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听说下一代特斯拉用胶水
工程上不是这么测的 当然用来做秀是不错的
震动 撞击 温差 长期应力 渗水结冰 紫外线 等等
IKEA那些沙发的测试视频更靠谱一点
工程上不是这么测的 当然用来做秀是不错的
震动 撞击 温差 长期应力 渗水结冰 紫外线 等等
IKEA那些沙发的测试视频更靠谱一点
Wind deflector 胶条上加了一层泡沫 显然是考虑到了震动撞击长期应力这些情况的
别说汽车 飞机都是胶水粘的
几十年前 美帝飞机同结构比苏联轻30%是因为美用粘 苏用焊
苏又比鳖轻30% 因为鳖只会铆
后来鳖费了老劲从毛子那里学会焊
现在应该能粘
粘的好 复合件永超本体
典型车前档风玻璃 必须是粘的复合体
说实在的,rush那个胶水表现还真不错
Riikanbkk 写了: 2025年 9月 26日 15:37碳纤维就是胶水树脂,树脂胶水就是碳纤维。所以叫CFRP 嘛。所有的碳纤维都是胶水,这个是跑不了的啊haha。F1,NASA,空客波音,那些设计良好的碳纤维都是胶水啊。
Rush 那家伙问题是设计不良简直不要命偷懒,工艺远远达不到FAA 和NASA 专门推荐的标准,而且个人独断,所有的专家级员工只要whistle blower 全都开除。
想了想,这个和马义隆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马义隆资金多,从NASA 拉了挖了牛人。一到手下没专业人士的hyperloop, boring company之类,自作聪明独断专行立即现出了原形左支右绌。
☆ 发自新买提 Android 25.09.09
一滴水掉玻璃表面,不会湿润玻璃,表面物理上叫low surface energy材料(LSE)
一滴水掉铝片上,水会很快湿润铝片,这叫high surface energy材料(HSE)
能否胶合,表面物理上看surface energy的能量大小,HSE材料很容易胶合,LSE就不适合胶合。
飞机蒙皮用的铝片,和汽车外壳用的钢板,都是HSE材料,所以非常适合胶合,飞机蒙皮一般用3M的2面胶带胶合,完全没法用人力拉开,飞机这么恶劣的环境都可以,汽车当然可以
读读3m关于surface energy和胶合的科普
弃婴千枝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21:22一滴水掉玻璃表面,不会湿润玻璃,表面物理上叫low surface energy材料(LSE)
一滴水掉铝片上,水会很快湿润铝片,这叫high surface energy材料(HSE)能否胶合,表面物理上看surface energy的能量大小,HSE材料很容易胶合,LSE就不适合胶合。
飞机蒙皮用的铝片,和汽车外壳用的钢板,都是HSE材料,所以非常适合胶合,飞机蒙皮一般用3M的2面胶带胶合,完全没法用人力拉开,飞机这么恶劣的环境都可以,汽车当然可以
读读3m关于surface energy和胶合的科普
不要assume飞机能用汽车就能用。飞机是要频繁定期各种什么超声X光检查的,发现机体上胶水开裂的要及时维修。你可以问问修飞机的人,这玩意经常要弄。不光是机体,挡风玻璃都是定期换的。有一次英国一航班飞着半截前面挡风玻璃碎了一片,一个飞行员几乎被吸出去了,吊在窗户口靠人拉着就是因为换玻璃时候技师傻逼螺丝用错了。汽车车体经常检查吗?汽车上胶水开了根本不会有人知道,连dealer每年maintenance都不会给你检查这个胶水。
表现不错有什么用?最后潜水艇内爆不就是因为胶水粘碳纤维用久了渗水进去了吗?
特粉一天到晚就靠着这些短视频自我安慰。
我是说这么多次才出问题可见这个胶水质量杠杆的
☆ 发自新买提 Android 25.09.09
碳纤维是典型的low surface energy材料,胶了渗水正常
膠水我不擔心它的初始黏合強度,我不理解它能多長時間內保証不老化。還有就是能不能被拆裝。
geniushanbiao 写了: 2025年 9月 26日 15:43胶水树脂和用胶水粘是两个级别的东西。咱门可以在costco之类的地方买到的塑料shed常见的用的epoxy resin本身就是胶水,但是仔细看所有的piece都是一罐胶水成型出来的,而不是几个panel最后用胶水粘在一起。你可以随手实验一下就知道,胶水一体成型出来的panel是很结实的,但是你把两个panel用epoxy粘在一起的话强度就没法和一体成型的比。这个和金属焊接是一个道理。不管你焊接技术再好,焊在一起的铁皮焊点就是会成为弱点。
金属焊接这个你说错了,焊点本身的强度按规定要高于被焊接的金属。
单个焊点的强度高于同体积的金属,但是问题是焊接只能在表面焊,所以当整个接触面有10cm2的时候焊点再密集也只能有1cm2,这样整体的焊点强度就不如被焊接的金属了。规定焊点强度要高也只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geniushanbiao 写了: 2025年 9月 28日 16:49单个焊点的强度高于同体积的金属,但是问题是焊接只能在表面焊,所以当整个接触面有10cm2的时候焊点再密集也只能有1cm2,这样整体的焊点强度就不如被焊接的金属了。规定焊点强度要高也只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绝对同意,莪是老焊工了,各种特种焊接都玩过,表面的tensile 超过原材料很容易——使用超过原材料的兼容合金成分,一般总是有的。但是这没有意义。
材质晶向不均匀而且集中在表面小区间,哪怕HAZ 再小也是严重损伤。很多情况没法热处理,能消下应力就不错了(但那就会导致变软变弱)。而且tensile 只是一方面,金属最重要的永远是toughness vs. hardness/brittle 这个永远的矛盾。但韧性一般都是金属的特性和最重要属性。即使优质合金焊下去风冷就能强度tensile 极高(莪经常用skd65 模具焊条焊修刀刃,焊出来不处理就是HRC55-65 tensile 爆表,但),与此同时带来toughness elongation 以及受力晶相均压不要产生应力集中等等各方面,全都took a dip 不见天日。
表面这个说得也很好。(当然我可以stringer buildup,但那也会HAZ和热应力过于奇怪,只适用于能热处理 或机加工 或要求不高、焊条远远超出要求的情况) 这是金属的主要属性,因为太密太重,使用的金属结构件都是厚度较薄的钣金板/管/壳之类工程设计。莪之前一个帖子说金属的特点就是抗拉远远超过抗压,特水军还在那儿钻牛角尖反对,问题是身边金属结构,应力线度/有效厚度 t/d直接决定了生命线,哦实心金属块抗压改善,只比抗拉稍逊;但是车身钣金薄板给我说抗压。。。 唬谁呢。所以金属的本性就是抗拉;焊接的基本要求就是penetration 深度
--------
以上主要jjww 一下,原则上一定要重视焊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牺牲,理论上这是必然的。当然实际生活中一般产品的焊接我总是焊得比原材料更强,永远100%penetration + 正反焊或全穿背洗。尤其是原材料比较低劣的时候。比如我焊的不锈钢manifold 有用户被严重撞击,所有焊缝完美collector 无恙,却有段3mm sch.10超厚的不锈钢管自己从中间裂开(离焊接很远)断了lol
至于胶水,不管怎么吹再怎么吹,永远是一个弱点,即使原材料表面处理/结构设计和胶水完美和一,总还是有些弱化的,而且在极端环境下 胶水的物理特性特点会造出明显弱点。高科技的不说,日常工程中树脂、JBweld、结构胶,强度大概只有焊接的百万分之一!差无穷多的数量级!
Riikanbkk 写了: 2025年 9月 28日 17:54绝对同意,莪是老焊工了,各种特种焊接都玩过,表面的tensile 超过原材料很容易——使用超过原材料的兼容合金成分,一般总是有的。但是这没有意义。
材质镜像不均匀而且集中在表面小区间,哪怕HAZ 再小也是严重损伤。很多情况没法热处理,能消下应力就不错了(但那就会导致变软变弱)。而且tensile 只是一方面,金属最重要的永远是toughness vs. harness/brittle 这个永远的矛盾。但韧性一般都是金属的特性和最重要属性。即使优质合金焊下去风冷就能强度tensile 极高(莪经常用skd65 模具焊条焊修刀刃,焊出来不处理就是HRC55-65 tensile 爆表,但),与此同时带来toughness elongation 以及受力晶相均压不要产生应力集中等等各方面,全都took a dip 不见天日。
表面这个说得也很好。(当然我可以stringer buildup,但那也会HAZ和热应力过于奇怪,只适用于能热处理 或机加工 或要求不高、焊条远远超出要求的情况) 这是金属的主要属性,因为太密太重,使用的金属结构件都是厚度较薄的钣金板/管/壳之类工程设计。莪之前一个帖子说金属的特点就是抗拉远远超过抗压,特水军还在那儿钻牛角尖反对,问题是身边金属结构,应力线度/有效厚度 t/d直接决定了生命线,哦实心金属块抗压改善,只比抗拉稍逊;但是车身钣金薄板给我说抗压。。。 唬谁呢。所以金属的本性就是抗拉;焊接的基本要求就是penetration 深度
--------
以上主要jjww 一下,原则上一定要重视焊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牺牲,理论上这是必然的。当然实际生活中一般产品的焊接我总是焊得比原材料更强,永远100%penetration + 正反焊或全穿背洗。尤其是原材料比较低劣的时候。比如我焊的不锈钢manifold 有用户被严重撞击,所有焊缝完美collector 无恙,却有段3mm sch.10超厚的不锈钢管自己从中间裂开(离焊接很远)断了lol
至于胶水,不管怎么吹再怎么吹,永远是一个弱点,即使原材料表面处理/结构设计和胶水完美和一,总还是有些弱化的,而且在极端环境下 胶水的物理特性特点会造出明显弱点。高科技的不说,日常工程中树脂、JBweld、结构胶,强度大概只有焊接的百万分之一!差无穷多的数量级!
从机械设计角度看,如果是有高应力的机构,焊缝一般不会处在应力集中区。否则焊接质量再好也不可能比不焊接的整体部件可靠。
挡风玻璃根本受的力是把它往后往下压,胶水不需要非常牛逼
所以看地方。造车的一定会做应力分析,不会随便用胶水。
而且,比如圆滑曲线处焊接,会天然因为焊缝形状突兀更容易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