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 / 5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4日 20:53
由 miyahengheng
这个头我有一年多两年没用过了,一时很难找出片子来,抱歉. 但是即使以前拍的比较多的时候可能也没有F2以下的片子…..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4日 19:00
哼哼大师和H大师能贴点40mm ART在光圈4 - 5.6下的人像吗?咱不看肤色了,这玩意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真不好统一,看习惯了一种色调可能对其它的色调就不感冒了。
咱们就看看细节,以图会友,不为了切磋和统一认识,只为了各抒己见如何?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4日 21:04
由 miyahengheng
对, 人眼觉得锐的不一定分辨率高. 但是如果我们只考虑同样拍摄条件下的两个镜头的表现,起码我想不出来之前的这种情况。分辨率低反差低的镜头一般感觉就是柔和,比如135DC,分辨率高反差高的觉得锐且细节多,比如135A。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4日 19:36
反着想想,为什么那么小底的手机照出来的照片有人的感觉真清楚,难道真是保存的真实的画面信息更多吗?先不谈计算摄影,估计手机目前也没那能力,我觉得不过是插值或者锐化罢了。也就是说有的时候人眼觉得的“清晰”可能是一种错觉造成的假象,我前一阵翻阅以前自己拍的照片,才发现看过有些图像看着挺清晰(锐)的,实际上都锐化过头,因为当时的相机(d200)像素低,当时为了使图像看着清晰就拼命的锐化、有的图的轮廓处都出白边了......现在看,转而喜欢锐化的没那么厉害的原始照片,显得更自然亲切,甚至更接近胶片的味道。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4日 21:48
由 clear2021
我本想贴张50L的大头照,让friend大师了解一下50L在DSLR上的对焦和分辨率,尽管光圈是5.6,不太能准确地说明对焦精度,但也能给friend大师压压惊。结果哼哼大师和H大师深藏不露、都不接招。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02:45
由 Totentanz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microcontrast和色调过渡有关,microcontrast高的镜头可以捕捉到色调细微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锐度高。这两张图实际上想表达的是简化的色调变化。
miyahengheng 写了: 2023年 3月 24日 18:59
探讨一下哈。
这个micro contrast的概念我一直不是很理解。 如果一个头分辨率非常高,反差也做的很好,怎么会在更细节的层次上输给一个分辨率更低反差更低的头呢?
我认为下面这个图能成立,得是上面这个镜头10线对高, 50线对很低。 下面这个头10线对没那么高,但是50线对相对高很多。 实际中这样的头基本上不成立吧?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0:36
由 Hercubic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4日 21:48
我本想贴张50L的大头照,让friend大师了解一下50L在DSLR上的对焦和分辨率,尽管光圈是5.6,不太能准确地说明对焦精度,但也能给friend大师压压惊。结果哼哼大师和H大师深藏不露、都不接招。
呵呵 我和M大师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光腚就开大光圈用,退到F5.6,和几十刀的小痰盂没啥差距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1:46
由 clear2021
Hercubic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0:36
呵呵 我和M大师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光腚就开大光圈用,退到F5.6,和几十刀的小痰盂没啥差距
也许是我心里作用吧,我还真就认为好头/贵头出片更精细更好看,否则哪对得起那价钱呢?凭啥被一个你价格零头的小痰盂就干掉了?要是就为了卖大光圈的效果那价格真心扛不住。所以我一直想请几位还拥有此头的大师们上几张40art的精细人像,在单反镜头里的40ART这个头算是各项指标综合顶牛了,我还真就没在网上找到一张我自己特别满意的照片。当然,这可能是我对镜头的要求比较特殊,对镜头的使用感悟不深吧......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03
由 Hercubic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1:46
也许是我心里作用吧,我还真就认为好头/贵头出片更精细更好看,否则哪对得起那价钱呢?凭啥被一个你价格零头的小痰盂就干掉了?要是就为了卖大光圈的效果那价格真心扛不住。所以我一直想请几位还拥有此头的大师们上几张40art的精细人像,在单反镜头里的40ART这个头算是各项指标综合顶牛了,我还真就没在网上找到一张我自己特别满意的照片。当然,这可能是我对镜头的要求比较特殊,对镜头的使用感悟不深吧......
40art的点就两个:一是全开像场平整,边角好;二是近似APO矫正,散景没有大的紫边绿边,干净。如果对这两点不敏感,就不太可能get到它的好。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05
由 Hercubic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1:46
也许是我心里作用吧,我还真就认为好头/贵头出片更精细更好看,否则哪对得起那价钱呢?凭啥被一个你价格零头的小痰盂就干掉了?要是就为了卖大光圈的效果那价格真心扛不住。所以我一直想请几位还拥有此头的大师们上几张40art的精细人像,在单反镜头里的40ART这个头算是各项指标综合顶牛了,我还真就没在网上找到一张我自己特别满意的照片。当然,这可能是我对镜头的要求比较特殊,对镜头的使用感悟不深吧......
退到F5.6,小痰盂也很棒的
https://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 ... &APIComp=5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10
由 clear2021
是,照标版看着比50L还好,真这样?所以我一直想看实际效果......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17
由 clear2021
看上面tony大师也造访了,各个流派的都来了,要不大师们也各自上几张喜欢的照片说明一下,大家口干舌燥地说半天,没看到过或使用过的用户还是听的云里雾里的,觉着不着边际。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20
由 Hercubic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10
是,照标版看着比50L还好,真这样?所以我一直想看实际效果......
标版也是一种实际效果,而且是在可控条件下的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21
由 miyahengheng
再讨论一下哈。 你说的这一点我完全赞同, 可是再想一下又有疑问。 色调过渡平滑是个宏观感觉。 到了我们放大看线对这个微观尺度上是没有这样的过渡的,具体到像素级别一定是离散变化的。 比如说之前那张图,能表现出下面的平滑过渡的得有多条线或者多个像素, 比如说十个像素好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分辨率高反差高的镜头能在一半五个像素的范围内给出同样的颜色,然后来一个突变在下一半五个像素给出另外一个颜色? 为什么一个低分辨率低反差的镜头能做的更好? 这不是跟分辨率和反差的定义矛盾了吗? 所以我认为一定是高分辨率和高反差的镜头会有更好的microcontrast。
注意人眼感受到的“锐度”跟镜头的分辨率还是不一样的。
Totentanz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02:45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microcontrast和色调过渡有关,microcontrast高的镜头可以捕捉到色调细微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锐度高。这两张图实际上想表达的是简化的色调变化。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35
由 clear2021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49
由 Hercubic
1、低频率带(5~10 lp/mm),决定了主体轮廓
2、中频率带(20 lp/mm),决定主体细节
3、高频率带(40 lp/mm),决定主体的细微细节
这些不就是看MTF么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50
由 miyahengheng
精细人像我一张也没有啊,完全不能代表40A用户说话。 如果只是看效果,网上有很多,比如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20524-1-1.html 我觉得这里面的挺好了, 我拍的不会比这个帖子里面更好。如果这个效果不满意,那应该是clear大师要求高。
不是给它唱赞歌,说说我认为的成像特点。我刚拿到镜头的时候拍的个人感受是40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色散非常小。但是并不像85-135的中长焦大光定那样出效果,抓眼球。甚至直出的观感可能不如50A。
分辨率方面全开即很高,收光圈不会明显感觉分辨率提高,不处理的情况下并不会让你的眼睛觉得特别锐,可当放大看的时候也没觉得分辨率下降了很多。35A是我第一个Art头,本来觉得挺好的,用了40再用回去就觉得成像方面缺点挺多。
色散小。 拍白底黑字的广告牌100%看不到紫边。 LOCA我没注意过。
色彩直观感受不如50A讨喜。沉闷不艳丽。 当然也可能是我尼康机身的原因,我的片子没有上面无忌那个帖子里面佳能机身的明亮鲜艳。跟佳能索尼用户不同,基本上拍人颜色我都得调一下所以不是特别在乎这个可能的缺点,反而觉得很有特色。 尼康拍人其实也不怕色彩的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打灯。 闪光灯下色彩好看很多,白平衡也准确。
背景虚化对于一个40mm的镜头而言也挺好。
重量沉,因此实际使用率不高。特别是拍人为主,出场率远不如50, 85,35. 哪怕35的成像要差一大截,但是轻便小巧仍然会经常用。
如果转接4433,有个优点是像场还比较大。
另外我认为大光定的价格贵基本上就是因为光圈大,收到5.6还能明显看出来比小光定好的概率很小,这么小的光圈应该看不出来多少区别了。比如85A大光圈比85/1.8G明显好,收到4我就不太能分辨出来了。 以前的老镜头, 有的1.4镜头的收光圈锐度还不如1.7的,比如pentax 50/1.4 vs F50/1.7红标。 可喜的是现在新出的堆料1.2, 1.4大光定全开就很好了。
clear2021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1:46
也许是我心里作用吧,我还真就认为好头/贵头出片更精细更好看,否则哪对得起那价钱呢?凭啥被一个你价格零头的小痰盂就干掉了?要是就为了卖大光圈的效果那价格真心扛不住。所以我一直想请几位还拥有此头的大师们上几张40art的精细人像,在单反镜头里的40ART这个头算是各项指标综合顶牛了,我还真就没在网上找到一张我自己特别满意的照片。当然,这可能是我对镜头的要求比较特殊,对镜头的使用感悟不深吧......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52
由 Hercubic
Hercubic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49
1、低频率带(5~10 lp/mm),决定了主体轮廓
2、中频率带(20 lp/mm),决定主体细节
3、高频率带(40 lp/mm),决定主体的细微细节
这些不就是看MTF么
玄学头就是全开这些解析力都不行,主要看氛围
https://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 ... &FLIComp=0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53
由 miyahengheng
我赞同,我觉得microcontrast就是50线对以上级别的反差。 所以我说那个图片里面,上面那个得是50线对比下面那个差很多。 同时上面的主观感觉锐,得是10线对比下面的反差高。 i.e. 两个镜头的MTF对比,一个10线对高很多,30的又得低不少(一般厂家不给50这么高的MTF线, 就说30的吧)。 这样的例子应该很稀罕。
Hercubic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49
1、低频率带(5~10 lp/mm),决定了主体轮廓
2、中频率带(20 lp/mm),决定主体细节
3、高频率带(40 lp/mm),决定主体的细微细节
这些不就是看MTF么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2:58
由 Hercubic
Tony4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54
这个有点太专业了。看不懂
小痰盂我一直用,挺好,就是使用限制太多。光线色彩稍微差点,成片就流于一般。。。
我认为,你买好头不是因为指标,而是你的use cases。比如,我始终对暗夜环境掌握不好,给我1.2光圈也没用。反而做柔和的人像,是好cases。所以就买贵的呗。如果,人像和暗夜都掌握不好,小痰盂就挺好
是的,买大光腚当然是为了大光圈下的表现,如果买个F1.2都是收到F5.6,为什么不用小痰盂?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3:03
由 Hercubic
miyahengheng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50
精细人像我一张也没有啊,完全不能代表40A用户说话。 如果只是看效果,网上有很多,比如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920524-1-1.html 我觉得这里面的挺好了, 我拍的不会比这个帖子里面更好。如果这个效果不满意,那应该是clear大师要求高。
成像特点,我刚拿到镜头的时候拍的个人感受是40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色散非常小。
分辨率方面全开即很高,收光圈不会明显感觉分辨率提高,不处理的情况下并不会让你的眼睛觉得特别锐,可当放大看的时候也没觉得分辨率下降了很多。35A是我第一个Art头,本来觉得挺好的,用了40再用回去就觉得成像方面缺点挺多。
色散小。 拍白底黑字的广告牌100%看不到紫边。 LOCA我没注意过。
色彩直观感受不如50A讨喜。沉闷不艳丽。 当然也可能是我尼康机身的原因,我的片子没有上面无忌那个帖子里面佳能机身的明亮鲜艳。跟佳能索尼用户不同,基本上拍人颜色我都得调一下所以不是特别在乎这个可能的缺点,反而觉得很有特色。
背景虚化对于一个40mm的镜头而言也挺好。
重量沉,因此实际使用率不高。特别是拍人为主,出场率远不如50, 85,35. 哪怕35的成像要差一大截,但是轻便小巧仍然会经常用。
如果转接4433,有个优点是像场还比较大。
另外我认为大光定的价格贵基本上就是因为光圈大,收到5.6还能明显看出来比小光定好的概率很小,这么小的光圈应该看不出来多少区别了。比如85A大光圈比85/1.8G明显好,收到4我就不太能分辨出来了。 以前的老镜头, 有的1.4镜头的收光圈锐度还不如1.7的,比如pentax 50/1.4 vs F50/1.7红标。 可喜的是现在新出的堆料1.2, 1.4大光定全开就很好了。
总结的挺好。40art是光学上比较完美的一个头,有个问题是,前组镀膜容易刮花,所以,上个好点儿的保护镜
Re: Canon 50 1.2 L EF的对焦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25日 13:20
由 Totentanz
色调过渡平滑的物理实质是是否能区分细微的频率差别,因为色调是光线的频率的表现。数字模拟环境下color space其实也是离散的。
一般mc好的头锐度也很好,不过有些头锐度好但是mc不行,镀膜应该也有不小的作用。我用过的头里锐度很好mc比较差的是24105g,锐度不突出但是mc比较好的是touit 50。loxia 35 50也是属于锐度一般mc很好。
miyahengheng 写了: 2023年 3月 25日 12:21
再讨论一下哈。 你说的这一点我完全赞同, 可是再想一下又有疑问。 色调过渡平滑是个宏观感觉。 到了我们放大看线对这个微观尺度上是没有这样的过渡的,具体到像素级别一定是离散变化的。 比如说之前那张图,能表现出下面的平滑过渡的得有多条线或者多个像素, 比如说十个像素好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分辨率高反差高的镜头能在一半五个像素的范围内给出同样的颜色,然后来一个突变在下一半五个像素给出另外一个颜色? 为什么一个低分辨率低反差的镜头能做的更好? 这不是跟分辨率和反差的定义矛盾了吗? 所以我认为一定是高分辨率和高反差的镜头会有更好的microcontrast。
注意人眼感受到的“锐度”跟镜头的分辨率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