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问AI。你是阿三(sir)么?
“印度阿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租界时期,主要与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人在中国的活动有关。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说法,综合了历史和文化背景:
1 “红头阿三”演变:在上海的英租界,英国人从殖民地印度调来许多锡克教徒担任警察或低级公务员。这些人常头缠红色头巾(因锡克教信仰),被上海人称为“红头阿三”。“阿”是上海方言常用的前缀,带有亲昵或轻蔑意味,而“三”可能与当时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贬义词汇(如瘪三、猪头三)有关,逐渐演变为“印度阿三”,带有嘲讽意味。
2 语言误解与“I say”:另一种说法认为,“阿三”源于印度警察在上海租界与当地人交流时,因英语水平有限,常用“I say”开头,试图用不流利的中文表达。由于“I say”发音在上海话中听起来类似“阿三”,当地人便以此戏称他们。这种语言上的“鸡同鸭讲”现象促成了这一称呼的流行。
3 “阿Sir”音译:印度警察在英租界常被称作“Sir”,上海人习惯在单音节词前加“阿”,于是“Sir”被叫成“阿Sir”,进一步讹化为“阿三”。这种说法与上海方言的语音习惯密切相关
4 不结盟运动与“第三极”:还有观点认为,“阿三”与印度在20世纪中期的国际定位有关。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国家,自诩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的“世界第三极”。中国民间以此戏称印度人为“阿三”,带有调侃意味。
5 其他次要说法:
◦ 有说法认为“阿三”与上海人对印度人外貌或行为的刻板印象有关,形容其形貌举止似猴子(上海话中“阿三”也指猴子),带有明显的贬义。
◦ 另有猜测与印度阿萨姆邦(Assam)发音近似“阿三”,或与印度教文化、印地语字母表等有关,但这些说法缺乏直接证据。
文化与历史背景:
“印度阿三”最初带有明显的贬义,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对英国殖民者及其印度雇员的轻蔑态度。这些印度人在租界中常被视为英国人的“爪牙”,如挥舞警棍的警察,因此不受欢迎。随着时间推移,“阿三”逐渐成为对印度人的泛称,流传至全国。尽管部分印度人自嘲或接受这一称呼(如自称“阿三哥”),但在现代语境中,该词仍被认为带有种族歧视意味,使用时需谨慎。
geust 写了: 2025年 8月 13日 16:05
你错了。
阿三来源是阿sir。桑嗨宁过去管印度巡捕叫阿sir。
瘪三是对桑嗨宁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