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Re: 大家听听这首山东哪里的口音
粮 他说 粒子 , 800斤粒子,我还以为是栗子
粮 他说 粒子 , 800斤粒子,我还以为是栗子
这口音,齐国以东,鲁国以北,胶国以西,莱国以南,还能是啥地方
粒子是指玉米粒子。
这可能不是现在莒县范围内。临朐沂水都可能。
直到民国,莒县都比现在大3倍。起码五千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的莒县辖今莒县和莒南县全境、安丘县南部、诸城县西南部、五莲县西部、沂水县东南部、 沂南县一部分。南北长300 余里,东西....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3日 21:20这可能不是现在莒县范围内。临朐沂水都可能。
直到民国,莒县都比现在大3倍。起码五千平方公里。"民国时期的莒县辖今莒县和莒南县全境、安丘县南部、诸城县西南部、五莲县西部、沂水县东南部、 沂南县一部分。南北长300 余里,东西....
过去的县好大啊。 平度是不是现在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
我们家乡的县,解放前也是3000多平方公里。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3日 21:20这可能不是现在莒县范围内。临朐沂水都可能。
直到民国,莒县都比现在大3倍。起码五千平方公里。"民国时期的莒县辖今莒县和莒南县全境、安丘县南部、诸城县西南部、五莲县西部、沂水县东南部、 沂南县一部分。南北长300 余里,东西....
每换个政权要重新划分行政区,改名。。。
还是用诸侯国名靠谱,1000年后照常适用
好像青登莱东三府的县都硕大无比,直到清末就那么几个数得出来的县。我猜可能是每个县境内都存在不受其管辖的,相同甚至级别更高的xx卫, xx所有关。
我记得四五岁时,我爸就告诉我平度是山东最大的县。好像没有被拆过。其它的一般都至少分成两个了。
好像平度解放前后也拆成了几个县,不过后面又合并回去了。现在的即墨县城,是不是以前就是平度的地盘?
我猜青莱登 以前人口密度低,所以地盘大。等玉米红薯普及了,人口上来了,就开始拆分了。
以前曹县是人口最多的县,150万这个数量级的。
你們忽略了一個問題,猜猜他多大年紀了
去翻了翻這個推,看到這麼一條轉到這裡,但願版上的五毛有些良心。
我是农村出身,现在父母一个月150元,共300元。我一直在发声,但无卵用。和好多从农村出来的同学,那也都是50多了,有好多人说农民没有奉献,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是怎么长的。我告诉他们如果我做为医生即使所有医生不工作,只会死很小一部分人,但是如果农民都不工作,后果是什么,洗脑真的可怕
你咋那么门清……
patpatpat。国家买粮给农民补贴是吧?前几年版上就有网友说国内农村的家人有医保,农村医保还比较普及。不知道还有多少农村没有医保。
最穷的不是沂蒙山区?
哦,查到毋忘在莒(ju3)的典故: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8B ... 8%E8%8E%92
毋忘在莒是中文成语,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意指“不忘昔日之苦难”,比喻收复国土、不忘前事。
典故来历
春秋时期,齐国齐襄公末期,前685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弑君而立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其南部的小国莒国(都城今日山东省莒县)在春秋时期政治稳定而多外国贵族,齐大夫鲍叔牙遂携公子小白流亡至此。齐国再发政变后,小白返临淄即位,是为齐桓公,后成春秋五霸之首。《管子·小称》载:“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四人饮,饮酣,桓公谓鲍叔牙曰‘阖不起为寡人寿乎?’鲍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使甯戚毋忘饭牛车下也。’(请主公不要忘记逃亡莒国的那时,请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绑起来那时,也请甯戚不要忘记喂牛、睡在车子下的那时。)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国之社稷必不危矣。’”鲍叔牙即提醒齐桓公勿忘当年之苦难。
由于战国时期齐人在济西之战到田单复国之间死守莒城和即墨,“毋忘在莒”逐渐被讹传为田单等人坚强复国的故事。
在中共建政、国府迁台以后,蒋中正时常引用此故事,希望中华民国政府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陆。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5年 10月 3日 20:35你是对的,
我不敢肯定是你说的里面那个县,一个县里面也不一样。我们县就有四种不同的口音。
但是肯定不是日照五莲 的东边,不是高密 昌邑 诸城。
你是山东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