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eko 写了: 2025年 2月 12日 14:21
"金庸先生在获授剑桥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尽管剑桥校方表示他没有必要入学就读,但大侠坚决请求入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表示:“求学,并非为了学位,而是感到自己学问不够。”
"金庸在剑桥攻读硕士和博士时,导师是英国社会科学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部(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唐史专家麦大维。金庸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所以渣某学的是历史?

人家说的不是文学学问不够,说的是历史学问?
这更像是剑桥和渣某互相炒作。这篇文章马屁拍的也露骨了点
写作几乎没法学吧?我以前认识一个作家来我们学校旁听文学课,听了一个学期就逃走了,说再听下去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

学校学的是文学理论和评论,不是创作;对不少作家来说,学理论是扼杀创作灵感的……

现在也有creative writing课,美国大学有不少,国内可能也有。不过金庸要是学创作,也不会去英国学,他又不写英语小说……对他这样写历史小说的,最可行的应该就是学历史、文学史之类。国外治汉学的路数和国内的很不一样,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出于好奇心去学。
读一个博士还是非常辛苦的,我感觉不像是炒作敷衍。前面那些照片的文章里说到他怎么读博,抄给你看有没有诈

你不喜欢金庸吗?
https://edu.sina.cn/2018-11-02/detail-i ... .html?vt=4
……
按理说,有了荣誉博士,本来算是功德圆满事一桩。……不过金庸却希望能有一个真实的文凭在手,于是在黑袍加身之后,向剑大提出了想好好读书的要求。
据说,起初剑桥大学不大乐意的。因为荣誉博士的等级,比普通博士的学位高,没有理由得了高级学位后,再去念较低的学位(您老人家这不是给人添乱么)。
但金庸却觉得,自己有必要真真正正学一次。他曾专门在采访中解释过:“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小朋友们,只要一提到金庸,就佩服我学识渊博,无所不知,其实我自己‘无所不知’是假的,我是‘只写所知,不知不写’,‘非知不可,快去查书’”。他还说:“我姓查,笔名金庸,我要自己把握住这个‘查’字,多用功读书,化去这个‘庸’字。”
剑桥大学被这股劲儿妥协,不过表示除了要审核金庸的一系列资格外,也提出他应先念硕士,通过后再念博士的要求。
升学路上的小“坎坷”
相信在申请英国留学的路上,不少中国学生都曾经被各种证明“折磨”过。比如证明学术能力的成绩单、证明符合入学语言要求的雅思成绩(or托福GRE等等)、还有证明个人经济能力的财务凭证、以及和你成功配对的大学指导老师。
金庸也不例外。一些报道表示,金庸在办理入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2007年,金庸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庆典时,向媒体透露剑桥大学对于“自己读博士的需要正规手续”的“麻烦”: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拿了几个A,几个B,都要出示证书给学校,还要考英文写作。一关关过去,过了3个多月,后来他们同意了。”
因为严格意义上说,金庸没有教育机构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出于各种原因,淹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只得用此后收到的荣誉博士、教授等证书来替补。
至于语言成绩,以金庸80岁的高龄+等身的著作,去和20岁出头的年轻人拼雅思,似乎也不太现实。于是金庸“交了一篇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讲香港回归问题的英文文章”,作为语言成绩的凭证;财务证明应该是这之中最容易的,毕竟他不缺。
另外是导师问题。据说当时的剑桥大学,听过金庸名声的人,都不太敢给他老人家当导师。最后金庸只得找了一位没有听过他大名的汉学家、著名唐史专家David McMullen教授来一起做研究。
最后最重要的,便是研究选题了。
在2007年的采访中,金庸透露自己提出的多个方向,都被“无情”pass:想研究“匈奴和匈牙利的关系”,但因为不懂匈牙利话被否决;想研究“云南大理国的历史”,但因为已有珠玉在前,加上不懂藏文、蒙古文,又被否决了……好在唐代历史尚且有一定空白,让金庸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
就这样经过奔波和准备,2005年6月22日,早已辞去了浙江大学博士导师身份(2007年又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的金庸,注册成为剑桥的学生。
不给人签名的“大腕”学生
老人家上学并不是那么容易,何况还是年轻人都会读到头秃的博士。在此期间有一阵子,网络曾有传言说金庸辞读博士,不过当时金庸的吴秘书向媒体表示:“金庸一直不适应英国的气候,只好申请到校外攻读博士,学校那边也早就同意。”
金庸自己也曾媒体透露,他每周上两次课,从不缺课。
“他的唐代史导师David McMullen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尤其精通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古汉语。金庸读博士的方式主要通过与导师David McMullen的书信来往,并且David McMullen也经常到香港与金庸会面,去年二人就曾在香港进行过一次深入的会面访谈。 ”此前报道中说。
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中,金庸说在剑桥校园里,他谢绝了社会性的活动,也是自己租了一套房子,和妻子两个人住。有时遇到书迷认出,索要签名,也会被他婉拒。“我在这里是学生的身份,上学路上我不给别人签名题词。”
2006年12月,金庸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07年5月,他获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金庸完成剑桥大学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哲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