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236
帖子: 22174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21 Re: 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帖子 wokao »

我用了从中央电视台到BBC的报导了, 这个足够证明北京市公安局说了那个话了

至于吴虹飞, 谁知道她到底是从谁那里得到的消息

cunningham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4:53

你没有找到原始微博吧?你用的是BBC媒体的二手信息,这个在说服力上已经打了一个折扣。

假设北京公安局官方真的这么说,权威性就一定比记者更高吗?真未必,中国的官僚机构,尤其在那个年代,管理混乱,各种私利角逐,很多时候还不如独立记者的揭露报道。你如果想说明公安局的结论更靠近事实,应该找到原始工作记录档案作为证据。没有直接证据,在一个公信力缺失的国度和年代,“权威”机构不透明的结论没有更多说服力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标签/Tags:
shanghaibaba(没有)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96
帖子: 1720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22 Re: 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帖子 shanghaibaba(没有) »

redbeanus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4:22

朱令的生活用品被盗,肯定是同房间的人干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6673864

shanghaibaba(没有)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96
帖子: 1720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1日 18:08

#23 Re: 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帖子 shanghaibaba(没有) »

wokao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6:15

我用了从中央电视台到BBC的报导了, 这个足够证明北京市公安局说了那个话了

至于吴虹飞, 谁知道她到底是从谁那里得到的消息

吴虹飞作为一个自强的女人,我是很敬佩她,但是她的文字非常不敬慎,不适合做记者

x1 图片
光锐很健谈
见习写手
见习写手
帖子互动: 6
帖子: 118
注册时间: 2025年 10月 12日 09:32

#24 Re: 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帖子 光锐很健谈 »

那几年里哪年没有从防盗窗坏了的“水房”爬进去窃物的变态呀

cunningham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14:46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我借机展开什么是beyond reasonable doubt

“生活用品被盗”这对我来说是朱令案到目前为止最直接指向孙维/室友的一个证据。我一样直觉层面几乎认定就是宿舍人干的,我也几乎可以肯定她们/她就是在毁灭证据——其它可能性太小了。

但是在理性层面,或者在司法背景下,我们的要求要高,对于小概率事件,只要它是合理的,我们依旧要考虑。英美法体系把定罪标准放的那么高,因为在法理层面,他们信奉的是“宁可错放1000个犯罪分子,也不愿意冤枉一个无辜者”。

如果我们把合理的小概率事件也考虑进去:

  1. 其他人进入宿舍的概率很小,但宿舍并不是银行一样安保和监控体系都很严密的机构,即使概率只有 5%,只要其他人有机会能进去,我们就无法排除其他人进宿舍偷东西的合理解释

  2. 即使我们可以确定是室友做的,也无法证明“她/她们就是投毒者”,“盗窃日用品”只可能说明“她知道里面可能有毒”,但不能自动推论“她就是下毒的人”。即便是“灭证”,也不能反推“必定是凶手”,因为法庭上需要考虑其它合理解释:

室友可能知道她中毒了,可能害怕自己被牵连,因此做出了“把敏感物品处理掉”的非理性行为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强,但“存在合理性”。

光锐很健谈主讲兼光锐会客厅主人

https://www.youtube.com/@Guangrui

cellcycle1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ellcycle1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076
帖子: 7203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5:59

#25 Re: AI审朱令案:孙维最大嫌疑,但是没有超越合理怀疑,不能定罪

帖子 cellcycle1 »

cunningham 写了: 2025年 11月 16日 08:32

我让ChatGPT5.1读了下维基百科的“朱令案”词条。那边的信息基本都有公开出版物的来源,相对比较可靠。它根据词条的判断是:

“如果我是陪审员,在现有公开资料基础上,我会倾向于“嫌疑很大,但尚不能确切判定有罪”。换句话说,我认为“合理怀疑”很难被排除——仍然有合理可能性:虽然孙维是最可能的人,但也可能是别的同学/非学生/化学系其他人员,或者管理漏洞导致意外“误投”而非故意。
缺乏直接证据(例如:铊盐瓶指纹、摄像录像、链条完整的转移记录、明确的动机公开审核)是一个重大缺口。”

它自己提议要不要找更新的资料,我说好,它找出了2018年的论文,它根据新的资料,第二次的结论是:

“最新的学术和法学、媒体分析,几乎坐实了“这是熟人多次有计划的投毒”,并让孙维在“最可疑的那个人”这个位置上更加稳固,但从一个真正要负责的陪审团视角来看——公开证据仍然没有达到可以在法庭上“超越合理怀疑”地定她有罪的程度。”

它的分析细节看我的截屏 (第一个截屏我涂掉了它称呼我的姓名)

图片

图片

刑事,没证据,不能定,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