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写了: 2024年 5月 17日 00:48 静静的顿河怎么样?我记得看古拉格群岛很幻灭,完全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是波哥还是谁说苏俄文学的翘楚是顿河。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看过中短篇,白夜和死屋手记都挺喜欢。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版主: kazaawang, wh
#21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没读过静静的顿河。读过的不少人都说好。
#25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人觉得缺什么,就会歌颂什么弃婴千枝 写了: 2024年 5月 16日 19:33 屁
你们真幼稚
这些是80年代随着政治高压解除
屁民兴起反共热潮
这些便是当年反共热潮中的代表作
各行各业纷纷起哄,
比如活着搞完小说又搞电影
就是想看铲党的笑话
到21世纪,屁民的反思又转了方向
竟然出现了腊肉迷
这些政治小说,
跟当年的红岩一样
毫无艺术价值
也就骗骗文科生的眼泪
#27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非常喜欢版主的书评 mitbbs的高光 
读过一些当代作家写中国人苦难的小说 大多记不得细节 只记得读过非常压抑 确实对暴力和原始性描写感觉不适 那些中国农村故事让人觉得绝望 没有选择没有手段 只能被动地让命运发生 而不能掌控命运 活着 物种要延续下去
读过一些当代作家写中国人苦难的小说 大多记不得细节 只记得读过非常压抑 确实对暴力和原始性描写感觉不适 那些中国农村故事让人觉得绝望 没有选择没有手段 只能被动地让命运发生 而不能掌控命运 活着 物种要延续下去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28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可能因为当年还是禁书的缘故,我一拿到标着“内部资料”的古拉格群岛,就如饥似渴地看下去了
我就喜欢读赤裸裸不加修饰的raw material... 读历史也是这样,当事人的回忆最真切,尽管掺杂了很多个人的偏见和选择性记忆,也比骈四俪六冠冕堂皇的正史好看多了。

wh 写了: 2024年 5月 17日 00:48 静静的顿河怎么样?我记得看古拉格群岛很幻灭,完全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是波哥还是谁说苏俄文学的翘楚是顿河。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看过中短篇,白夜和死屋手记都挺喜欢。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31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没有可比性吧 战争与和平表现的苦难也是贵族的苦难 记得长篇大段全是pierre不停的叨叨 人在思考上帝哲学俄罗斯的未来 中国人的苦难在于几千年历史兜兜转转总走不出同一个圈子 映射在文学作品上就重墨在suffering本身 没法思考原因出路 当然很绝望
#32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中国人写的历史苦难小说好像总是很实。不仅是历史小说,其他也是。就是感觉局限在这件事上,可以让人很感动,但回味很少。好像在人性或思想性方面挖掘得不深。我写meryl streep的帖子里提到原罪,不过感觉也不是原罪这么具体的原因。Dancerock 写了: 2024年 5月 18日 02:20 没有可比性吧 战争与和平表现的苦难也是贵族的苦难 记得长篇大段全是pierre不停的叨叨 人在思考上帝哲学俄罗斯的未来 中国人的苦难在于几千年历史兜兜转转总走不出同一个圈子 映射在文学作品上就重墨在suffering本身 没法思考原因出路 当然很绝望
viewtopic.php?t=442367
这种对人性、对我心深处的恶的无情挖掘和深刻歉疚,总让我非常感动,让我想起俄罗斯文学。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亦极动荡,却没有一部真正深刻的作品,是不是与此有关,是否过多地指责他人,或自求超脱,甚或以恶为美,而缺乏对自我的反省?甚而言之,整个中国文学,是不是也因为宗教的缺失,导致这种原罪情怀的缺失?
#35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谢谢,过奖啦。这篇基本是抄洪志纲的访谈Dancerock 写了: 2024年 5月 17日 17:17 非常喜欢版主的书评 mitbbs的高光
读过一些当代作家写中国人苦难的小说 大多记不得细节 只记得读过非常压抑 确实对暴力和原始性描写感觉不适 那些中国农村故事让人觉得绝望 没有选择没有手段 只能被动地让命运发生 而不能掌控命运 活着 物种要延续下去

好像版上有人批评过中国人太讲生存哲学,唯一和终极目标就是活着,少一点形而上的思索和追求。对福贵这样的农民来说,他倒也思考不了更深的东西。动乱年代,活下去也确实是芸芸众生的最大愿望。不知道小说是不是可以挖掘得更深;如果挖掘了别的,会不会削弱活着这个主题。
#36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你哪来的内部资料?maywhite 写了: 2024年 5月 17日 18:11 可能因为当年还是禁书的缘故,我一拿到标着“内部资料”的古拉格群岛,就如饥似渴地看下去了我就喜欢读赤裸裸不加修饰的raw material... 读历史也是这样,当事人的回忆最真切,尽管掺杂了很多个人的偏见和选择性记忆,也比骈四俪六冠冕堂皇的正史好看多了。


#37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再抄一段访谈:
余华:我是在85年(25岁)接触卡夫卡小说的。在此之前是日本的川端康成,我觉得他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教会了我如何叙述,就是在面对细部时,如何来表达一种微妙的东西。表达一种大起大落的情感是容易的,可是你要表达一种微妙的东西——微妙的情感往往更丰富——但表达起来比较困难。……卡夫卡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上,而是整个世界观的改变。他给我带来了自由,写作的自由。……大作家可以“乱写”,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洪:这种写作的自由,其实就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秩序的羁绊,使你可以不受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的规定,不受逻辑规则的限制,让叙事真正地回到作家的主体内心之中。
余华:我是在85年(25岁)接触卡夫卡小说的。在此之前是日本的川端康成,我觉得他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教会了我如何叙述,就是在面对细部时,如何来表达一种微妙的东西。表达一种大起大落的情感是容易的,可是你要表达一种微妙的东西——微妙的情感往往更丰富——但表达起来比较困难。……卡夫卡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上,而是整个世界观的改变。他给我带来了自由,写作的自由。……大作家可以“乱写”,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洪:这种写作的自由,其实就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秩序的羁绊,使你可以不受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的规定,不受逻辑规则的限制,让叙事真正地回到作家的主体内心之中。
#38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我觉着第一要思想自由吧 言论自由不会因言获罪 宽容对别人对自己 不是犯了错不反省就放过自己 而是深刻反省后原谅自己 宗教有点关系 但是我觉得如果崇尚自由成为社会追求后会产生其它传统替代wh 写了: 2024年 5月 18日 02:33 中国人写的历史苦难小说好像总是很实。不仅是历史小说,其他也是。就是感觉局限在这件事上,可以让人很感动,但回味很少。好像在人性或思想性方面挖掘得不深。我写meryl streep的帖子里提到原罪,不过感觉也不是原罪这么具体的原因。
viewtopic.php?t=442367
这种对人性、对我心深处的恶的无情挖掘和深刻歉疚,总让我非常感动,让我想起俄罗斯文学。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亦极动荡,却没有一部真正深刻的作品,是不是与此有关,是否过多地指责他人,或自求超脱,甚或以恶为美,而缺乏对自我的反省?甚而言之,整个中国文学,是不是也因为宗教的缺失,导致这种原罪情怀的缺失?
#39 Re: 余华:从暴力到自由
对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 作者选择用哪种方式来最好地表述主题当然没问题 但是如果整个genre都用相似的处理方式就有问题了 都比着炫技看谁把苦难写得更具体更让人不适而不试着挖掘更深刻的东西 那跟流行文学也没区别 当然不是说流行文学不好 作家要吃饭+读者喜爽文 爽文其实更有市场wh 写了: 2024年 5月 18日 03:08 谢谢,过奖啦。这篇基本是抄洪志纲的访谈![]()
好像版上有人批评过中国人太讲生存哲学,唯一和终极目标就是活着,少一点形而上的思索和追求。对福贵这样的农民来说,他倒也思考不了更深的东西。动乱年代,活下去也确实是芸芸众生的最大愿望。不知道小说是不是可以挖掘得更深;如果挖掘了别的,会不会削弱活着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