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贫穷是因为瓷器,丝绸,茶叶都被外国超过了
viewtopic.php?t=61164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工厂
版主: Softfist
#23 Re: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工厂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中国古代不是“不会”炼钢,而是钢铁冶炼的发展路径和西方不同。简单说:
- 中国早期就有“钢”的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已经出现了渗碳钢(在铁器表面渗入碳)、炼钢(生铁与铁反复锻打、去碳)的方法。
《考工记》中有记载,汉代铁器里已经有“熟铁—生铁—钢”的复合结构。
汉代还有“炒钢法”,通过把生铁加热并不断翻搅,使碳含量下降,得到钢。
- 技术路线的差异
西方(尤其欧洲)走的是“锻铁→铸铁少→高炉慢慢发展”的路线,逐渐过渡到中世纪炼钢。
中国因为高炉出现得早(战国–汉代就有鼓风大炉),很容易得到高碳的铸铁。于是中国更常用“铸铁—炼钢(去碳)”路线,而不是西方那种“从低碳铁往上加碳”的路线。
- 为什么没有形成近代钢工业?
需求差异:冷兵器时代,中国武器和农具对“高质量钢”的依赖没有到必须工业化的程度,传统手工炼钢已能满足。
工艺局限:古代炒钢、渗碳钢多是“小作坊”式生产,难以形成大规模、均匀质量的钢。
技术延续性:宋元明清的重点逐渐转向铸铁器(锅、农具、水利设施),铸铁比钢更便宜、实用。这导致系统性钢工业没有被大规模发展。
近代冲击: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才全面接触并引进西方的近代钢铁冶炼(贝塞麦法、平炉法等)。
结论:
中国古代其实很早就掌握了炼钢技术,只是路线不同于欧洲,且因经济与社会需求,钢没有形成独立的大规模产业,所以看起来像是“不会炼钢”。
要不要我帮你梳理一个中国炼钢技术发展时间轴(从春秋战国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