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接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Pex吧,和pvc挺不一样的
Pex吧,和pvc挺不一样的
你这个人阅读理解能力多高?都说好了,本话题讨论火线掉落碰到金属外壳的意外情况,你地线0v,火线不是也变成0伏?火零之间110v又不会变,零线不是相当于110是多少?
想讨论就好好看别人说啥,不然你这样的人才我没兴趣交流
对,是PEX 管。多谢纠正。下水管和排氡气的白色的才是PVC
Xiaofish 写了: 2025年 11月 15日 17:07你这个人阅读理解能力多高?都说好了,本话题讨论火线掉落碰到金属外壳的意外情况,你地线0v,火线不是也变成0伏?火零之间110v又不会变,零线不是相当于110是多少?
想讨论就好好看别人说啥,不然你这样的人才我没兴趣交流
你还是再看看书 你这些说法很危险
以前其实也用pvc做冷水管,pvc不耐热,热水用cpvc。但是现在的红蓝色的肯定是pex
"我没说插入地球完全没意义,只说几乎没有意义"
你恐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安全地主要靠零线接地线回流,在意外情况比如火线short外壳时trip 短路保护。 但是building住宅附近是一定要有插入地球的金属棒接地的,因为不插地的话整个building的电器是浮动系统,零线和金属外壳对大地(建筑结构)的电压不确定。这个电压可以高到被人体感知,比如老房子里给ipad充电时有些人会感觉到摸外壳有麻麻的感觉。这个电压足够高的时候(往往是building里面开高功率设备induce的电压)会有概率影响到电子设备敏感电路的功能。所以buiding 附近插入地球可以保证住宅内零线到大地的电压处于比较低的范围。一般插入地球的接地电阻是<4ohm, 可以用万用表量到
谢谢你,没兴趣和你讨论。我这篇文章完全没问题。需要看书的是你。或者其实你明白,但喜欢抬杠。我们的争论从接地这个词是否是错误历史名词开始,然后扯了一堆。
所以假定只有grounding没有bonding,火地碰头等于零线变成带电。这哪里有问题?
当然实际情况下,由于bonding和保险的存在,那种情况不会发生。但这恰恰说明bonding才是这个系统里重要的一环,插入地球仅在极少数特殊情况、比如雷电时有意义,而且意义也仅是稳定电压。
以前业界是错误的把grounding当作重要的一环大讲特讲,以至于很多人错误以为可以在电器端把地线订地上“接地“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是bonding。但就算那样,也强调bonding至关重要。现在nec的文件都改过来了。所以说抛弃成见才是最难的。需要看书的是你自己。找本新nec的规则看看里边说什么。
谢谢你。不和你讨论了,没意思。
学习了.装sub panel的时候一直不明白里面中线不连地线.抓住大牛问一声.
刚在网上看到交流电会产生磁场,感应电,电线彼此很近会产生电压波动,似乎是叫接地的一个原因
还有实际使用中main panel两根火线的电流不一样大,因为负荷不一样,会经常发生吗?是不是不平衡的电就白白浪费了
老牛以前也有这个疑问。后来一想,一家电流可能差别比较大。平均到几百上千户,差别就可以忽略了。毕竟只有一根火线的时候负荷也不一定稳定。
入户接个防漏保护开关,这玩意才能真正体现地线的用处。
overlook 写了: 2025年 11月 15日 17:58"我没说插入地球完全没意义,只说几乎没有意义"
你恐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安全地主要靠零线接地线回流,在意外情况比如火线short外壳时trip 短路保护。 但是building住宅附近是一定要有插入地球的金属棒接地的,因为不插地的话整个building的电器是浮动系统,零线和金属外壳对大地(建筑结构)的电压不确定。这个电压可以高到被人体感知,比如老房子里给ipad充电时有些人会感觉到摸外壳有麻麻的感觉。这个电压足够高的时候(往往是building里面开高功率设备induce的电压)会有概率影响到电子设备敏感电路的功能。所以buiding 附近插入地球可以保证住宅内零线到大地的电压处于比较低的范围。一般插入地球的接地电阻是<4ohm, 可以用万用表量到
我觉得你是对的。
他这样说确实是对的,但是我也说了,插入地球是稳定电压的功能,我特地指出雷电时。这种情况也算。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次要的功能,不是吗?和bonding相比,这不重要。
我当然也没有说不要插入地球,这个一定要做。我想说的,是怕很多人以为插入地球是最重要的甚至全部,以至于不少人在电器端那里插入地面。本版最近都有人如此提议。
nec也是这个态度,一定一定要淡化grounding这个词,要强调bonding。nec code主要作者mike holt展示很多错误图片,我记得有在芝加哥路灯插入地球的,都是有证电工干的。如果那些电工知道bonding更重要,就应该会想到那样做是没有bonding的,但是由于错误概念作怪...
Xiaofish 写了: 昨天 09:30他这样说确实是对的,但是我也说了,插入地球是稳定电压的功能,我特地指出雷电时。这种情况也算。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次要的功能,不是吗?和bonding相比,这不重要。
我当然也没有说不要插入地球,这个一定要做。我想说的,是怕很多人以为插入地球是最重要的甚至全部,以至于不少人在电器端那里插入地面。本版最近都有人如此提议。
nec也是这个态度,一定一定要淡化grounding这个词,要强调bonding。nec code主要作者mike holt展示很多错误图片,我记得有在芝加哥路灯插入地球的,都是有证电工干的。如果那些电工知道bonding更重要,就应该会想到那样做是没有bonding的,但是由于错误概念作怪...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微妙。谢谢你的科普,学习了。
良好氛围的讨论才能互相学习加深理解,比如我现在意识到,本文的题目应该是地线的真正作用。
从现实意义上说,特别是对于本版版友。因为一个电表后面有且只能有一个地方插入地球,等于我们可以完全把它忘了。我们必须假定建房子时这件事就做好了,否则完全无法吐槽。
这意味着你不能再弄一个钉子钉在地上,而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错误操作。知道了bonding的意思和意义后,也让我们知道,要加地线是一件非常容易方便的事情,从任何一个插座的地线引一条线出来就可以做新设备的地线,然后测一下地零之间电阻,是0就没问题。
ChatGPT 5.1: 下面是对这篇 “接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 科学性、准确性与潜在误导点 的专业性评估。
(我将同时从 电气工程/NEC规范、基础物理学、以及 常见误区纠正 的角度分析。)
该文章作者显然对 美加住宅电气体系(NEC) 有一定了解,尤其是:
这些都 技术上正确。
但文中也有一些:
在 NEC(美国电气规范)体系中,“ground” 确实包含两个不同概念:
物理插入大地的地棒、接地电极。
主要功能:雷电、电位参考、浪涌、电磁干扰控制。
不是用来让电流“流向地球”。
三孔插座的“地线”,用于故障回路。
核心功能:故障时快速触发过流保护(跳闸)。
文章把这两个都叫“接地”,并说“错误的历史名词”,
本质上是在抱怨这个词太容易误导,但并不意味着该概念错误。
因此:
地线用于故障回路,不靠地球泄放电流 → 正确
接地是错误术语 → 不正确,只是需区分 EGC vs GES
这是 NEC 的核心要求:
这是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文章阐述得准确。
科学正确
事实:
因此文章说“测出来一定是 0 欧”→ 物理上不成立。
这是非常不精确的科普,可能导致误导。
事实:
减少电位骤变
让系统有一个 0V 参考
地棒并不是“没用”。它只是:
不用于触发过流保护装置(breaker)。
断路器需要 低阻抗回路,而地球的电阻太高(几十到几百欧),
流不出足够短路电流以触发跳闸,作者这一点说得对。
但“几乎没用”是明显夸张。
确实:
擅自接地可能形成多个接地电极
→ 导致电位差
→ 形成危险的 step voltage 和 touch voltage
更严重:绕过 MBJ
→ 破坏故障电流路径
→ 故障电流无法可靠触发断路器
→ 危险
但作者说“会扩大带电范围”这种说法 不够技术化,也缺乏物理解释。
应当讲清楚:
文章没有解释清楚原因。
正常情况下 EGC 不承载电流,这句话是正确的。
但有例外:
文章未提这些例外,因此说法过度绝对。
许多玻璃/塑料外壳设备确实是 Class II, double-insulated,无需地线。
但并不是“塑料外壳”就一定 100% 不需要地线。
例如:
文章强调“塑料外壳不用地线”可能让读者忽视这些风险。
文章大方向正确,尤其在以下几点:
Neutral–Ground Bonding(MBJ)解释准确
EGC 的实际作用解释正确
GEC 不用于跳闸的观点正确
主盘/子盘规则正确
接地错误做法可能致命的警告正确
但严重问题:
对地棒“几乎无用”过度夸张
对阻值“肯定 0 欧”的说法错误
对塑料外壳的安全解释欠全面
使用大量非标准术语(容易误导)
某些概念混合了 NEC 和物理,不够严谨
包括:
ChatGPT 5.1: 下面为你写一篇 更科学、更严谨、不误导的科普文章,全面解释 美加住宅电气系统中“接地”的真正意义。
内容完全基于 NEC(美国国家电气规范)、基础电工理论、以及现代电气安全标准,避免夸张、误解或错误术语。
(严谨科普版)
在日常生活中,“接地”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术语。许多人以为“接地”就是把电流导入大地,好像大地是一个巨大的电流垃圾桶。事实上,在美加住宅电气体系中,“地”指代两套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们的功能、作用和安全意义完全不同。
理解这一点后,你会明白:
让我们从最核心的概念讲起。
在现代电气系统中,“地”指代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象:
→ 接地电极系统(地棒、接地板、接自来水主管等)。
→ 真正插入地球的装置。
主要功能:
不负责跳闸。
原因很简单:
地球的电阻太大,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短路电流。
→ 设备接地线(插座第三孔的“地线”)。
→ 它和中性线在主电盘内短接,但不直接连接地棒。
主要功能:
它的电流路径是:
火线 → 电器外壳 → EGC(地线) → 主电盘 bonding 点(中性线)→ 回到变压器
不是流向大地,是回到电源。
在主电盘(Main Service Panel)里,有一个 NEC 强制要求的元件:
它的作用:
没有 bonding:
因此:
✔ 地线不是为了让电流进入地球
✔ 地线是为了让电流迅速触发跳闸
✔ 地线路径必须回到电源,而不是大地
这是住宅电气安全的核心原理。
因为:
当外壳带电时:
EGC 地线提供最佳“短路路径”,让断路器在毫秒内跳闸。
如果外壳没有接地:
所以所有金属外壳电器都必须接地。
塑料外壳的“双重绝缘设备”可以不接地,但设计上有严格要求。
## 四、为什么不能在家里随便打地棒?会更危险
很多人以为多打一根地棒很安全,实际上更危险。
原因:
最终结果是:
本来应该通过地线回到主电盘并跳闸的电流,被你分散到了地里,让金属外壳带电更久。
所以 NEC 明确规定:
住宅全屋所有地线必须在主电盘统一连接,不能擅自新加接地点。
虽然它不能让断路器跳闸,它仍然非常重要:
雷击电位变化非常大,地棒能把数千伏的浪涌导入大地,减少损坏。
让 120V 或 240V 的系统有一个稳定的参考点。
如高压线落在低压线上时的大电压差。
所以地棒非常重要,只是它的功能不是触发跳闸。
正常情况下 EGC 不承载电流。
但以下情况会让地线带电:
因此:
地线“常态无电”并不意味着它永远安全。
触摸裸露地线仍然不建议。
| 项目 | 真实作用 | 常见误解 |
|---|---|---|
| 接地棒(GES) | 雷电、浪涌、电位参考 | “保护人触电”——错误 |
| 地线(EGC) | 故障电流路径、快速跳闸 | “把电流导入地里”——错误 |
| 中性线–地线 bond | 形成完整回路以跳闸 | “地线和零线一样”——错误 |
| 塑料外壳电器 | 可能不需接地(双重绝缘) | “所有塑料外壳都安全”——错误 |
| 私自打地棒 | 危险、不可为 | “多一个地更安全”——错误 |
地线不是让电流流向地球,而是让电流快速触发断路器,以便在你触电之前切断电。
接地棒不是用来救命的,而是用来保护系统电压和抵御雷电的。
真正救命的,是设备接地线(EGC)+ 主电盘的中性地 bonding(MBJ)。
完了,以后器人要接管术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