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咸阳,洛阳,邯郸,成都,长沙,广州,扬州,福州
版主: Softfist
#25 Re: 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咸阳,洛阳,邯郸,成都,长沙,广州,扬州,福州
湖南最多假的上古地名:零陵、炎陵、茶陵......就问你服不服。千年不变小菜一碟。
#29 Re: 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咸阳,洛阳,邯郸,成都,长沙,广州,扬州,福州
文盲才觉得“邯郸被学步给毁了”。
那个bigball、lahei、foofy以及戴着遮羞布的婊子不用费事回我的帖了。我分别用了一个伪币把它们放在屏蔽傻x列表里,我既看不到,更回不了。
因为军版傻x列表屏蔽功能不完善,特此在个人签名处补充,bigball、lahei、foofy以及戴着遮羞布的婊子,若回我帖子死全家。
#33 Re: 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咸阳,洛阳,邯郸,成都,长沙,广州,扬州,福州
“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史载:“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但是并未说出邯郸地名的由来,一般流行的说法是颜师古《汉书》注解中引用张晏的解释:“邯”字来自山名,即古时的邯山;“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耳朵旁)为“郸”。大概意思是,邯山到此而尽,故名邯郸。而《后汉书·光武纪》注解也是这样:“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古称邯[注 1]。
但是在1965年,山西侯马市出土了侯马盟书。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赵国国君赵简子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盟誓的誓言文书,盟书中多次出现关于邯郸的记载和写法,写法竟然是“邯丹”。此外,从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文物也可以证明,当时关于邯郸的写法多种多样,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因为太阳升起时过地平线的那一刻叫甘,太阳落山刚过地平线叫丹,所以邯郸是日出日落之地,即甘丹;或作“邯单”。所以,张晏《汉书》注解所解释的‘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不能说明“邯公式”最初始的含义。根据史书和文献记载以及注解,书中所记载的古代邯山很可能是邯郸市西北部紫山山峰。因为紫山漫山遍野都是紫红色的石头。如果“邯”或“甘”是指当时的邯山,那么“丹”的含义该是指红颜色。所以,“邯公式”或“甘丹”的最初含义,有可能是因邯山呈紫红色而得名了。直到秦代,邯郸这两字的写法才出现并且基本定型。邯郸这一汉字里的专用地名,延续了2000多年,从未更改[3]。
也有学者认为邯郸地名也很可能由姓氏邯郸而来。[4]不过也可能姓氏来自地名。
#39 Re: 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咸阳,洛阳,邯郸,成都,长沙,广州,扬州,福州
如果算上县城,没有改名的就更多了。在历朝历代的大城里,2000未变的只有成都。邯郸,长沙很长时间里都不属于中心城市。而且邯郸在隋朝时出现了断代,该叫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