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版主: Softfist
#21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科举是全国统一录取就是胡说,北方人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明代有南北榜案,北方人没用就诬赖考官偏心,后才才有了南北中卷,所以北方人根本是和北方人竞争。在清代一直沿用这个制度,后来变成了按省名额录取才取消了南北中卷,变成了统一卷。高考的制度和科举制度即使不能说差不多,也可说一模一样。
#22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以这么搞
总成绩决定校录取人数分配比例,然后按照校内名次录取
总成绩决定校录取人数分配比例,然后按照校内名次录取
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07:23 指标到校会激发同学互害,不利于团结一致。
还是这样弄:上院和下院,上院贵族元老,下院科举出身,元老一出生就有上院候选人资格,下院科举有下院候选人资格,资格到省,省内竞争,省内选举。
至于官员,科举得到资格,上下院从有资格的人里面推选。
-
- 论坛精英
matlab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568
- 帖子: 7735
-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3日 14:35
#23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推荐的问题不在于推荐本身,而在于程序透明和事后问责
每个省长可以推荐一百个孩子上全国名校,这一百个孩子在大学四年的成绩年年登报(这是省长干预不过来的)。表现不好的第二年减少该省名额。省长乱推荐会被老百姓骂死。
这样全国每年三千来人,目标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当不了领军人物的,回原省培养成高级公务员。他们是一路被瞩目的孩子,有权力后不至于只想多操逼多贪钱,比小镇做题家脑子干净多了
每个省长可以推荐一百个孩子上全国名校,这一百个孩子在大学四年的成绩年年登报(这是省长干预不过来的)。表现不好的第二年减少该省名额。省长乱推荐会被老百姓骂死。
这样全国每年三千来人,目标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当不了领军人物的,回原省培养成高级公务员。他们是一路被瞩目的孩子,有权力后不至于只想多操逼多贪钱,比小镇做题家脑子干净多了
锟斤拷要锟矫猴拷学习锟斤拷
#24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别忘了还有世袭
笑口常开,常笑人间可笑之人事
只谈逻辑,不谈政治
我来这不是教育廊庑的,而是提醒傻博士不要上当受骗的。
中国有历史,中国人没有,一周记忆而已。
只谈逻辑,不谈政治
我来这不是教育廊庑的,而是提醒傻博士不要上当受骗的。
中国有历史,中国人没有,一周记忆而已。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01
- 帖子: 25495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26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其实是洋爹的成绩。两个三角都是靠对外开放,外国资本和技术,才有的发展。如果把东baby搬到长珠三角,把上海侬和乡下人搬到东北去,最后结果也是差不多,一球样,归根到底还是靠的洋爹。当年大日本帝国管理满洲国的时候东baby的生活可比沪宁杭地区好得多了,治安也好得多,基本没有黑社会,你说那是为什么?还不是靠的东洋爹
#27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神经病,自以为是的蠢货。当年李鹏女儿在清华混的时候也是咋考试都考不过去,最后结果是清华把那门课取消了,不算必修了matlab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09:17 推荐的问题不在于推荐本身,而在于程序透明和事后问责
每个省长可以推荐一百个孩子上全国名校,这一百个孩子在大学四年的成绩年年登报(这是省长干预不过来的)。表现不好的第二年减少该省名额。省长乱推荐会被老百姓骂死。
这样全国每年三千来人,目标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当不了领军人物的,回原省培养成高级公务员。他们是一路被瞩目的孩子,有权力后不至于只想多操逼多贪钱,比小镇做题家脑子干净多了
#28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外开放,外国资本和技术,为啥不去大连,天津,营口,连云港。这些地方也对着大海可以海运。malta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10:57 这其实是洋爹的成绩。两个三角都是靠对外开放,外国资本和技术,才有的发展。如果把东baby搬到长珠三角,把上海侬和乡下人搬到东北去,最后结果也是差不多,一球样,归根到底还是靠的洋爹。当年大日本帝国管理满洲国的时候东baby的生活可比沪宁杭地区好得多了,治安也好得多,基本没有黑社会,你说那是为什么?还不是靠的东洋爹
没有光子;也没有量子能级,量子跃迁,量子叠加,量子塌缩和量子纠缠。
#29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刚开始的20年时间里,那些地区的优惠政策远不如广东,以及后来的上海地区。后来是有了产业聚集效应。生产运输成本低。另外广东基本靠香港起步,江浙沪是靠台湾和大日本资本,慢慢的欧美各国洋爹资本才跟着港台日资本逐步进入的
#31 Re: 举孝廉和科举制都有严重弊端 目前尚未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只是录取的阶段。北方人在升官过程中也竞争不过南蛮子,最后内阁里仍然全是南蛮子。搞南北中卷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F1450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07:26 说科举是全国统一录取就是胡说,北方人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明代有南北榜案,北方人没用就诬赖考官偏心,后才才有了南北中卷,所以北方人根本是和北方人竞争。在清代一直沿用这个制度,后来变成了按省名额录取才取消了南北中卷,变成了统一卷。高考的制度和科举制度即使不能说差不多,也可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