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 / 2
#21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1:03
由 fanqie
河道才下切了3米多, 还有十来米
#22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2:26
由 诺华老药工
那样我们家可能就在河里了。
更靠谱的是还有教授建议把口子堵起来,把渤海变成大的淡水湖。就像MIT 和 BU 之间那一大块一样。
Mountainlion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0:57
天津,河北的化工排水很多都去渤海了,而且因为没法和外面循环,毒越来越多,早就说哪里的水不行了。曾经有教授建议把胶东半岛根部截断,让渤海循环起来。
#23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2:34
由 诺华老药工
#24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27
由 none
原来九米,下降三米,还悬高六米。
fanqie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1:03
河道才下切了3米多, 还有十来米
#25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29
由 none
据说渤海下沉速度比填沙速度快,并且渤海有自排沙到外海的功能。
所以我说应该两条下游出海,徐州那边的黄河故道到现在还有水的。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0:51
往渤海里造,是侵蚀自己内海,不如往苏北造,延长大陆。
#26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32
由 midlander
Mountainlion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0:49
渤海是内海,但是水质据说特别差,都被毒化了。
应该引流到青岛下面的海里
现在不可能征地的,太贵了
可以在渤海里面建一条沿海运河,输水输沙
#27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36
由 Sunland
两条下游出海,水流速度下降不是又会造成泥沙沉降?
none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8:29
据说渤海下沉速度比填沙速度快,并且渤海有自排沙到外海的功能。
所以我说应该两条下游出海,徐州那边的黄河故道到现在还有水的。
#28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37
由 none
黄河通航难的原因
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向东流至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再向南至黄土高原,经秦岭北麓向东流,最终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黄河流域地形图,这么广阔的流域未能全线通航真是遗憾
黄河通航价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径流量过小,黄河的年均径流量仅为574亿立方米,相较长江的9795亿立方米,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排名中,黄河仅位列第16,水量十分有限
由于黄河流经的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沿途补给水量有限,导致河水稀少。
黄河与长江流域对比图,可见黄河远不及长江
从黄河与长江流域对比图可见,长江拥有成千上万条支流,形成了庞大的水网系统,而黄河的支流寥寥无几,水量显著不足。这种低水量使得河流水深浅,河床狭窄,无法通航大型船舶,尤其是下游,在干旱年份甚至会出现干涸断流,通航更是无从谈起。
黄河断流情况
当然,尽管无法通航像长江那样的大型轮船,历史上黄河亦有丰富的航运历史。在水量充沛的年份,通航三五百吨级的船只还是可以的。
公元610年,隋炀帝开凿了隋唐大运河,通过大运河,江南和河北山东地区的粮食可以运至首都洛阳和长安,其中洛阳至长安一段部分利用了黄河。
隋唐大运河部分利用了黄河河段
洛阳至长安的黄河航道长达300公里
关东地区的粮食通过黄河运至潼关,然后通过广通渠转运至长安,黄河的这一段运输路线长度约为300公里。唐朝时,这条线路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支撑着都城百万人口的生活。
但这段黄河航道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三门峡。
三门峡一带,河道狭窄而险恶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最窄处,水流湍急,河中有三座石岛,形成漩涡,古代的船只通过此地,损失极大,通常需要陆地转运,绕过三门峡后再次装船,大大降低了效率。三门峡一直是历代王朝的难题,从秦汉到唐宋时期都是如此。宋朝以后,由于不再定都关中,三门峡的黄河段逐渐没落。现在,随着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三门峡已成为水库区,历史上的险滩和急流问题得以解决,但这段黄河河道在建设时并未考虑通航问题,缺乏船闸,只能进行分段运输。
三门峡水利枢纽未设通航设施
小浪底水利枢纽亦未预留通航功能
另一个历史上繁忙的航道是晋陕大峡谷段。
晋陕大峡谷,位于陕西与山西之间
晋陕大峡谷地形虽然是峡谷,但由于地形为黄土高坡,经历长时间冲刷后河道较宽,宽达两三百米,河流平稳,航运条件良好,历史上此航道非常繁忙,是连接晋陕蒙地区的黄金水道。这条航道上同样存在一个短板,即壶口瀑布段。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县间,到此黄河河道突然狭窄,并在河床上冲出深约30米的河槽,形成瀑布奇观。
壶口瀑布壮观,船只难以通行
过往的船只到此需要上岸,船底垫上圆木,绕过瀑布后再入水继续行进。
旱地行舟,绕过壶口瀑布
直至今天,壶口瀑布仍是黄河航运的一大障碍,而且由于其作为全国著名的自然景观,进行改造颇为困难。
此外,黄河中上游还建有数十座水电站,如天桥、万家寨、三盛公、青铜峡、刘家峡、八盘峡等,这些水电站建设时未考虑通航问题,大多数未设船闸,仅能实现分段通航,大打折扣航运的经济价值。
黄河上众多的水电站
目前,黄河下游从洛阳的西霞院水电站至入海口的700多公里河段未受水坝阻碍,如果能通航,将为河南与山东两大经济省份提供出海通道,这对于两省的联系将有巨大好处。那么,黄河下游能否实现通航呢?
下游河段无阻碍,剩余的黄河下游河段
黄河下游因经常改道及河流泛滥,缺乏稳定的航道,只有在稳定时期才具有一定的通航价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山东段的黄河还能通航,年货运量达百万吨以上,后因水量减少导致断流,加之铁路与公路货运的崛起,航运逐步废弃。
黄河下游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悬河,周边河流无法汇入。
开封地区地上悬河
从黄河流域图可见,下游仅有少数河流汇入,水量严重不足,常有干涸现象。
古代这些问题难以解决,今天我们拥有天鲲号这样的设备,是否可以利用它来清淤,将悬河移至地面,实现黄河下游的全线通航?
天鲲号挖掘黄河泥沙的可行性
天鲲号,亚洲最大的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的绞吸挖泥船,长度140米,宽28米,最大挖深可达35米,每小时能挖6000立方米泥沙,能将泥沙输送至15公里外,曾参与多个造岛工程,有能力挖掘黄河泥沙。
可从黄河口起逆流挖至河南郑州,将悬河移至地面。
不过,天鲲号吃水深,黄河水深不足,可能会遇到困难,但设计几艘小型天鲲号执行任务是可行的。至于水量问题,可以将周边河流引入,或通过南水北调补充黄河水量,一旦下游河道整治完毕,将彻底打通,并且可以与京杭大运河相连,郑州实现通江达海,既能北上也能南下,将不再是梦想。
当然,实际操作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黄河下游每年沉积数亿吨泥沙,自上次改道以来已过百年,这些泥沙的处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其次,下游的数十座浮桥和低桥需要改造,这也需要大量资金。至于后期的维护,如航道的年度清淤和补水等,都是大问题,而航道最终带来的经济价值还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黄河的通航计划仍需付出重大努力。
#29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38
由 none
#30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8:58
由 none
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黄河从今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主流改道大清河入海,结束了黄河经行徐州七百多年的历史,给徐州大地留下了一条高出地表1—3米的黄河故道,流淌2000余年的汴河也不复存在。
今天的黄河故道,在徐州境内分为两条河道:
原主河道称为废黄河,从苏皖交界处的丰县二坝起,流经丰县、铜山、市区和睢宁,继续东流入黄海,全长173公里;
原黄河分洪道称大沙河,从二坝入境,经丰县、沛县入昭阳湖,全长61公里。
由于河床高出地面成为一条悬河,在1855年后160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贯通。每逢汛期,水位高出地面若干米,加之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故黄河如天河一般,悬吊在徐州人民头顶,随时都有浇顶之灾。
上世纪80年代故黄河旧照
黄河故道黄沙弥漫,有水则涝,无水则旱,农耕条件恶劣,人民生活困苦。
上世纪40年代的徐州故黄河堤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继实施了淮河治理工程、黄河故道治理工程、京杭大运河治理工程等相关工程。2012年冬至2016年汛前,徐州市境内沉淤160年之久的黄河故道中泓全线贯通。
整治后的黄河故道,共恢复生态防护堤坡229.4公里、河坡183公里,沿线生态建设等工程也相继配套实施,水质和景观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今日故黄河
今天的故黄河,早已停止了咆哮。但五省通衢牌楼依然坚毅挺拔地屹立在河边,作为历代徐州人保卫家园的见证者,默默讲述着那段过去的历史。
#31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9:02
由 none
#32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9:10
由 wwwhu
现在看来,任何华北土地上的河工水工都要等等看,到底降水北移没有?大河北地区两年两次大水灾,还有新疆阿富汗的大水,是不是个征兆?
#33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9:27
由 quovadis
wwwhu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9:10
现在看来,任何华北土地上的河工水工都要等等看,到底降水北移没有?大河北地区两年两次大水灾,还有新疆阿富汗的大水,是不是个征兆?
应该及时开展北水南调的工作了。
尤其松花江嫩江,有向北京和黄泛区调水的条件。
#34 Re: 利用调水调沙技术,黄河地上河的隐患正在被消除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11日 19:54
由 fanqie
none 写了: 2025年 8月 11日 18:27
原来九米,下降三米,还悬高六米。
河床要从地面往下算。起码还要冲刷20年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