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21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lpz9678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21 你妈傻逼。看看地图再喷粪
你妈傻逼。
头像
jb(Joe Biden)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5191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22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b(Joe Biden) »

1981年说来自这篇文章

《“出世”与“入世”——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1995年9月3日——天公赐给人间又一个丽日蓝天。这一天,嵩岳少林厅廊挂彩,阶铺红毡,树绕锦缎,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庆典的圣乐即刻就要奏响!在这一派人天共庆、其乐融融的谐和氛围里,一位身披红色锦缎袈裟、神态庄重的年轻僧人缓缓走上前台,用浑厚的男中音向中外来宾庄严宣布:嵩山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庆典现在开始!
  台下唏嘘:这等年轻!此人何僧?
  台上娓娓道来者,乃嵩山少林第二十九代方丈传灯人释永信法师。永信俗姓刘,安微颍上人氏,1965年9月生,屈指算至主持庆典的彼年彼月,离而立之年还差半岁!永信禅师出生在一个世代崇佛之家,耳濡目染,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少年时期常听说书人说山中僧道如何身怀绝技,如何云来雾去刀枪不入,年幼的心田更是牢牢立定一块偶像的碑碣——长大进山修道!
  1981年,永信高中毕业。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消蚀了他心头那抹单纯崇拜的浮光,代之而起的是终生献身于佛教事业的宏愿。他决心入佛门光大自己的灵性,塑造真实的自我,用虔诚的心灵书写一份不同于常人的“人生履历”,谱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生命篇章。于是,征得父母同意,永信毅然脱下俗装,换上缁衣。当他在少林寺立雪亭——当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血染飞雪处履行皈依仪式的时候,那种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那种对先祖发自内心的崇拜敬仰,使他不由自主地流出一段心音:“献身佛教,承继师业,光大少林品格,弘扬少林精神!”谈起当初的皈依,永信至今仍觉因缘殊胜:“我皈依那天,凑巧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少林寺,海法方丈便做了我的引进师,少林寺行正方丈做了我的剃度师,两个名寺的方丈为我一个刚出家的学子举行仪式,缘分深厚啊!”
  自发的崇拜一旦变成自觉的投入,外在的激情也随之成为内在的动力。在少林寺,他做过饭,放过牛,种过地,挑过大粪,当过保管。不管干什么,永信均随缘而来,随遇而安,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当时国家正值百废待兴,宗教政策尚未落实,少林僧人没有补贴,三十亩坡地成了全寺唯一的生活来源。口粮不够吃,早晚两顿玉米糊糊,仅中午一顿馒头,且限每人两个,常年的下饭菜是咸菜和辣椒,有时连咸菜辣椒也没有了,只好在玉米糊糊里撒把盐……时至今日,每每谈及那段生活,永信总是乐呵呵的:“对于出家人来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性定,一切苦境,甘之如饴;一切困难,皆能逾越。”
  对佛教文化深有造诣的毛泽东非常推崇那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永信当年不仅嚼得菜根,而且能品出香味,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后来“百事可做”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功!1984年行正方丈慧眼识才,十九岁的永信成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实为“二当家”。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永信被推为“民管会”第一负责人。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不经意地写下一个“全国之最”——当代中国寺院最年轻的住持!一时间,永信成了全国新闻人物,《人民日报》、《全国政协报》、中央电视台等四十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不久,永信先后当选登封市、郑州市和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联常委……诸多光环,诸多赞誉,这颗年轻的心并未因此而浮躁,相反,他却出奇地冷静。作为元朝雪庭门下第三十三代长门弟子的永信,此时只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画出一串串问号令自己寻找答案——少林文化源远流长,自北魏太和十九年建寺至今,其间不管是悲惨凄凉、坎坷蹉跎的岁月,还是辉煌鼎盛、万方乐奏的时期,它都初衷不改,用精诚与信念捍卫着少林精神和少林品格。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该如何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品格?少林以“禅宗第一祖庭”著称于世,初祖“面壁苦参”的坚韧,二祖“断臂求法”的虔诚,不仅开创了中国佛教的一代新风,而且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少林弟子的不懈追求。如今,禅文化已成为东方智慧的象征,我辈僧人该如何继承和阐扬先祖遗风?少林武术闻名四海,“十三棍僧救秦王”至今为国人所津津乐道,该如何使之走向世界、再添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声誉日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奔赶寺院,寻觅先祖遗迹,缅怀大德高风,领悟少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该如何管理如何提高,才能不负众望?
  永信深知,当前正值佛教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佛教界带来了福音和光明,但如若认为具备了这些有利因素便可以守株待兔,那就错了。天赐食于鸟但不投之于巢;阳光雨露是花儿开放的条件,但决定的因素还是花儿本身。国家的宗教政策为佛教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然而许多事情还需我们自已去奋斗,去争取。永信禅师面对那一串问号沉思良久,旋即,那些问号便在他脑际幻化成一幅幅蓝图。这些年来,永信以心血和汗水作墨,锲而不舍地描绘着,终于将那一幅幅蓝图变成人世间的壮丽画面:成立“少林拳法研究会”并亲任副会长,发掘传统文化宝藏,为世人造福;成立“少林寺武僧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获极大成功,少林武术因之重新声振海外;组建“少林书画研究院”,探讨书画与佛教的关系并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组织“中华禅诗研究会”,征集诗稿,出版诗集,研究探讨生活与禅的关系;创办《禅露》杂志,传播禅文化的内蕴和妙义;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济贫扶弱,解人危难:夏邑县张庄小学校舍岌岌可危,基金会捐款数万元帮助修建;虞城县某些村镇水质严重缺碘,基金会听说后随即派人实地考察,捐款三万元帮村民打深井三眼;有孩子失学,基金会又数次为“希望工程”义演,仅永信率团在澳门的一次武术公演,门票收入便达一百万元,永信将其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和教育事业。尽管如此,永信仍觉情犹未尽,又资助二十名失学儿童;1996年开春之际,基金会不惜重资,聘请著名中西医组成义诊团,为全省贫困山区的僧尼送医送药。义诊团历时二十天,行程七千华里,足迹遍至四十多座偏僻的寺庵,四百多名僧尼、五十多名居士和部分宗教干部及其家属的身体得到了检查治疗……永信将基金会视为佛教植根于人间的新法门,而他率先用足迹写下了“人间佛教”的种种善行,曾多次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鼓励和赞扬。
  为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少林精神乃至中国整体文化,永信近十年来多次出访,传法海外,足迹遍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6月,永信率团赴台,月余间演出四十多场。每到一地,民众皆洒净街,沿路迎送。
  至今令永信记忆犹新的是在“孙中山纪念馆”的那场公演。当天早上6时,三千多民众聚集到“中国时报广场”排队等票,可纪念馆只能容纳两千七百多人。售票口关上了,没有等到票的近千人却固执地不肯离去,他们就那样顶着酷热的太阳,既失望而又满怀希望地在广场站着,直到中午12时,主办单位宣布再连续公演一场时,人群方才散去。晚上8时,永信一行刚刚步入会场,那如雷的掌声便排山倒海般“压”过来。置身于那浪推潮涌的漩流的中心,不知怎的,永信忽然想起“长歌当哭”、“长望当归”两句诗,他心头猛地一震,似乎觉得那掌声不是用手拍出来的,而是用心喊出来的!永信眼睛湿润了!他神情肃穆地走在队伍前面,向两旁观众合十致意;他率团登上前台,又一阵冲天大潮紧跟着涌上来;他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向先圣顶礼,为众生祈祷,掌声戛然而止,全场鸦雀无声。祈祷——愿十方先圣,佑我华夏国土;祈祷——愿人文初祖,惠我炎黄子孙……最令人感动、而又最令人遗憾和无奈的是演出结束之后,谢幕的铃声已经拉响,可那两千七百多个座位上的观众却如呆了一般,没一个人站起来。是沉浸在少林武僧的刀光剑影里没回过神儿来,还是……馆内工作人员几次提醒大家“演出已经结束”,可仍然无一人离席。他们就这样静坐着,期待着……永信向观众走来了,本欲再送上一声祝福,以祝福代告别,以祝福代谢意。哪知,永信足迹刚至台下,几百名观众便扑扑通通跪下来,要求拜师学艺,要求摩顶赐福。纪念馆的另一侧,则不知什么时候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要求签字留念,要求赐送名片;更有一拨人围在一起,急急地发问:“到少林寺求学都要什么手续?”时针已指向子夜零时,观众的热情仍有增无减。无奈,馆内工作人员只好狠狠心,连续熄灯三次,观众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本是同根生,半世无缘会;本为同源出,遇石才分流……”望着一步三回头的观众,永信口中喃喃的,心中酸酸的,直至回到宾馆下榻处,观众那渴望而又无奈的眼神仍在他心际萦绕。他完全没了睡意,信步行至庭院,一任清凉的夜风梳理酸酸的思绪。旋即,他便释然了:只要同一脉,早晚汇一流……
  尤其令永信感怀的是对佛教圣地尼泊尔和印度的访问。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闻讯永信足至,特意组织盛情接待。在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永信缅怀佛祖,默坐良久,韦玛拉南达长老为永信介绍圣迹并送一件小乘袈裟;尼泊尔佛教协会副会长罗各达山将永信邀至府邸,告之曰:“这里是玄奘的西行地,我们曾在这里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和班禅大师,今天又与少林弟子在这里会晤,实感荣幸。”罗各达山副会长并坦言相告:“大乘佛教在尼已经中断,我们希望从中国接续传承。”当永信谈到《玄奘》连续剧已经定稿、希望能协拍时,对方合手庆之曰:“拍《玄奘》是我们多年所期,一定尽力。”行至印度,永信先后在鹿野园、佛陀伽耶、王舍城、竹林精舍、拘尸那罗、灵鹫山和那烂陀大学参拜打坐,感受先圣灵光。永信曰:“中国禅宗虽是‘教外别传’一支,却深得佛法精要。佛教传我中国继而在中国光大,如今又由中国传往世界各地。观先祖遗迹,尤觉玄奘等圣僧之伟岸。”印度僧伽会秘书长达玛维利更是推心置腹:“中国的玄奘也是印度的圣人,玄奘为我们记载了历史。”
  写到这里,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僧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不是说少林为禅之始源和基石吗?不是说“无参不为禅”吗?那么,作为禅宗祖庭的年轻当家者,事务如此繁忙,又将如何参悟和证修?当笔者把这个问题提给永信时,永信笑了:“不洗沙难以淘金,不探海焉能得珠?作为一个出家人,哪有只顾忙碌而忘却参禅悟道之理?然而,参禅悟道并非一定要坐在蒲团上。禅宗认为:担柴挑水皆为禅,吃饭睡觉也是定,重在精神的宁寂而不执著于形体的枯坐……”听永信说完,笔者猛地想起高峰智者的“插秧偈”:“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本是向前。”原来,佛法无同异,千灯共一光;禅义无定论,殊途能同归。今日插秧,道就在手上;明日担水,道就在肩上;后日打坐,道就在蒲团上。生活中处处是禅,行住坐卧皆道场,鸟啼花落尽化机,对此不能刻意追求,而应顺其自然;枯坐无所为,春来草木青,关键在一个“悟”字。善悟。一沙一丸一世界,一花一蕊一天堂;不善悟,蒲团坐穿、经书诵破也难解其所以然。往之古德根器锋利,能在一举一动、一棒一喝处披肝沥胆、转凡成圣,道理也许就在这里。难怪永信之著作《禅露集》内容那般丰富。在《禅露集》里,永信说古道今,随手拈来,从儒释道的区别到禅宗的三次变革,从六世单传到花开五叶,从武术禅与生活禅的关系到禅茶禅字禅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禅宗妙义的真知灼见。平时与永信接触,每每谈及人生话题及身边生活,总见永信三言五语便能点出要机。因而,他平常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个刚进而立之年的年轻僧人,而倒像一位深谙世事且学识丰富的老者。
  “您干的那些事情,需跟社会各行各业打交道,运作起来顺利吗?您有无抱怨和烦恼?”面对笔者问题,永信爽快地回答:“挫折肯定是有的,抱怨和烦恼则谈不上。生活中遇到些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只要你能正确对待,便能转烦恼为菩提,化炎热为清凉。”听着听着,笔者猛然觉得:这,又是禅机!不错,每个人对身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对生活的“参悟”程度也各个相异,“分明一样窗前月,总有梅花味不同。”至此,我才真正懂得,年纪轻轻的永信为什么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干成那么多的事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永信倡导“人间佛教”,并把信念付诸于实践,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他的善行善绩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难怪1998年初选举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他把“出世”与“入世”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可谓“风狂雨骤时站得定,花繁柳密处拨得开”。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头像
jb(Joe Biden)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5191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23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b(Joe Biden) »

以白马寺方丈来少林开始,以白马寺方丈来少林结束。
算是“有始有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24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jb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22 1981年说来自这篇文章

《“出世”与“入世”——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1995年9月3日——天公赐给人间又一个丽日蓝天。这一天,嵩岳少林厅廊挂彩,阶铺红毡,树绕锦缎,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庆典的圣乐即刻就要奏响!在这一派人天共庆、其乐融融的谐和氛围里,一位身披红色锦缎袈裟、神态庄重的年轻僧人缓缓走上前台,用浑厚的男中音向中外来宾庄严宣布:嵩山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庆典现在开始!
  台下唏嘘:这等年轻!此人何僧?
  台上娓娓道来者,乃嵩山少林第二十九代方丈传灯人释永信法师。永信俗姓刘,安微颍上人氏,1965年9月生,屈指算至主持庆典的彼年彼月,离而立之年还差半岁!永信禅师出生在一个世代崇佛之家,耳濡目染,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少年时期常听说书人说山中僧道如何身怀绝技,如何云来雾去刀枪不入,年幼的心田更是牢牢立定一块偶像的碑碣——长大进山修道!
  1981年,永信高中毕业。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消蚀了他心头那抹单纯崇拜的浮光,代之而起的是终生献身于佛教事业的宏愿。他决心入佛门光大自己的灵性,塑造真实的自我,用虔诚的心灵书写一份不同于常人的“人生履历”,谱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生命篇章。于是,征得父母同意,永信毅然脱下俗装,换上缁衣。当他在少林寺立雪亭——当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血染飞雪处履行皈依仪式的时候,那种从未体验过的庄严肃穆,那种对先祖发自内心的崇拜敬仰,使他不由自主地流出一段心音:“献身佛教,承继师业,光大少林品格,弘扬少林精神!”谈起当初的皈依,永信至今仍觉因缘殊胜:“我皈依那天,凑巧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少林寺,海法方丈便做了我的引进师,少林寺行正方丈做了我的剃度师,两个名寺的方丈为我一个刚出家的学子举行仪式,缘分深厚啊!”
  自发的崇拜一旦变成自觉的投入,外在的激情也随之成为内在的动力。在少林寺,他做过饭,放过牛,种过地,挑过大粪,当过保管。不管干什么,永信均随缘而来,随遇而安,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当时国家正值百废待兴,宗教政策尚未落实,少林僧人没有补贴,三十亩坡地成了全寺唯一的生活来源。口粮不够吃,早晚两顿玉米糊糊,仅中午一顿馒头,且限每人两个,常年的下饭菜是咸菜和辣椒,有时连咸菜辣椒也没有了,只好在玉米糊糊里撒把盐……时至今日,每每谈及那段生活,永信总是乐呵呵的:“对于出家人来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性定,一切苦境,甘之如饴;一切困难,皆能逾越。”
  对佛教文化深有造诣的毛泽东非常推崇那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永信当年不仅嚼得菜根,而且能品出香味,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后来“百事可做”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功!1984年行正方丈慧眼识才,十九岁的永信成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实为“二当家”。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永信被推为“民管会”第一负责人。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不经意地写下一个“全国之最”——当代中国寺院最年轻的住持!一时间,永信成了全国新闻人物,《人民日报》、《全国政协报》、中央电视台等四十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不久,永信先后当选登封市、郑州市和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联常委……诸多光环,诸多赞誉,这颗年轻的心并未因此而浮躁,相反,他却出奇地冷静。作为元朝雪庭门下第三十三代长门弟子的永信,此时只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画出一串串问号令自己寻找答案——少林文化源远流长,自北魏太和十九年建寺至今,其间不管是悲惨凄凉、坎坷蹉跎的岁月,还是辉煌鼎盛、万方乐奏的时期,它都初衷不改,用精诚与信念捍卫着少林精神和少林品格。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该如何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品格?少林以“禅宗第一祖庭”著称于世,初祖“面壁苦参”的坚韧,二祖“断臂求法”的虔诚,不仅开创了中国佛教的一代新风,而且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少林弟子的不懈追求。如今,禅文化已成为东方智慧的象征,我辈僧人该如何继承和阐扬先祖遗风?少林武术闻名四海,“十三棍僧救秦王”至今为国人所津津乐道,该如何使之走向世界、再添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声誉日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奔赶寺院,寻觅先祖遗迹,缅怀大德高风,领悟少林文化的博大精深,该如何管理如何提高,才能不负众望?
  永信深知,当前正值佛教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佛教界带来了福音和光明,但如若认为具备了这些有利因素便可以守株待兔,那就错了。天赐食于鸟但不投之于巢;阳光雨露是花儿开放的条件,但决定的因素还是花儿本身。国家的宗教政策为佛教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然而许多事情还需我们自已去奋斗,去争取。永信禅师面对那一串问号沉思良久,旋即,那些问号便在他脑际幻化成一幅幅蓝图。这些年来,永信以心血和汗水作墨,锲而不舍地描绘着,终于将那一幅幅蓝图变成人世间的壮丽画面:成立“少林拳法研究会”并亲任副会长,发掘传统文化宝藏,为世人造福;成立“少林寺武僧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获极大成功,少林武术因之重新声振海外;组建“少林书画研究院”,探讨书画与佛教的关系并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组织“中华禅诗研究会”,征集诗稿,出版诗集,研究探讨生活与禅的关系;创办《禅露》杂志,传播禅文化的内蕴和妙义;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济贫扶弱,解人危难:夏邑县张庄小学校舍岌岌可危,基金会捐款数万元帮助修建;虞城县某些村镇水质严重缺碘,基金会听说后随即派人实地考察,捐款三万元帮村民打深井三眼;有孩子失学,基金会又数次为“希望工程”义演,仅永信率团在澳门的一次武术公演,门票收入便达一百万元,永信将其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和教育事业。尽管如此,永信仍觉情犹未尽,又资助二十名失学儿童;1996年开春之际,基金会不惜重资,聘请著名中西医组成义诊团,为全省贫困山区的僧尼送医送药。义诊团历时二十天,行程七千华里,足迹遍至四十多座偏僻的寺庵,四百多名僧尼、五十多名居士和部分宗教干部及其家属的身体得到了检查治疗……永信将基金会视为佛教植根于人间的新法门,而他率先用足迹写下了“人间佛教”的种种善行,曾多次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鼓励和赞扬。
  为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少林精神乃至中国整体文化,永信近十年来多次出访,传法海外,足迹遍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6月,永信率团赴台,月余间演出四十多场。每到一地,民众皆洒净街,沿路迎送。
  至今令永信记忆犹新的是在“孙中山纪念馆”的那场公演。当天早上6时,三千多民众聚集到“中国时报广场”排队等票,可纪念馆只能容纳两千七百多人。售票口关上了,没有等到票的近千人却固执地不肯离去,他们就那样顶着酷热的太阳,既失望而又满怀希望地在广场站着,直到中午12时,主办单位宣布再连续公演一场时,人群方才散去。晚上8时,永信一行刚刚步入会场,那如雷的掌声便排山倒海般“压”过来。置身于那浪推潮涌的漩流的中心,不知怎的,永信忽然想起“长歌当哭”、“长望当归”两句诗,他心头猛地一震,似乎觉得那掌声不是用手拍出来的,而是用心喊出来的!永信眼睛湿润了!他神情肃穆地走在队伍前面,向两旁观众合十致意;他率团登上前台,又一阵冲天大潮紧跟着涌上来;他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向先圣顶礼,为众生祈祷,掌声戛然而止,全场鸦雀无声。祈祷——愿十方先圣,佑我华夏国土;祈祷——愿人文初祖,惠我炎黄子孙……最令人感动、而又最令人遗憾和无奈的是演出结束之后,谢幕的铃声已经拉响,可那两千七百多个座位上的观众却如呆了一般,没一个人站起来。是沉浸在少林武僧的刀光剑影里没回过神儿来,还是……馆内工作人员几次提醒大家“演出已经结束”,可仍然无一人离席。他们就这样静坐着,期待着……永信向观众走来了,本欲再送上一声祝福,以祝福代告别,以祝福代谢意。哪知,永信足迹刚至台下,几百名观众便扑扑通通跪下来,要求拜师学艺,要求摩顶赐福。纪念馆的另一侧,则不知什么时候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要求签字留念,要求赐送名片;更有一拨人围在一起,急急地发问:“到少林寺求学都要什么手续?”时针已指向子夜零时,观众的热情仍有增无减。无奈,馆内工作人员只好狠狠心,连续熄灯三次,观众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本是同根生,半世无缘会;本为同源出,遇石才分流……”望着一步三回头的观众,永信口中喃喃的,心中酸酸的,直至回到宾馆下榻处,观众那渴望而又无奈的眼神仍在他心际萦绕。他完全没了睡意,信步行至庭院,一任清凉的夜风梳理酸酸的思绪。旋即,他便释然了:只要同一脉,早晚汇一流……
  尤其令永信感怀的是对佛教圣地尼泊尔和印度的访问。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闻讯永信足至,特意组织盛情接待。在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永信缅怀佛祖,默坐良久,韦玛拉南达长老为永信介绍圣迹并送一件小乘袈裟;尼泊尔佛教协会副会长罗各达山将永信邀至府邸,告之曰:“这里是玄奘的西行地,我们曾在这里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和班禅大师,今天又与少林弟子在这里会晤,实感荣幸。”罗各达山副会长并坦言相告:“大乘佛教在尼已经中断,我们希望从中国接续传承。”当永信谈到《玄奘》连续剧已经定稿、希望能协拍时,对方合手庆之曰:“拍《玄奘》是我们多年所期,一定尽力。”行至印度,永信先后在鹿野园、佛陀伽耶、王舍城、竹林精舍、拘尸那罗、灵鹫山和那烂陀大学参拜打坐,感受先圣灵光。永信曰:“中国禅宗虽是‘教外别传’一支,却深得佛法精要。佛教传我中国继而在中国光大,如今又由中国传往世界各地。观先祖遗迹,尤觉玄奘等圣僧之伟岸。”印度僧伽会秘书长达玛维利更是推心置腹:“中国的玄奘也是印度的圣人,玄奘为我们记载了历史。”
  写到这里,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僧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不是说少林为禅之始源和基石吗?不是说“无参不为禅”吗?那么,作为禅宗祖庭的年轻当家者,事务如此繁忙,又将如何参悟和证修?当笔者把这个问题提给永信时,永信笑了:“不洗沙难以淘金,不探海焉能得珠?作为一个出家人,哪有只顾忙碌而忘却参禅悟道之理?然而,参禅悟道并非一定要坐在蒲团上。禅宗认为:担柴挑水皆为禅,吃饭睡觉也是定,重在精神的宁寂而不执著于形体的枯坐……”听永信说完,笔者猛地想起高峰智者的“插秧偈”:“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本是向前。”原来,佛法无同异,千灯共一光;禅义无定论,殊途能同归。今日插秧,道就在手上;明日担水,道就在肩上;后日打坐,道就在蒲团上。生活中处处是禅,行住坐卧皆道场,鸟啼花落尽化机,对此不能刻意追求,而应顺其自然;枯坐无所为,春来草木青,关键在一个“悟”字。善悟。一沙一丸一世界,一花一蕊一天堂;不善悟,蒲团坐穿、经书诵破也难解其所以然。往之古德根器锋利,能在一举一动、一棒一喝处披肝沥胆、转凡成圣,道理也许就在这里。难怪永信之著作《禅露集》内容那般丰富。在《禅露集》里,永信说古道今,随手拈来,从儒释道的区别到禅宗的三次变革,从六世单传到花开五叶,从武术禅与生活禅的关系到禅茶禅字禅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禅宗妙义的真知灼见。平时与永信接触,每每谈及人生话题及身边生活,总见永信三言五语便能点出要机。因而,他平常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个刚进而立之年的年轻僧人,而倒像一位深谙世事且学识丰富的老者。
  “您干的那些事情,需跟社会各行各业打交道,运作起来顺利吗?您有无抱怨和烦恼?”面对笔者问题,永信爽快地回答:“挫折肯定是有的,抱怨和烦恼则谈不上。生活中遇到些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只要你能正确对待,便能转烦恼为菩提,化炎热为清凉。”听着听着,笔者猛然觉得:这,又是禅机!不错,每个人对身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对生活的“参悟”程度也各个相异,“分明一样窗前月,总有梅花味不同。”至此,我才真正懂得,年纪轻轻的永信为什么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干成那么多的事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永信倡导“人间佛教”,并把信念付诸于实践,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他的善行善绩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难怪1998年初选举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他把“出世”与“入世”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可谓“风狂雨骤时站得定,花繁柳密处拨得开”。
这个只是说了他“1981年高中毕业”。
“皈依那天”是哪天,这么重要的日子,说不出来。
lpz9678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208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年 6月 14日 13:01

#25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lpz9678 »

TestCases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21 我妈傻逼。
你自己傻逼,怎么能赖到你妈头上?
头像
jb(Joe Biden)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5191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26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b(Joe Biden) »

呵呵,他以前当方丈肯定有权力斗争。
其他和尚举报他欺师灭祖的举报信,不知道网上有没有文本流传下来。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Caravel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91
帖子: 2724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27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Caravel »

TestCases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1:07 我猜刘应成是1982年去少林寺的,不是1981年。
少林寺内部估计在1982年《少林寺》放映前放映后划了一条线。1982年以前的,相当于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资格。

刘应成一个阜阳农民,应该是看了《少林寺》后,1982年随大流上的少林寺,但是他自己想什么方法给改成1981年了,从此在学佛路上成长为一个火箭上升的干部。
九华山好像是四大佛教圣地,比少林寺在佛教里么地位高
lpz9678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208
帖子: 2050
注册时间: 2025年 6月 14日 13:01

#28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lpz9678 »

jb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37 呵呵,他以前当方丈肯定有权力斗争。
其他和尚举报他欺师灭祖的举报信,不知道网上有没有文本流传下来。
电视剧《少年方丈》里有精彩演绎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29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lpz9678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37 你自己傻逼,怎么能赖到你妈头上?
傻逼了吧,还你妈这么搞,纯傻逼。
很难想象你是怎么做到把“你”改成“我”的。 :lol: :lol: :lol: 太JB可笑了。
jiujianoufu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76
帖子: 8384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06:54

#30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iujianoufu »

安徽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其中得道高憎很多,达赖曾说过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拜访九华山。当然中共已经断然拒绝。

嵩山少林寺在佛教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江湖地位。但刘应成剑走偏锋,看出嵩山少林寺的钱途似錦。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31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jiujianoufu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2:46 安徽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其中得道高憎很多,达赖曾说过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拜访九华山。当然中共已经断然拒绝。

嵩山少林寺在佛教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江湖地位。但刘应成剑走偏锋,看出嵩山少林寺的钱途似錦。
所以他是《少林寺》放映以后受影响,1982年去的少林寺。
但是他现在声称是1981年去的,就是有这么个心机。
molen(猛犸象)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459
帖子: 15013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日 16:52

#32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molen(猛犸象) »

郑州以前是铁路中心

合肥则只是一个边角,去合肥的很多都要转车
头像
swjtuer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406
帖子: 3867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2:32

#33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swjtuer »

TestCases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1:28 《少林寺》开头有几分钟介绍少林寺。那个就是少林寺1982年前后的样子,很显然,不是
庙门都是破的。而且只有些老和尚,年轻力壮的就他一个


刘应成的简历,很可能掺假耍滑头了。
小本子来参拜,省里给修缮一下正常,不能让小本子看笑话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34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swjtuer 写了: 2025年 7月 31日 00:00 小本子来参拜,省里给修缮一下正常,不能让小本子看笑话
总之,刘应成将来结案时我猜会有一条:入寺时间等履历造假(80%)。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35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molen 写了: 2025年 7月 30日 23:47 郑州以前是铁路中心

合肥则只是一个边角,去合肥的很多都要转车
他一个16,17岁的阜阳农民,1981年按说到哪儿都不方便。
头像
jb(Joe Biden)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5191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36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b(Joe Biden) »

《少林寺》是1980年开拍的,1982年1月上映。

刘应成要是碰上正在拍的剧组,那就是怪事了。他1981年才高中毕业。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TestCases楼主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43
帖子: 9012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26日 22:20

#37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TestCases楼主 »

jb 写了: 2025年 7月 31日 01:06 《少林寺》是1980年开拍的,1982年1月上映。

刘应成要是碰上正在拍的剧组,那就是怪事了。他1981年才高中毕业。
去早了就要遇到《少林寺》摄制组。
去迟了少林寺因为拍《少林寺》已经给修葺过了(什么样子电影里面有)。那就不应该是“破破烂烂,连庙门都没有”。

年轻时为了搏出位,什么都敢说,实际上前言不搭后语,是不讲逻辑的。
头像
jb(Joe Biden)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5191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38 Re: 1981年,刘应成为什么去少林寺,不去九华山?

帖子 jb(Joe Biden) »

《少林寺》摄制剧组三进嵩山,又去了美丽的浙江。在电影《少林寺》中,集众多寺庙的殿宇庭院于一身。其外景中的山门、塔林都是在少林寺实地拍摄的,大殿、僧舍、厨房及院落分别在中岳庙、杭州岳王庙、天台国清寺。

于是,电影中就出现了和尚们在少林的千佛殿打坐,在杭州的竹林偷吃狗肉,在天台山挑水的情况。成片中既有太室山的远景,又有少室山的轮廓;既有永泰寺旁的山坡,又有石宗河边的浅滩;既有龙门石窟的沟壑,又有天台山的瀑布。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