨灰。比如,从笔者的调查知道,1966年8月27日 被北大附中红卫兵打死的中关村中科院气体厂工人陈彦荣,1966年9月8日被 打死在校中的北京第25中学教师陈沅芷,他们的家属都交了28元钱,但是都没 能得到死者的骨灰。在全北京把事情作得如此一致,这里面一定是有某个“上面的 规定”在起控制作用。希望有读者会提供关于寻找这样一个“规定”的线索。
另外,舒乙告诉笔者,火葬场的那个梳小辫儿的姑娘还告诉他,象老舍这么高 地位的干部,被这么处理—指丢弃骨灰,还是第一个。老舍当时除了在文联和作 家协会身任高职,还在“政协”任高职。舒乙在《父亲的最后两天》一文(见《老 舍之死》一书,第63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7)中也提到这一点。 老舍在被“斗争”以前有小汽车和司机接送他上下班,显然也说明他的级别都很高 ,在这方面,老舍的情况跟上述工人陈彦荣与中学教员陈沅芷有所不同。如果没有 一个写成文的关于丢弃骨灰的普遍规定的话,老舍作为一个级别高的干部受到这种 对待,应该是由某个高层领导人决定和指示的。但是舒乙似乎没有追究其中原委。
有一种解释说,不准保留骨灰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打击死者,也是因为技术上 不许可。当时北京大批人被打死以及被打后自杀。在8月18日后,死亡人数一天 比一天大幅度上升。根据一份“内部”统计资料,在老舍被送往火葬场的8月25 日,北京有86人被红卫兵打死,被打后自杀的人数字则不详。第二天,8月26 日,被打死的人的数字比前一天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高达125人。以后仍然逐日 增加。这样,8月下旬每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的正常死亡人数 。大量被打死的人和被打后自杀的人的尸体,成批送往火葬场,尸体上既没有标明 姓名也没有作过血迹清洗。火葬场的停尸房爆满。焚尸炉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 大规模的暴力迫害和杀戮造成了分别焚烧尸体和保管骨灰的困难。
但是技术性困难显然不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对这些被害死的人们的高度蔑视, 以及进一步迫害他们的恶意,才会有这种不准留骨灰的规定及其实施。在文革当局 的逻辑中,这些受害者的生命都可以被用残酷的方式剥夺,对他们的遗体当然也要 穷追猛打。就普通人而言,对这些受害者的被虐死都只有容忍接受了,也没有可能 再关心如何处置他们的尸体。应该指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残酷。在古代,对判 处死刑的犯人,也还容许家属收尸筑坟。文革当局的无限权威却一直延伸进了火葬 场。文革对个人的迫害一直继续到死后的骨灰。
老舍投湖,因为文革世界已经在肉体上不容他。他已经在前一天遭到了残酷的 暴力性的所谓“斗争”;这一天他如果从湖边转去机关,他显然会在那里又遭到毒 打,铜头皮带正在那里等待他,整个北京城的打人风,那时正方兴未艾;甚至他死 后,这个世界连他的骨灰都不准存放。–在老舍之前自杀的人,已经遭受了这样不 准留骨灰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老舍投湖,而且没有写下任何遗言。他无声地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啊抱歉记错了,老舍跳的太平湖,不是龙潭湖
龙潭湖和太平湖是两个区域
庙会是大年初五吧,很可能只有北方有庙会南方没有

庙会有一些小吃,卖年画,杂耍表演等,小孩子更喜欢这种热闹
上次由 rongrong2022 在 2023年 5月 9日 17:54 修改。
Re: 再来个老舍的初恋: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
不是运气好,是政府不追究,没有人做检讨,大家都装作做没发生过,
我去问过老人,当年到底是怎么样的,都斗了谁,
谁带头去斗的,他们都缄口不言,说别人不喜欢听,
说多了得罪人
我去问过老人,当年到底是怎么样的,都斗了谁,
谁带头去斗的,他们都缄口不言,说别人不喜欢听,
说多了得罪人
x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