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05:42
你当小说看?我当符号看,当观念看,是不是很枯燥而无聊?
你当小说看?我当符号看,当观念看,是不是很枯燥而无聊?
其实我不大喜欢钱钟书,其小说围城颇多尖薄之词,虽可逗笑,实在有插科打诨之嫌。更兼卖弄炫耀,偶引人鄙薄。forecasti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05:52 钱钟书围城序言
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角色當然是虛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當然不肯錯過索隱的楊會、放棄附會的權利的。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里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不過,近來覺得獻書也像“致身于國”、“還政于民”等等佳話,只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說交付出去,其實只仿佛魔術家玩的飛刀,放手而并沒有脫手。隨你怎樣把作品奉獻給人,作品總是作者自已的。大不了一本書,還不值得這樣精巧地不老實,因此罷了。
forecasti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05:52 钱钟书围城序言
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角色當然是虛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當然不肯錯過索隱的楊會、放棄附會的權利的。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里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不過,近來覺得獻書也像“致身于國”、“還政于民”等等佳話,只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說交付出去,其實只仿佛魔術家玩的飛刀,放手而并沒有脫手。隨你怎樣把作品奉獻給人,作品總是作者自已的。大不了一本書,還不值得這樣精巧地不老實,因此罷了。
方鸿渐岳父家的人,只知道苏小姐,不知道唐小姐,一有女的来电,就说是苏小姐。前些天方鸿渐拒了苏文纨,当天唐晓芙拒了方鸿渐,方鸿渐回家 心情不好,唐晓芙其实也舍不得离开方鸿渐,就打电话。反正就误会了。看似没有再澄清。唐晓芙是方鸿渐真正爱的人。wh 写了: 2025年 2月 16日 23:45 方鸿渐没有机会道歉澄清误会?那也太戏剧化了。
查了一下,演苏文纨的李媛媛02年宫颈癌去世,才41岁,当时儿子才两岁,好可怜。记得她、吕丽萍、陈道明、史兰芽都演得很好。当时很讨厌吕丽萍的角色,她的皮肤也很黄,人又有点阴阴的,看着就很不健康……
我喜欢这书,写得很生动,语言 人物都很有意思,每一页都好看。估计就像我喜欢周星驰一样。我喜欢搞笑一点。
是的 当年李媛媛年轻轻就去世了,我挺难过的。wh 写了: 2025年 2月 16日 23:45 方鸿渐没有机会道歉澄清误会?那也太戏剧化了。
查了一下,演苏文纨的李媛媛02年宫颈癌去世,才41岁,当时儿子才两岁,好可怜。记得她、吕丽萍、陈道明、史兰芽都演得很好。当时很讨厌吕丽萍的角色,她的皮肤也很黄,人又有点阴阴的,看着就很不健康……
出国的未必是有家国情怀的吧,张爱玲有什么家国情怀?她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在美国拮据得很。jerryzha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4:02 家国情怀 vs 平民文学:我以前总是倾向于家国情怀的,历史政治这些大东西,似乎更重要更有作用。现在反思了一些,其实那些家国情怀的也没做成多少东西。跑到港台的,金庸写了些消费小说,张爱玲写了些其实普通的小说,其他的更是没有什么好的。也没见这些离开大陆的 真做出多少大成就,基本是经济科技上继续正常发展,而大陆停滞了。
钱钟书这类,算是安于平民生活 也许是看透历史,前面写出了这个小说很不错了,以后就随波逐流罢了。活着 是经历苦难,到改开后可以发声了,写出来了。你不经历那些,只过了港台的好日子,写出不来的,最多是些消费小说的水平。所以 有可能受家国情怀的,也写不来好的东西,不管是那种风格的;也没做出什么真成就,都是随波逐流的普通人而已。反而 那些开始就把自己当平民,过平民日子的,也许,在机缘巧合下,能写出些好东西;甚至做出些成就?
当时有这两句话吗?
他写这序言是什么时候?
家国,可以是 有对错,有自由的家国;也可以就是国民政府;也可能是苏联式的专制 但似乎强大;可能还有共产迷梦。具体讨论 就成了政治历史了。钱有情怀?建国后都不知道他干了啥 就是当了个教授?过好点日子?我觉得是没情怀,至少没正确的情怀。张爱玲 感觉不对 1年就跑了,钱呢?后来至少张可以自由写作,当然她从来没写出什么 特别好的,水平所限是另一个问题。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4:46 出国的未必是有家国情怀的吧,张爱玲有什么家国情怀?她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在美国拮据得很。
留在国内的更未必没有家国情怀。钱钟书夫妻是抗战开始后回国的,杨绛后来说不后悔;即使他们料到后来的文革等运动,他们多半还是会回国。
能写作成名的都是大成就吧。
不太喜欢钱钟书尖刻的戏谑,不过还是很喜欢他对那些大词大情怀的嘲弄:“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4:46 出国的未必是有家国情怀的吧,张爱玲有什么家国情怀?她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在美国拮据得很。
留在国内的更未必没有家国情怀。钱钟书夫妻是抗战开始后回国的,杨绛后来说不后悔;即使他们料到后来的文革等运动,他们多半还是会回国。
能写作成名的都是大成就吧。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4:55 当时有这两句话吗?
鲁迅也批评过共产党,不过当时的执政党是国民党,共产党是反抗执政党的革命党,所以很多革命知识分子都主要批评执政党哦。等共产党执政后就不让知识分子随便批评了……
那时候TG还没执政呢。
自由的表达 在美帝的地下室生活;溜须拍马 在国内的富贵生活。 就是情怀啊,家国 有点误导,会往政治上想。
在反党就送死的政治高压下,要求他人讽刺批评执政党是苛求了啊。他写文章那么讽刺,但在文革时没有讽刺批判揭发过什么人吧?能做到洁身自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俩文革时都是反动学术权威,都被下放。杨绛是不是因为翻译堂吉诃德,所以被批斗,被剪阴阳头?不过写文章还是很幽默坚韧,没有咬牙切齿的怨毒。maywhite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6:01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
当时有没有这两句话不是问题,问题是解放后他敢讽刺吗,敢妄议中央吗?鲁迅运气好死的早,不然按照太祖的预言:要么闭嘴,要么进去。当年多少“进步”知识分子把老蒋骂得狗血喷头,同一批人解放后都老实了,不是看人下菜是什么?即便这样也没几个人能逃过后来大风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