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提出的路径可以简化为:
空气(CO₂、N₂)+ 水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 合成乙醇 + 合成氨 → 酵母培养 → 酵母蛋白 + 微量营养素 → 人类食物
这条链条已经有明确的工业和实验室技术支撑:
⸻
1. CO₂ + H₂ → 乙醇
• 已实现:
• 工艺名称:气体发酵或CO₂加氢合成乙醇
• 催化剂法(CO₂ → CO → C₂H₅OH)或微生物法(如Clostridium ljungdahlii)
• 企业例子:
• LanzaTech(美国):用钢厂尾气或CO₂制乙醇,供作燃料或生化原料
• 难点:催化效率、成本控制、H₂获取(电解水)
⸻
2. N₂ + H₂ → 氨
• 哈伯-博施(Haber-Bosch)工艺百年成熟技术
• 可使用绿氢(电解水制氢)替代天然气制氢,得到“绿色氨”
• 已有试点项目(如澳洲、挪威)
⸻
3. 酵母发酵乙醇 + 氨 → 酵母蛋白
• 上面我们说过,Candida utilis 等酵母能以乙醇为碳源、氨为氮源,生产高蛋白细胞
• 实现:
• 已有商业化:用于饲料、甚至人食用的“单细胞蛋白粉”
• 蛋白含量可达60%,同时含有维生素B群、核酸等天然营养
⸻
4. 添加微量元素、脂肪酸等
• 可从:
• 工业提纯的矿物元素(如铁、锌、硒等)
• 微生物合成的DHA、EPA、维生素B12(如用工程菌或微藻合成)
• 已有公司生产基于微生物的营养强化剂
• 所以营养构成理论上是可完全补足的
⸻
1. Solar Foods(芬兰)
• 空气中的CO₂ + 绿电 + 水 → 菌体蛋白(Solein)
• 已获得欧盟食品安全认证,用于人类消费
• 含约65–70%蛋白 + 维生素 + 微量元素
• 用作未来“无农业食品系统”的支柱产品之一
2. Deep Branch(英国)
• 使用CO₂发酵产生单细胞蛋白用于动物饲料
• 与养殖业、农业整合形成“碳中和生态农业”模型
3. Nature’s Fynd(美国)
• 从黄石公园极端菌中开发的蛋白产品
• 食品、奶酪、饮料中替代动物性蛋白
⸻
是的,从技术路径和理论营养需求上,这条路是成立的:
1. 可再生能源供应足够(太阳能、风能)
2. 封闭式反应器系统实现工业规模(气体发酵、生物反应器等)
3. 微生物系统工程与营养平衡成熟
4. 消费者心理适应度逐步建立(文化接受度)
⸻
方面 挑战
能源效率 每一步能量转化有损耗,整体能效不高于农业光合效率
成本 目前生产SCP比传统农业更贵(不过未来有望下降)
风味口感 微生物蛋白缺乏纤维、多样性,口感单一(可通过加工改良)
消费者接受 “空气做的蛋白质”听起来冷冰冰,文化接受度仍有限
安全性 长期吃单一来源是否安全,还需更长期跟踪研究
⸻
是的,人类理论上完全可以不靠传统农田,通过空气+电力+微生物活下去,而且这种模式已经从科幻走向现实。
但要想完全替代农业,还需要解决经济性、文化接受度与风味多样性等一系列问题。
⸻
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帮你设计一个“在火星或极端地球环境下的闭环营养系统”或者“微生物蛋白工厂蓝图”。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