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公高后裔失国,后裔在晋国当臣,就是魏。倗娶的应该是魏的女儿。倗在怀姓九宗的地位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河宗,就是陪周穆王祭祀河神的那位。他不会是周的女婿。而且你说的大禹陵在山东完全错误,大禹陵确实在绍兴,绍兴现在还有姒姓。人家后代都守墓好几千年了!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版主: Softfist
#21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23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禹封泰山,禅会稽。” 会籍和泰山很近,都是黄河流域的。F1450 写了: 2025年 8月 2日 06:46 毕公高后裔失国,后裔在晋国当臣,就是魏。倗娶的应该是魏的女儿。倗在怀姓九宗的地位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河宗,就是陪周穆王祭祀河神的那位。他不会是周的女婿。而且你说的大禹陵在山东完全错误,大禹陵确实在绍兴,绍兴现在还有姒姓。人家后代都守墓好几千年了!
绍兴的,那是后起的地名。

上次由 jb 在 2025年 8月 2日 08:48 修改。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25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究竟位于哪呢? 关于这座会稽山,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有研究,他以《越绝书》、《吴越春秋》里所记述的“大越”、“茅山”两个地方论证了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在哪:
关于大越:不只江南有越,在黄河北部也有越,《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吕他命伐越”,此越为商朝国都的近畿之地的小国。当然也在夏朝的统治区域内。
关于茅山:《左传》:“秦伯伐晋,自茅津济”,《水经.河水注》:“河水东过陕县北,河北有茅城,故茅亭,津亦取名焉”。
以茅津推茅山,茅津为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茅津村,正好处于黄河之北,“山南水北”谓之阳,并且在大禹的邦国里找,正是在河东地区(今山西省)的大阳之山,平陆县在春秋时为晋大阳邑,汉置大阳县。而《越绝书》、《吴越春秋》分别成书于西汉、东汉,则大阳县的大阳山,为茅山,又处于夏朝统治的中心区域,所以茅山曾经就是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
既然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在山西省,那么他的陵墓怎么却在浙江绍兴市,并且还留下了在那”会诸侯“的传说呢?
其实这件事情和人类迁徙扩散以及王朝的改朝换代联系起来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随着“桀”迁徙
夏、商之交的成汤伐桀之战,汤把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桀打跑了,最后成了商代的开国之君,而桀则是“桀奔南巢”,然后就被汤放逐在了那里,夏朝灭亡。数年后桀就死在了南巢。相信夏朝的遗族会跟随自己的“王”到这里居住的。而南巢即今天的安徽省巢湖市,距离浙江省绍兴市直线距离仅有300公里。从大禹建立夏朝到夏朝灭亡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种群的扩大,再加上离现在的绍兴距离又大为接近,迁移起来会比以前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并且随着夏桀的去世,夏朝的遗族们肯定不会就此终老在南巢受商族的监视和控制的,在一些有心恢复夏朝辉煌的人带领下,肯定会逐步扩散、寻找另外的远离商朝统治区域之地进行繁衍、壮大的。绍兴就是他们的最终选择地。
自发迁徙
话说回来,即使不是跟随”桀“到南巢的夏族人,也可能是其他的夏族人随着夏朝的结束而自发迁徙,远离异族的统治,寻找另外的根基以图东山再起也未必不可能。整个商朝的国祚有500多年,夏朝遗族们到达绍兴一带建立越国,后来西周的太伯、仲雍来到了越国的北方建立了吴国,中间至少相隔了500年。随后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吴、越之战,越灭吴,后争霸中原等故事了。既然吴国比越国少了500年的发展时间还这么厉害,那么也说明夏朝的遗族选择迁徙是对的,是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的。
绍兴的会稽山以及大禹归葬地怎么解释?
很简单!
会稽山是夏朝缔造者大禹会诸侯之山,代表着夏朝的新生以及颠峰,所以对于夏朝人来说具有图腾般的意义。所以,夏朝遗族迁徙到了此地之后,为了避免遗忘故土或者纪念故土,甚至于担心新朝建立之后把原会稽山改了名字,于是就把定居地旁边的大山定名为会稽山。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28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所以我觉得越王勾践是攀附的夏后。
x1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29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在中国,只有藏族有D。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30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中国有一个少数民族,y-dna是100%的O2呢。
独龙族。
特点是驯化了大型野牛。
独龙族。
特点是驯化了大型野牛。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31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jb 写了: 2025年 8月 2日 04:20 (太昊氏?湖南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最早的水稻)O2
黄帝 N 炎帝 O2 唐尧 O2
(夏)大禹陵在山西大阳山(亦名茅山、会稽山),不是浙江绍兴的那个冒牌货
(商)孔子 C2
(周)姬 N 姜 O2
(秦)赵 Q
(汉)刘 O2 单于 R1
(晋)司马 C2 拓跋 C2 丁零 N
(唐)李 N 耶律 N
(宋)赵 Q 完颜 O2 杨业 R1 岳飞 C2(西夏)拓跋、嵬名 D
(元) 黄金家族 O2
(明)朱 O2
(清)爱新觉罗 C2
据说,现今70%的人口都是7000年前的五个男人的后代。
难道,这五个男人就是 C, N, O, Q, R ?
#32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你写的是大禹陵不在绍兴是错误的。没错古人都会把原先的地名带到新的地方,会稽也是这样,会稽的意思是会盟,大禹会盟有很多地方,包括山西,安徽的涂山。在安徽蚌埠还挖到了大禹会盟的祭坛,和左传的描述符合。但是大禹陵的守墓人是有明确族谱记载的,这些人是少康六子的后代。夏人即使再脑残,至少知道自己的祖先葬在哪里。再说那时离大禹去世不远。jb 写了: 2025年 8月 2日 08:01
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究竟位于哪呢? 关于这座会稽山,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有研究,他以《越绝书》、《吴越春秋》里所记述的“大越”、“茅山”两个地方论证了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在哪:
关于大越:不只江南有越,在黄河北部也有越,《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吕他命伐越”,此越为商朝国都的近畿之地的小国。当然也在夏朝的统治区域内。
关于茅山:《左传》:“秦伯伐晋,自茅津济”,《水经.河水注》:“河水东过陕县北,河北有茅城,故茅亭,津亦取名焉”。
以茅津推茅山,茅津为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茅津村,正好处于黄河之北,“山南水北”谓之阳,并且在大禹的邦国里找,正是在河东地区(今山西省)的大阳之山,平陆县在春秋时为晋大阳邑,汉置大阳县。而《越绝书》、《吴越春秋》分别成书于西汉、东汉,则大阳县的大阳山,为茅山,又处于夏朝统治的中心区域,所以茅山曾经就是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
既然大禹会诸侯的会稽山在山西省,那么他的陵墓怎么却在浙江绍兴市,并且还留下了在那”会诸侯“的传说呢?
其实这件事情和人类迁徙扩散以及王朝的改朝换代联系起来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随着“桀”迁徙
夏、商之交的成汤伐桀之战,汤把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桀打跑了,最后成了商代的开国之君,而桀则是“桀奔南巢”,然后就被汤放逐在了那里,夏朝灭亡。数年后桀就死在了南巢。相信夏朝的遗族会跟随自己的“王”到这里居住的。而南巢即今天的安徽省巢湖市,距离浙江省绍兴市直线距离仅有300公里。从大禹建立夏朝到夏朝灭亡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种群的扩大,再加上离现在的绍兴距离又大为接近,迁移起来会比以前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并且随着夏桀的去世,夏朝的遗族们肯定不会就此终老在南巢受商族的监视和控制的,在一些有心恢复夏朝辉煌的人带领下,肯定会逐步扩散、寻找另外的远离商朝统治区域之地进行繁衍、壮大的。绍兴就是他们的最终选择地。
自发迁徙
话说回来,即使不是跟随”桀“到南巢的夏族人,也可能是其他的夏族人随着夏朝的结束而自发迁徙,远离异族的统治,寻找另外的根基以图东山再起也未必不可能。整个商朝的国祚有500多年,夏朝遗族们到达绍兴一带建立越国,后来西周的太伯、仲雍来到了越国的北方建立了吴国,中间至少相隔了500年。随后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吴、越之战,越灭吴,后争霸中原等故事了。既然吴国比越国少了500年的发展时间还这么厉害,那么也说明夏朝的遗族选择迁徙是对的,是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的。
绍兴的会稽山以及大禹归葬地怎么解释?
很简单!
会稽山是夏朝缔造者大禹会诸侯之山,代表着夏朝的新生以及颠峰,所以对于夏朝人来说具有图腾般的意义。所以,夏朝遗族迁徙到了此地之后,为了避免遗忘故土或者纪念故土,甚至于担心新朝建立之后把原会稽山改了名字,于是就把定居地旁边的大山定名为会稽山。
#33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绍兴的大禹陵充其量是衣冠冢。甚至可能连衣冠冢都不是。钱穆可是浙江人,他都不认可绍兴的会稽山。F1450 写了: 2025年 8月 2日 10:59 你写的是大禹陵不在绍兴是错误的。没错古人都会把原先的地名带到新的地方,会稽也是这样,会稽的意思是会盟,大禹会盟有很多地方,包括山西,安徽的涂山。在安徽蚌埠还挖到了大禹会盟的祭坛,和左传的描述符合。但是大禹陵的守墓人是有明确族谱记载的,这些人是少康六子的后代。夏人即使再脑残,至少知道自己的祖先葬在哪里。再说那时离大禹去世不远。
大禹都城在阳城,后迁到阳翟,他死后葬大阳山。
呵呵呵
春秋战国楚国好几次迁都,都城都叫郢。匈奴人自称夏后,王庭无论到哪都叫龙城。
有意思的是,匈奴草原上有个部落,叫勾践,不知道和浙江的越王勾践有没有关系。
上次由 jb 在 2025年 8月 2日 17:41 修改。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39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目前匈奴墓葬,好像R1和Q占主体。

Q给我的感觉是,很能打!
上次由 jb 在 2025年 8月 2日 18:25 修改。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40 Re: 虢国墓葬以N和Q为主
大禹兴于西羌(就是2008年地震那儿),大禹治水在黄河流域。
吴王夫差曾经在绍兴会籍找到一根大骨头(鲸鱼的骨头),孔子说那是防风氏。还引经据典说大禹会诸侯于会籍,防风氏迟到,所以杀了防风氏。
孔子不是博物学家,犯错也难免。网上还有以此为据,说大禹是身高9米或10米的巨人,说南京的阳山才是大禹的阳山,阳山的巨石只有巨人才能开凿出。。。
吴王夫差曾经在绍兴会籍找到一根大骨头(鲸鱼的骨头),孔子说那是防风氏。还引经据典说大禹会诸侯于会籍,防风氏迟到,所以杀了防风氏。
孔子不是博物学家,犯错也难免。网上还有以此为据,说大禹是身高9米或10米的巨人,说南京的阳山才是大禹的阳山,阳山的巨石只有巨人才能开凿出。。。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