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在竟然还有人反对可复用火箭
发表于 : 2023年 4月 25日 13:55
载人航天本来就是行为艺术。用1/10的钱完全能实现同样的科学目的。航天不搞低成本方案本来就是一条死胡同。
俄乌战争已经说明原先高精尖武器和近三十年普及的民用技术比起来就是弱鸡。
俄乌战争已经说明原先高精尖武器和近三十年普及的民用技术比起来就是弱鸡。
小的载荷用小火箭就可以发,或者拼车。现在火箭成本只有载荷价格的5%-10%,大致是成立的。Caravel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11 不至于,火箭发射一般6000万,载荷有大有小,几百万到几十亿美元都有。1亿美金载荷算中位数吧。而且卫星贵一个因数就是数量太少,全手工打造。如果都是starlink这样大规模生产,成本下降100倍都是有可能的
这样说就不好了,人类飞出地球是必然的,否则就是井底之蛙,过得再精致,也没有自由。fanqie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55 载人航天本来就是行为艺术。用1/10的钱完全能实现同样的科学目的。航天不搞低成本方案本来就是一条死胡同。
俄乌战争已经说明原先高精尖武器和近三十年普及的民用技术比起来就是弱鸡。
星链不光是市场问题。它还是国家安全问题。pseudo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59 小的载荷用小火箭就可以发,或者拼车。现在火箭成本只有载荷价格的5%-10%,大致是成立的。
发展星链这样的卫星平台,大批量生产,确实降低成本。
但是卫星市场毕竟有限。航天最大的成本就是养人。用资本主义逻辑,我不知道怎么把干活的驴都杀了来降低成本。
差不多芯级7个助推器7x2 总共21个
以前发射贵,所以卫星做小了不合算。现在发射便宜,阿猫阿狗都可以做个自己的小卫星。pseudo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59 小的载荷用小火箭就可以发,或者拼车。现在火箭成本只有载荷价格的5%-10%,大致是成立的。
发展星链这样的卫星平台,大批量生产,确实降低成本。
但是卫星市场毕竟有限。航天最大的成本就是养人。用资本主义逻辑,我不知道怎么把干活的驴都杀了来降低成本。
snowman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2:16 完全不是,长征十芯一级直径五米,和两个助推器接近,里面各塞七台发动机。
重型猎鹰芯级直径3.66米,里面塞了9台Merlin 发动机。
发动机相互扰动的影响是数量级差别
确实没有必要载人航天,特别是在现在AI和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fanqie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55 载人航天本来就是行为艺术。用1/10的钱完全能实现同样的科学目的。航天不搞低成本方案本来就是一条死胡同。
俄乌战争已经说明原先高精尖武器和近三十年普及的民用技术比起来就是弱鸡。
别自己吓自己,猎鹰9第一级就9台发动机,重猎就捆了27个,33个并没有多太多。当然推力大一点。ccmath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4:20 30多个发动机相互扰动的问题,感觉动力学上相当复杂,又没法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逐一测试。发动机到底几个不能点火,以什么顺序熄火,不可能全部都模拟的出来。艺龙这种边炸边改进的研发模式不知道要烧多少钱?
如果有发动机熄火,为了保持航向的稳定,其他的发动机就得调整动力,是不是这样?(芯一级可以泵后摆吗?)ccmath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4:20 30多个发动机相互扰动的问题,感觉动力学上相当复杂,又没法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逐一测试。发动机到底几个不能点火,以什么顺序熄火,不可能全部都模拟的出来。艺龙这种边炸边改进的研发模式不知道要烧多少钱?
这是弃婴第二次消失了。可能是回国一段时间。
pseudo 写了: 2023年 4月 25日 13:41 长九并不是在观望,而是它并不是最要紧的任务,所以会有那么多不同版本,慢慢思考。
那么大的发射能力,能够用来干嘛。中国长九给出的故事是:太空发电站。你如果觉得这个不靠谱,那么艺龙的殖民火星就更是搞笑了。