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正午烈日人像用光
发表于 : 2023年 7月 5日 01:23
不是 零成本的,HDR 需要的计算量 挺大的
不是 零成本的,HDR 需要的计算量 挺大的
Iphone每张都是智能HDR,live模式下按一下拍10张HDR
手机还算不过来? 那5年后可能可以,换手机终于有动力!
但最起码 解决了 背光 大黑脸的 问题
索尼机身里直接动态范围加5 单张就行了
这样也可以,单张就够了。省掉了 把 2张 合成 一张 大动态范围 raw 的计算,但 HDR 里 压缩动态范围的 算法 还是 省不掉,这部分 计算量最大。
我现在的相机也可以
尼康不清楚,索尼的这个机内设置相当于后期raw拉暗部2-3档,压高光1-2档,主流CMOS,base ISO下,暗部一般可以拉到4档无明显噪点
主流CMOS可以拍14比特raw,base ISO动态范围都不错,以前要HDR的,现在单张就可以,暗部拉4档,高光压三档,基本没问题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01:43 这样也可以,单张就够了。省掉了 把 2张 合成 一张 大动态范围 raw 的计算,但 HDR 里 压缩动态范围的 算法 还是 省不掉,这部分 计算量最大。
不过 这样的 sensor 最多几个bits? 是不是 比 普通的 sensor 贵多了 ?
我怀疑 14 bits 这么大的 动态范围,简单的 根据 S curve 来 拉一拉暗部 压一压亮部,行不行的通?
拍raw 然后局部调整曝光,这种后期光影重绘 是相机照片处理的常用手法。相机厂商并不在意机内HDR,很多相机都没有这个功能。手机自动HDR,一是CMOS动态范围不足,二是处理器比相机强,可以实时处理多张。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2:59 我怀疑 14 bits 这么大的 动态范围,简单的 根据 S curve 来 拉一拉暗部 压一压亮部,行不行的通?
要是这么简单 就做的好,大家为什么 还要费劲 搞各种 HDR 算法呢?
科普一下吧。其实 一般的 HDR 分成 2部分。Hercubic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3:23 拍raw 然后局部调整曝光,这种后期光影重绘 是相机照片处理的常用手法。相机厂商并不在意机内HDR,很多相机都没有这个功能。手机自动HDR,一是CMOS动态范围不足,二是处理器比相机强,可以实时处理多张。
咱们理解的HDR不太一样。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3:52 科普一下吧。其实 一般的 HDR 分成 2部分。
第一部分是 如果 cmos sensor 只有 10 bits, 要拍2张,长曝光 和 短曝光,最后合成一张 14 (16) bits 的 raw. 这部分 计算量不大。sony 如果有 14 bits sensor, 这一步的合成 省掉了
第2部分 就是 压缩 14 bits 的动态范围 到 8 bits, 然后再 JPEG 输出。这部分 sony 也省不掉吧。
当然 你可以说 相机厂商 用你提到的 所谓 局部调整曝光,但我认为 这种处理技术 肯定损失画质的。这也是 相机厂商 在计算能力有限,没办法 HDR 压缩动态比的情况下 凑活的一种压缩动态的技术,画质 肯定比不上 HDR压缩动态比的。要不然 搞HDR算法的 各路人马 也不会自找麻烦,搞了十几年,各种算法了
手机厂商的处理器 也是没办法,HDR 需要这么大的计算量,只好付出成本 来提供了
后期光影重绘,是在后期软件比如PS/LR里调raw,主流全幅CMOS,一般base ISO, 暗部4档 高光3档,不会肉眼可见的损画质,这个基本公认了。前提是不能超过向右曝光边界:过爆三档以上,就拉不回来了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3:52 科普一下吧。其实 一般的 HDR 分成 2部分。
第一部分是 如果 cmos sensor 只有 10 bits, 要拍2张,长曝光 和 短曝光,最后合成一张 14 (16) bits 的 raw. 这部分 计算量不大。sony 如果有 14 bits sensor, 这一步的合成 省掉了
第2部分 就是 压缩 14 bits 的动态范围 到 8 bits, 然后再 JPEG 输出。这部分 sony 也省不掉吧。
当然 你可以说 相机厂商 用你提到的 所谓 局部调整曝光,但我认为 这种处理技术 肯定损失画质的。这也是 相机厂商 在计算能力有限,没办法 HDR 压缩动态比的情况下 凑活的一种压缩动态的技术,画质 肯定比不上 HDR压缩动态比的。要不然 搞HDR算法的 各路人马 也不会自找麻烦,搞了十几年,各种算法了
手机厂商的处理器 也是没办法,HDR 需要这么大的计算量,只好付出成本 来提供了
其实大师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人脸拉亮吗,AI软件自动识别 拉亮,甚至打上各种伦勃朗光影都不是问题。至于拉亮后的彩噪,主流全幅CMOS raw ISO100 拉四档问题不大,有问题的话,是打到脸上的光质量有问题,比如是绿草地反射的绿光,黑脸拉亮了一看,尼玛,绿了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3:52 科普一下吧。其实 一般的 HDR 分成 2部分。
第一部分是 如果 cmos sensor 只有 10 bits, 要拍2张,长曝光 和 短曝光,最后合成一张 14 (16) bits 的 raw. 这部分 计算量不大。sony 如果有 14 bits sensor, 这一步的合成 省掉了
第2部分 就是 压缩 14 bits 的动态范围 到 8 bits, 然后再 JPEG 输出。这部分 sony 也省不掉吧。
当然 你可以说 相机厂商 用你提到的 所谓 局部调整曝光,但我认为 这种处理技术 肯定损失画质的。这也是 相机厂商 在计算能力有限,没办法 HDR 压缩动态比的情况下 凑活的一种压缩动态的技术,画质 肯定比不上 HDR压缩动态比的。要不然 搞HDR算法的 各路人马 也不会自找麻烦,搞了十几年,各种算法了
手机厂商的处理器 也是没办法,HDR 需要这么大的计算量,只好付出成本 来提供了
拉暗部比起正常曝光肯定有画质损失Hercubic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08:15 尼康不清楚,索尼的这个机内设置相当于后期raw拉暗部2-3档,压高光1-2档,主流CMOS,base ISO下,暗部一般可以拉到4档无明显噪点
对 暗部四档是实验室理想结果,虽然钱包四档,但是光照质量是保证的。实战中,暗部的光照质量很难保证,很可能是哪里反射过来的绿光。如果暗部是杂光,其实HDR也于事无补。所以还是要回到前期,找到好光。nowhere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4:25 拉暗部比起正常曝光肯定有画质损失
这个不用想就知道
唯一的问题是损失多少
我一直用这个操作
知道大致极限在哪里
也琢磨过向右曝光这类技巧
最终觉得还是前期补偿最好
肯定是有损的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3:52 科普一下吧。其实 一般的 HDR 分成 2部分。
第一部分是 如果 cmos sensor 只有 10 bits, 要拍2张,长曝光 和 短曝光,最后合成一张 14 (16) bits 的 raw. 这部分 计算量不大。sony 如果有 14 bits sensor, 这一步的合成 省掉了
第2部分 就是 压缩 14 bits 的动态范围 到 8 bits, 然后再 JPEG 输出。这部分 sony 也省不掉吧。
当然 你可以说 相机厂商 用你提到的 所谓 局部调整曝光,但我认为 这种处理技术 肯定损失画质的。这也是 相机厂商 在计算能力有限,没办法 HDR 压缩动态比的情况下 凑活的一种压缩动态的技术,画质 肯定比不上 HDR压缩动态比的。要不然 搞HDR算法的 各路人马 也不会自找麻烦,搞了十几年,各种算法了
手机厂商的处理器 也是没办法,HDR 需要这么大的计算量,只好付出成本 来提供了
Hercubic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4:03 咱们理解的HDR不太一样。
一般HDR是这样处理,比如相机输出三张曝光不同raw照片,导入后期软件,合成一张HDR raw。也可以是几张相机JPEG,导入合成一张HDR Jpeg。
机内HDR一般是拍几张jpeg合成一张。
3张 不同曝光的 raw照片 合成一张 HDR raw,还没有算 HDR 全做完呢。才做了1/3左右。大头的计算量 还在 压缩 HDR raw的动态范围上, 到最后输出 JPEG图像Hercubic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4:08 后期光影重绘,是在后期软件比如PS/LR里调raw,主流全幅CMOS,一般base ISO, 暗部4档 高光3档,不会肉眼可见的损画质,这个基本公认了。前提是不能超过向右曝光边界:过爆三档以上,就拉不回来了


了解!所以相机机内HDR质量都很差,这可能就是为啥相机厂商不热衷于机内HDR。Jack12345 写了: 2023年 7月 5日 14:59 3张 不同曝光的 raw照片 合成一张 HDR raw,还没有算 HDR 全做完呢。才做了1/3左右。大头的计算量 还在 压缩 HDR raw的动态范围上, 到最后输出 JPEG图像
3张 JPEG 合成 HDR JPEG,相当于 8 bits 的 raw 先合成 一张 HDR raw, 然后再 压缩动态比 到 输出 jpeg
再科普一下,HDR 压缩动态范围 有二种技术。
一种叫 global tone mapping. 计算量较小,基本上 就是根据 S curve 拉拉暗部,压压亮部。相机厂商 基本上 就是用的这种技术。缺点 就是 有时候 丢失了 局部的对比细节
还有一种是 local tone mapping,优点是 克服了 global tone mapping 的缺点,保留了 局部的对比,细节基本上 保留了。缺点就是 计算量大。现在 手机上 和 主流的 都是 采用这种技术
这张是 global tone mapping 的
这张是 local tone mapping 的
希望 这2张 对比图 可以给你们 一个直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