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丘成桐作诗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7日 23:35
一、结构分析
全诗共四联八句(按对仗来看为八联十六句),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诗歌语调昂扬,有很强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描绘了从夜宿庐山、回忆革命岁月,到现实中的誓言与抱负,最后升华为对国家兴盛的期许。
二、内容解析
开篇写景抒怀:
夜宿牯岭傍美庐,岚光如织树影疏。
垣墙寂寂人何在?风过梧桐忆昔途。
诗人夜宿庐山牯岭旁边的“美庐”,即蒋介石旧居,借夜色、岚光、树影等描写出静谧的氛围;
“人何在”引出追忆,风吹梧桐,触景生情,忆及旧日革命征程。
回顾革命斗争与誓言:
卧薪尝胆图王事,羽檄频飞战未输。
渝州再聚中流誓,夙夜为谋共捧枢。
引用“卧薪尝胆”典故,表示艰苦奋斗的志向;
“羽檄”即战事频繁,强调革命斗争的激烈;
“渝州再聚”可指重庆时期中共与国民党的博弈或重要会议;
“共捧枢”意指同心协力谋国事,表露出历史担当。
胜利与现实变迁:
百万雄师开虎步,江山易帜隔烟濡。
欲登旧隐穿云路,重入名门感慨殊。
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南下,改变国家命运;
“江山易帜”暗指政权更迭;
登庐山再入“名门”(指美庐),感慨物是人非,时代变迁。
收束升华:
七六开元兴社稷,千山万水尽宏图。
蛰龙奋起冲天势,同舟共济御外侮。
点明“七六开元”(1976年后改革开放或新时期开始),国家重新出发;
“蛰龙奋起”喻国家崛起,百废俱兴;
最后一句表现团结抗敌、民族凝聚的力量。
三、艺术特色
用典得当:如“卧薪尝胆”、“羽檄”、“江山易帜”、“蛰龙”等;
情景交融:前半部分景中有情,后半转为历史叙述,最后抒发时代抱负;
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显示出较高的诗艺修养;
情感深沉:从缅怀到感慨再到振奋,情绪起伏有致。
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纪念革命历史、缅怀前人、激励当下的抒情史诗。既有历史纵深感,也有现实温度,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写景起笔,过渡到历史回顾,最后抒发理想和信念,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全诗共四联八句(按对仗来看为八联十六句),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诗歌语调昂扬,有很强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描绘了从夜宿庐山、回忆革命岁月,到现实中的誓言与抱负,最后升华为对国家兴盛的期许。
二、内容解析
开篇写景抒怀:
夜宿牯岭傍美庐,岚光如织树影疏。
垣墙寂寂人何在?风过梧桐忆昔途。
诗人夜宿庐山牯岭旁边的“美庐”,即蒋介石旧居,借夜色、岚光、树影等描写出静谧的氛围;
“人何在”引出追忆,风吹梧桐,触景生情,忆及旧日革命征程。
回顾革命斗争与誓言:
卧薪尝胆图王事,羽檄频飞战未输。
渝州再聚中流誓,夙夜为谋共捧枢。
引用“卧薪尝胆”典故,表示艰苦奋斗的志向;
“羽檄”即战事频繁,强调革命斗争的激烈;
“渝州再聚”可指重庆时期中共与国民党的博弈或重要会议;
“共捧枢”意指同心协力谋国事,表露出历史担当。
胜利与现实变迁:
百万雄师开虎步,江山易帜隔烟濡。
欲登旧隐穿云路,重入名门感慨殊。
描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南下,改变国家命运;
“江山易帜”暗指政权更迭;
登庐山再入“名门”(指美庐),感慨物是人非,时代变迁。
收束升华:
七六开元兴社稷,千山万水尽宏图。
蛰龙奋起冲天势,同舟共济御外侮。
点明“七六开元”(1976年后改革开放或新时期开始),国家重新出发;
“蛰龙奋起”喻国家崛起,百废俱兴;
最后一句表现团结抗敌、民族凝聚的力量。
三、艺术特色
用典得当:如“卧薪尝胆”、“羽檄”、“江山易帜”、“蛰龙”等;
情景交融:前半部分景中有情,后半转为历史叙述,最后抒发时代抱负;
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显示出较高的诗艺修养;
情感深沉:从缅怀到感慨再到振奋,情绪起伏有致。
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纪念革命历史、缅怀前人、激励当下的抒情史诗。既有历史纵深感,也有现实温度,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写景起笔,过渡到历史回顾,最后抒发理想和信念,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