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 wh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842
- 帖子: 8092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littlek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00:33
你英语系的不了解汉语言也不奇怪,现代汉语音韵学的基础,《广韵》公元1008年出版(北宋),《广韵》也不是空穴来风,《广韵》是根据隋朝《切韵》(公元581年)写成的。
这2本书至今都在版,而且《广韵》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任何一本权威的汉语字典都要引《广韵》的发音,比如《康熙字典》,比如《汉语大字典》。比如台碧把“和”读成“汉”,根据《康熙字典》,《广韵》《集韵》,可以断定“汉”音显然是自行编造的,不是汉语发音。
汉语发音一脉相承,自古就有标准的发音,而且沿用至今。
广韵不能完全重现当时的口语发音。广韵记录的北宋官话属于近代汉语;上古和中古汉语的发音记录更少。所以会有重构学。
标签/Tags:
-
littlek(小王,大王他嗲)
- 著名点评

- 帖子互动: 299
- 帖子: 3943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1日 03:42
帖子
由 littlek(小王,大王他嗲) »
问题是《广韵》有2万6千个字,你要重构某些字的发音,你必须改音标(声母,韵母。。。),你改了音标,余下的2万多字你怎么自洽?
wh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01:05
广韵不能完全重现当时的口语发音。广韵记录的北宋官话属于近代汉语;上古和中古汉语的发音记录更少。所以会有重构学。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842
- 帖子: 8092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littlek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01:16
问题是《广韵》有2万6千个字,你要重构某些字的发音,你必须改音标(声母,韵母。。。),你改了音标,余下的2万多字你怎么自洽?
现在不就是全部改成国际音标吗?不知道是不是完全符合原来的文字记录。
-
hahan
- 论坛元老

hahan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854
- 帖子: 1837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48
帖子
由 hahan »
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半以上的辅音
在元代以前都没有的
当然
中国人是不愿意承认汉语的汉藏起源和并且缅泰是兄弟语言的
因为中国人看不起东南亚人
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缅泰藏人的分支
你看这个楼里
没学过音韵学
但立即被trigger
dismiss
reject
deny
身份认同是中国人最大的问题
集体性的自己骗自己
总是不能持续的
dna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不注意的时候表达自己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似漏网之鱼
-
littlek(小王,大王他嗲)
- 著名点评

- 帖子互动: 299
- 帖子: 3943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1日 03:42
帖子
由 littlek(小王,大王他嗲) »
你太搞笑了,还一半,《康熙字典》都有广韵,比较下很难么?
看看这里16个字,按你的说法应该有8个跟《广韵》不同?

hahan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15:53
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半以上的辅音
在元代以前都没有的
当然
中国人是不愿意承认汉语的汉藏起源和并且缅泰是兄弟语言的
因为中国人看不起东南亚人
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缅泰藏人的分支
你看这个楼里
没学过音韵学
但立即被trigger
dismiss
reject
deny
身份认同是中国人最大的问题
集体性的自己骗自己
总是不能持续的
dna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不注意的时候表达自己
-
hahan
- 论坛元老

hahan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854
- 帖子: 1837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48
帖子
由 hahan »
littlek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19:30
你太搞笑了,还一半,《康熙字典》都有广韵,比较下很难么?
看看这里16个字,按你的说法应该有8个跟《广韵》不同?

看不到你的图
但是dismiss reject deny 的情绪很明显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似漏网之鱼
-
shanghaibaba(没有)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906
- 帖子: 1560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帖子
由 shanghaibaba(没有) »
hahan 写了: 2025年 9月 1日 19:32
看不到你的图
但是dismiss reject deny 的情绪很明显
别扯淡了。唐朝到明朝,官话改变都不大。
-
wwwhu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492
- 帖子: 1460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9:05
帖子
由 wwwhu »
上古音拟音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但中古音拟音问题不大,韵书有了,也有文字资料互相佐证,方言保留也多了。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842
- 帖子: 8092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wwwhu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3:30
上古音拟音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但中古音拟音问题不大,韵书有了,也有文字资料互相佐证,方言保留也多了。
宋代以后的发音比较有把握,宋代以前的早期中古音还是不行吧?
-
wwwhu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492
- 帖子: 1460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9:05
帖子
由 wwwhu »
wh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3:51
宋代以后的发音比较有把握,宋代以前的早期中古音还是不行吧?
唐有切韵唐韵韵书,还有无比丰盛的诗词资料,问题不大,而且唐朝发音的入声在粤语得到完全保留,浊音在吴语旧湘保留也很好,是个很好的参考。唐算是语音记录开始完整的时代了。
-
shanghaibaba(没有)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906
- 帖子: 1560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帖子
由 shanghaibaba(没有) »
wwwhu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3:58
唐有切韵唐韵韵书,还有无比丰盛的诗词资料,问题不大,而且唐朝发音的入声在粤语得到完全保留,浊音在吴语旧湘保留也很好,是个很好的参考。唐算是语音记录开始完整的时代了。
把陕西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对一对,大致复现唐宋明的官话,基本上出入不会大。跟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当然不小,但是也基本上能听懂。入声,不光是粤语有,地方话里面很多,包邮区也有。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842
- 帖子: 8092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wwwhu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3:58
唐有切韵唐韵韵书,还有无比丰盛的诗词资料,问题不大,而且唐朝发音的入声在粤语得到完全保留,浊音在吴语旧湘保留也很好,是个很好的参考。唐算是语音记录开始完整的时代了。
切韵和唐韵都只有后人传抄的不完整版本吧?另外韵书也远不如现在的语音学那么细致,光凭韵书还是没法复原实际发音,只是有个大致参照。各地方言也相差很大。
-
shanghaibaba(没有)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906
- 帖子: 1560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帖子
由 shanghaibaba(没有) »
wh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12
切韵和唐韵都只有后人传抄的不完整版本吧?另外韵书也远不如现在的语音学那么细致,光凭韵书还是没法复原实际发音,只是有个大致参照。各地方言也相差很大。
最主要没有录音机。只要没有录音机,就算是表音文字,也记录不下来古音。拉丁语古时候怎么读,鬼才知道。。。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842
- 帖子: 8092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shanghaibaba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14
最主要没有录音机。只要没有录音机,就算是表音文字,也记录不下来古音。拉丁语古时候怎么读,鬼才知道。。。
到现在也没有记录气味的仪器,连描述都很贫乏……
-
shanghaibaba(没有)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906
- 帖子: 1560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帖子
由 shanghaibaba(没有) »
wh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17
到现在也没有记录气味的仪器,连描述都很贫乏……
对,这个是真的没办法。只能靠文字语言,然后乱蒙。什么臭鸡蛋气味,什么石楠花气味。
-
wwwhu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492
- 帖子: 1460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9:05
帖子
由 wwwhu »
shanghaibaba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06
把陕西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对一对,大致复现唐宋明的官话,基本上出入不会大。跟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当然不小,但是也基本上能听懂。入声,不光是粤语有,地方话里面很多,包邮区也有。
切韵和洪武正韵的区别挺大的,明朝和现代更近。而且明朝时有利玛窦做了类似于绝对音标的标注,避免了同韵同时音变的标注问题。
包邮区的入声是不加区分(-p,-t,-k)的入声。晋语徽语都不是严格区分。
-
shanghaibaba(没有)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906
- 帖子: 1560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帖子
由 shanghaibaba(没有) »
wwwhu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22
切韵和洪武正韵的区别挺大的,明朝和现代更近。而且明朝时有利玛窦做了类似于绝对音标的标注,避免了同韵同时音变的标注问题。
包邮区的入声是不加区分(-p,-t,-k)的入声。晋语徽语都不是严格区分。
也有,但比较少。比如吃,就是吃t,日可以是日k也可以是日t
p的好像的确没有?
-
wwwhu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492
- 帖子: 1460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9:05
帖子
由 wwwhu »
shanghaibaba 写了: 2025年 9月 2日 04:06
把陕西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对一对,大致复现唐宋明的官话,基本上出入不会大。
你连你们包邮区对保留浊音的重大贡献都忘了,各个官话的浊音保留基本为0. 随便举个例子:唐诗床前明月光,这几个字里面,“唐床前”的浊声母都没在官话保留,粤客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